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世界上最后一个仙人 » 第3章 抬手间

第3章 抬手间

    “呸,带回去还要浪费粮食!”何子韬啐一口,跳下大石头,向前方的队伍追去。

    他大步流星,赶上队伍后,立刻高声道:

    “兄弟们加快速度,咱们争取入夜前赶到驿站。”

    五十里路不远不近,众军紧赶慢赶,到达驿站时天仍然已经黑透。

    灯火之中,早已有三人在门口等候,当先一人目字脸,留有美须,穿一件素锦儒袍,腰间挂着一枚海水江崖纹玉佩。

    “先生这一路辛苦了!”俞生率先迎上。

    昏黄的灯光下,张济有些不敢相认,当年的少年郎,竟也一把年纪,左右两人反而相熟些,都是他在庆州的弟子,当下揖手道:

    “老朽一山野村夫,有劳几位。”

    俞生快步扶住,道:“先生这是折煞学生,授业之恩,此生难报,以往公务在身,多有不便,此番回乡任职,只恨没有早点去拜会老师。”

    “我辈寒暑用功,不就是为了报效君王,自当以公务为重,以家国百姓为重,你做得很对。”

    两人你来我往地寒暄,都是饱学之士,典故辞藻那是用之不竭,走了好一阵,方才走进驿站主厅。

    大厅之中,两排雕花长桌排开,拱卫着最上方的主位,每一桌旁,皆有两名侍女伺候,个个长得水灵。

    “这礼遇……我只是他三十年前的老师,可担不起……”张济思前想后,也猜不出任何缘由。

    “先生,请上座。”俞生做个请的手势。

    张济几番推辞,但在座皆是俞大人请的作陪,他自然推辞不掉,只得坦然坐下。

    酒过三巡,席间的气氛渐渐达到顶点,俞大人喝得兴起,竟拉着何子韬,硬要给张济表演舞剑。

    “大人,下官今日喝得有些多!”何子韬连连推辞。

    “废物……嗝……你个废物点心!”俞生放过何子韬,转身走向张济。

    张济满面红光,当下往旁边挪一挪,让俞生坐到自己身边。

    “我告诉你们,这位,便是我最最尊敬的老师,想当年……我们一起去青楼……”

    “老子的师德!”张济满脸尴尬,可听到俞生后面的话,却大笑起来。

    原来,当年他二人攒钱去逛青楼,到了里面才发现银钱只够一人嗑瓜子,无奈之下俞生只得扮作书童。

    老鸨识破他二人,讥讽道:“就没见过岁数这么大的书童。”

    当年那是能有多尴尬就有多尴尬,但此时却是笑谈,独显俞大人和善亲民的形象。

    张济笑的眼角带泪,俞大人却突然勾着他的肩膀,放声哭起来,道:

    “先生,今晚在咱们师徒睡一起,谁都不能将我们分开!”

    一众客卿见状,知道俞大人是真的醉了,当下便有人提议,送俞大人回屋。

    深醉中的俞生没说什么,不过手却死死抓住张济,说什么都不肯放开。

    “张师,俞大人今晚就交给您了,您可一定照顾好他……”

    张济满脸尴尬,瞅着这情形,若非是两个老头子,其热闹程度倒有些像闹洞房。

    “俞大人,下官这里有保肝丸,您来一丸?”

    一片阿谀奉承中,俞大人突然对何子韬破口大骂:

    “竖子,为……为何不听命令,我不是让你舞剑?张师……张师那可是我最尊敬的人。滚,你给我滚!”

    这么一颗暗雷,当真让何子韬有理无处说,委屈的如同受欺负的小媳妇,但他护卫有责,不敢轻易离开。

    旁边众人见状,纷纷上前打圆场,一边说俞大人醉了,一边让何子韬先躲一躲。

    何子韬没办法,只得带着众侍卫在稍远的地方散开。

    没了发脾气的对象,俞大人立刻消停,在张济的搀扶下进入房间。

    方才进屋,俞大人又对两名婢女破口大骂,吓得那二人脸色惨白,连连讨饶。

    张济白眼一翻,很是无语,只得挥手让二人出去,独自把俞生扶到榻上。

    “水,本官要喝水。”俞大吆喝道。

    张济累得气喘吁吁,但仍然挣扎着去倒茶水,口中道:

    “你当年,酒品可没这么差,老了……我们都老了!”

    张济倒一碗茶,转过身时,却被眼前的景象吓一跳。

    只见原本深醉的俞生,此刻没有半分醉意,目中一片清明,正用食指抵住嘴唇,做一个噤声的手势。

    “我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张济不知道对方这是唱的哪一出,不过十分配合,捂住自己的嘴巴。

    俞生侧耳倾听,确认窗户外没人后,正色道:

    “先生,您想不想知道屡试不第的原因?”

