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官居一品 » 第12章 熙凤:让瓒兄弟住我那院子

第12章 熙凤:让瓒兄弟住我那院子

    贾琏给了她一个“算你聪明”的眼神,王熙凤不敢置信地问道,“是贾瓒?”

    “除了他,我想不出还有谁?虽说珍大哥哥也不喜那金荣,可到底,金荣也没伤着蓉儿媳妇的兄弟,犯不着下此死手。”

    “你说的倒是玄乎,可县衙里的那些人凭啥听他的呀?”王熙凤丹凤眼上挑,娇嗔地白了贾琏一眼。

    “呵,你说他们为啥听?沈县令收了贾瓒当学生,往后,沈县令就是贾瓒的老师了,他们这些人在衙门里要指着县太爷给饭吃,贾瓒又没要他们杀人放火,这点方便,他们能不给行?”

    王熙凤万般不甘心,贾瓒这不是处处和她作对吗?前儿还敢当着老太太的面,说她收了璜大奶奶的礼,这笔账还没算呢!

    “他平日里闷声不吭的,我也没想到他还是个厉害的角儿!”贾琏感慨一声。

    王熙凤听着觉得十分刺耳,恼火地推了贾琏一把,“还有功夫说这些,原是亲戚亲里的,如今闹成这样,金荣那孩子才多大,因了咱们家里去了人家一条腿,往后我怎么好见璜大嫂子,便是你也不好与璜大哥见面!”

    “我没什么不好见面的,又不是我打断了金荣的腿,再说了,原也是金荣有错在先,今日沈县令跟前我也是说尽了好话,这事儿可不干我的事了!你要恼,别恼我头上。”

    贾琏知道,王熙凤必定是拿了人家的好处,这好处是半点没到他跟前,他连忙撇清。

    荣庆堂里,宝玉命人从王熙凤这里要了最好的黛粉回去,领着众姐妹玩提取指纹的游戏,贾母也乐呵呵地在一旁看着,见宝玉几次不成功,不由得道,“听他胡吣,别是哄人的把戏!”

    宝玉不肯承认自己笨,将鸡毛往地上一扔,懊恼地道,“可我确实看到他提取了指纹呢!”

    黛玉捏着帕子退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目露沉思之色,迎春百无聊赖地抠着茶盏外面凸起的牡丹纹路,惜春一双充满了好奇神色的眼睛看着宝玉,探春则弯腰从地上拾起羽毛,她打算自己试验一次。

    贾母见宝贝孙儿不高兴了,心疼不已,将他拉着滚进自己怀里,“多大点子事,还值得存在心里,回头把他喊来,细细地问明白不就好了?”

    宝玉一个鲤鱼打挺坐起身来,眼睛一亮,“不是说他要搬进咱们家里来住的吗?老祖宗,不如让他今日就搬进来好了!”

    “这事你别问我,要问就问你凤姐姐去,看她有没有叫人给收拾好屋子?”

    贾母话音未落,就听见门口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哎呦,我说怎么一会儿的功夫没来,心里头就跳得慌,原是老祖宗在念叨我呢!”

    王熙凤已是扭着腰肢进来了,看了满屋子的人一眼,就凑到了老太太的跟前,恰逢鸳鸯献茶,她接过来,亲自服侍贾母。

    贾母被她的话哄得开心,笑道,“你来得正好,你兄弟在问呢,六房那孩子早早儿死了爷娘,也是你想得周到,他既是不肯在太爷那里住,搬到咱们家来,和宝玉做个伴也好,何况你老爷也看重。”

    熙凤道,“我正要请示老太太呢,瓒兄弟搬进来住哪儿,我好安排人收拾屋子去。”

    贾母不以为然道,“不拘哪一处的屋子,留两间出来让他住着就是了。”

    王熙凤见此,心里就有了数,笑着问宝玉,“宝兄弟,我那屋子后头还有两间空屋,就把瓒兄弟安置在那里,与你往来也近便些。”

    王熙凤所说的屋子,便是原著中她用来收拾贾瑞,给贾瑞下套的地儿,与贾母的院子不远。

    宝玉忙给王熙凤行礼,“多谢凤姐姐了!”

    王熙凤当着贾母的面吩咐丫鬟,“你让人去跟旺儿说,让他带两个人去瓒六爷屋里,帮他收拾行李,晚些时候或是明儿一早就搬来,就说这边老太太和宝二爷都惦记着呢,别迟了。”

    丫鬟“是”了一声就去了,王熙凤扭头对宝玉道,“可如了你的意了?”

    宝玉傻乎乎地笑,给王熙凤道谢。

    贾瓒今日确实劳了些神,回来之后,阖上眼就睡了,一条泛着白光的路再次在他眼前铺开,他沿着路走,再次来到了白光空间,站在了书柜面前。

    自主学习是每一个学霸的基本素养,贾瓒也不例外。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宛平县”三个字,书柜上便出现了几本有关“宛平”的书,《宛平县志》,《宛署杂记》,《宛平杂说》等。

    其中《宛平县志》乃是大顺朝人著的书,而《宛署杂记》则并非这个时空所有的书,而是来源于明隆庆年间。

    原身的记忆中,红楼世界存在于中国历史上一个不曾出现的朝代——大顺。

    往前追溯,其历史与明朝在土木堡事变前都是重合的,也就是说,这个时空的历史上,土木堡事变后,明朝走向崩溃瓦解,一个自称陈友谅五世孙,名叫陈士玮的草莽英雄趁势而起,夺取了大明江山,建立起顺朝,延续祖上辉煌。

    大顺无论是官制习俗,区域划分,还是风土人情,均是一脉传承于明朝。

    贾瓒翻开《宛平县志》,里面的字句没有句读,这对他来说实在是不方便,便放下,拿起《宛署杂记》看起来,《宛署杂记》不知是不是白光空间从某当网上临时调货过来的,横排,有句读,贾瓒读起来虽也不能一目了然,但也方便。

    但《宛署杂记》乃是一本流水账,贾瓒翻了翻又放下了,待他拿起《宛平杂说》来,不由得眼前一亮,因这是一本白话文的科普书,虽依托的也是明朝,但却不乏借鉴意义。

    贾瓒翻了一会儿,贾瓒对宛平县也不由得有了些许认识,虽县令的官阶比寻常的县令高出两级,寻常县令是正七品,唯独宛平和大兴县令乃是正六品。

    盖因皇帝老儿的屁股一半坐在宛平县,另一半坐在大兴县的缘故,而皇帝的一亩三分地也正好又在宛平县境内,每年宛平县令要帮皇上收谷子的缘故,故而天子脚下的县令官高一品。

    但宛平县有两难,差繁、丁少。

    差繁,除了要帮皇帝种田之外,朝廷里的祭祀出人出力均由宛平县承担,每三年一次的会试殿试也都由宛平县来筹备,给考官供应伙食,搭建考场,印制试卷等等,同样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一部分宫里的开支,比如浣衣房,蓝靛厂,光禄寺等也是宛平县负担,京郊军队的马粮也从宛平县出。

    而宛平县的人力又是远远不够的,宛平地处西城,京城素来就有东富西贵一说,京城里王公府邸一百多座,大半都集中在西城,包括贾府。

    宛平县令敢往这些府邸派活?

    “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看到这句歇后语,贾瓒不由得莞尔,一是自己当不下去,二是别人容不下,不是有句话叫“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他这老师也不知道前世做了什么恶贯满盈的事,跑到京城里当了这宛平县令。

    正想着,感觉到有人叫自己,贾瓒忙从白光空间里退出来,原来是荣国府来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