    张济如遭雷击,双眼死死盯着对方,问道:

    “你说什么?为师这几十年的遭遇,莫非有什么古怪?”

    “先生还记不记得当年那句‘何须凌云会群峰,状元只在抬手间’。”

    张济额头皱成川字,一些回忆在他脑中激荡,那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但自从他落榜后,似乎再也没有提过,俞生是如何知道的?

    “我似乎没有在你们面前念过这句诗。”

    “先生确实从没说过,这句诗是我无意间从刘公公那里听来的。”

    “刘公公,那应该是宫里的人?”

    “刘公公是内廷大太监,皇上还是王爷的时候便跟着皇上了。”

    “我的打油诗,是如何传到这位大太监耳朵里的?”张济双眼圆睁,嘴巴大张。

    “大成文德皇帝是中兴之帝,这些年励精图治,致使宇内清平,外敌不敢窥伺。皇帝陛下善写歌赋,文采那也是极好的。三十年前,他还是王子的时候,玩心忽起,来咱们庆州府考过秀才。”

    “皇帝陛下是丙申年来的咱们庆州府?不会是广岭乡考的秀才?”张济追问道。

    俞生点头,道:“宣帝来时年方十七,却考了第二名。那年放榜后的乡试文会,他也曾参加。”

    到这时,张济已是满头大汗,几十年的疑惑终于解开,嘴里喃喃道:

    “何须凌云会群峰,状元只在抬手间。何须……”他话锋一转,道:

    “是了,比我大一岁,却落在了我的后面。这就罢了,‘状元只在抬手间’,若我没记错,第二年光宗仙逝,宣帝便即位了,若我当真中了举,必然会去参加殿试,到时金殿之上,皇上定然会觉得别扭。”

    俞生扼腕叹息,道:“先生若是中间缺考那么一两次,想必皇帝陛下就把这事儿给忘了,可是先生每次都考,而且每次都是第一名。”

    “刘公公说:‘皇帝陛下每次拿到庆州府的名单,第一件事便是把先生的名字划掉,说是狂人不可用。’”

    张济苦笑,他能想象到那样的画面,一步错,步步错,他这三十年不畏艰辛地赴考,在皇帝陛下那里却成了挑衅。

    可这皇天之下,谁还能比皇帝陛下厉害。

    “也好……以后再也不用为这劳什子举人奔波了!”张济面色发白,颓然坐到椅子上。

    就在张济万念俱灰,准备认命的时候,俞生却话锋一转,道:

    “先生不必沮丧,几日后的考试,我保先生头名。”

    “这一路来的安排,你已尽了学生本分,不用哄你老师,明日我便打道回府。”张济摇头不止,只道对方在开玩笑。

    “学生怎敢开老师玩笑,说是头名,必然是头名,只是有个条件罢了。”俞生面色严肃。

    张济考了一辈子举人,但凡有一点希望,他怎会放弃,此时俞生的话,便如黑暗中的灯火,让他这只飞蛾不得不追寻,脱口便问道:

    “什么条件?”

    俞生身体前倾,附耳道:“先生,接下来的事,答应与否倒在其次,但出得学生口,入得先生耳,便是天知,地知。先生若有半句泄露,学生三族恐性命不保,先生可敢立誓?”

    张济面色凝重,最终一咬牙,以手指天道:

    “若有丝毫泄露,必然不得好死。”

    “大成文德皇帝。”俞生嘴里蹦出几个字。

    “文德是谥号,那要等皇帝驾崩后才能改口,俞生这话……难道?”张济惊疑,问道:“怎么可能?这种大事必然要昭告天下。”

    “先帝已经驾崩半年有余,如今秘不发丧,却是另有隐情。”俞生咽口唾沫,继续道:

    “这事,要从五年前的一次偶然说起。先生也知道,我能升得这么快,是和兵部的履历有关。五年前大梁国兵出马峪关,打得我们多次退败,北方四州沦为梁人之手。”

    “怎么可能,五年前我们可是让梁国割让三州,最后他们进献国书,表示愿意世代为臣,我们方才撤军。”张济反驳道。

    俞生叹了口气,道:“那只是我朝的粉饰之言,先生也是熟读兵书之人,你若是梁国的将领,没有十全的把握,怎敢贸然进攻他国,即便是战事不顺,那也当有退路,何以反倒让我们抢了三州。”

    “梁国……梁国妄动兵戈,我国臣民上下一心,外御强敌也不是不可能。”

    俞生哂然一笑,道:“先生这话,怕是自己都不信。我朝这几年天灾不断,却是外强中干。”

    “这……倘若当真如你所言,那我们是如何反败为胜的?”

    “不知先生有没有听说过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