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25章 张存仁指点机宜(求追读)

第25章 张存仁指点机宜(求追读)

    腊月二十四日为南方小年,南昌城巡抚衙门的花厅内,已经摆上了一桌热气腾腾的火锅。

    满清江西巡抚朱延庆亲自过来查看火锅,对身旁的司厨说道:“大帅喜吃羊肉,吩咐厨子把羊肉片切得再薄一些,卷成肉卷,方便用筷子夹。”

    所谓大帅,正是驻留南昌的闽浙总督张存仁。

    朱延庆已经收到了最新的邸报,上面说山东爆发了榆园军起义,多尔衮改令张存仁兼任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保定巡抚、紫金关提督,兼领海防,前往山东镇压榆园军。

    张存仁可是汉军八旗中的红人,时人评价他“用事最久且力,故呼应绝灵,在洪内院(洪承畴)、冯涿州(冯铨)之上”。

    这位张存仁,是辽东广宁人,原是宁远附近一个堡垒的守备。袁崇焕镇守辽东期间,很赏识张存仁,认为张存他文武兼备,把他提拔为祖大寿的副手。

    己巳之变中,后金越过长城,逼近京师。张存仁随袁崇焕入援,与后金激战于京师广渠门下,身中八箭。崇祯帝昏聩无能,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诛杀袁崇焕。

    张存仁随祖大寿退回辽东,与祖大寿一同驻守大凌河。祖大寿兵败投降,张存仁随之投降,受到皇太极的重用。

    他认定明朝已经无可救药,积极为皇太极、多尔衮出谋划策,为满清击破关锦防线、入主中原做出了“突出贡献”。

    尤可恨者,张存仁曾随豫亲王多铎出征江南,算是多铎的副手,目睹或参与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城事件,可谓恶贯满盈。

    这样一个官场红人,非朱延庆这种无名之辈可比。他自然要格外巴结,便设宴为张存仁送行。

    很快的,戈什哈过来报告,说张存仁要到了。朱延庆正正衣冠,带领手下布政使、按察使等一众官员,前往巡抚衙门外迎接。

    张存仁为上官,客居南昌,理应住在巡抚衙门。但他为人谦逊,认为自己是武夫出身,坚持住在都司衙门内。

    朱延庆见到张存仁,赶紧快步前趋,向他作揖行礼,用地道的辽东话说道:“大帅,恭喜恭喜。”

    张存仁微微一笑,说道:“本部堂一再上书皇上,请求致仕。没想到,摄政王还要勉强我,大过年地把我差往鲁西。”

    朱延庆也是辽东人,和当时大多数汉人督抚一样,出身于汉军八旗。他擅长拍马屁,说道:

    “大帅龙马精神,圣眷正隆。摄政王既有谕旨,大帅只得不辞辛劳,上为君父分忧,下为移民纾困。”

    张存仁已经五十多岁了,身经百战,身上又有旧伤,早就想回家养老。

    这几年,他率军在南方各省征战,见惯屠城之举,汉人却怎么杀也杀不尽。他萌生退志,几次上书请求致仕。可四海多事,清廷还指望他继续卖命呢。

    寒暄过后,朱延庆把张存仁请入花厅,分宾主坐下。朱延庆做东,开口说道:

    “前面,朝廷给大帅加大司马、副宪的职衔。我就想,朝廷一定另有重用,年后必能见诸邸报。没想到,军情急如星火,朝廷赶在年前下了谕旨。大帅鞠躬尽瘁,今年连春节都过不好了。”

    张存仁叹了口气,说道:“贼情不靖,咱们做大臣的,也休想安安稳稳做个年。”

    听到“贼情不靖”四个字,朱延庆不由得愁眉苦脸,看了脸身旁的总兵官柳同春。

    柳同春虽是江西总兵官,手下兵马并不强壮,曾在金声桓之乱中立下大功。

    金声桓起事时,上策是顺流而下,直扑南京。一旦夺取南京,江南局势将为之大变,南明甚至有可能与满清划江而治。

    哪知道,柳同春连夜缒城,一日急行三百里,潜往南京报信。南京方面得到消息,立即加强戒备,派兵急往上游迎战,柳同春为先锋,终使金声桓战败。

    是役中,金声桓杀了柳同春全家,满清则以柳同春代替金声桓,为江西总兵官。

    但满清在江西的军制尚不健全,柳同春虽是总兵,手下却没多少可用的兵马。耿继茂、尚可喜两万大军开赴广东后,江西的清军更为孱弱,义军趁机而起。

    举其大者,有赣州府的揭重熙、广信府的曹大镐,所部各有万余人。现在,一股不知名的赤军也冒了出来,竟然夺下了吉安府。

    朱延庆、柳同春颇感手足无措,柳同春趁机向张存仁请教,说道:

    “大帅久经戎行,崇德八年取广宁前屯卫、中后所;顺治元年克太原;二年平浙江;三年荡太湖,斩马士英;四年灭福建海盗。

    “去年,伪南明宜春王朱议衍作乱,流窜于赣、闽之间。大帅从容调兵,一战而破其老巢,二战而歼其全军。

    “今者,江西贼寇又起,竟有赤军占据吉安府城,而揭重熙、曹大镐又为之响应。江西之势又乱,请教大帅,该如何平此贼寇?”

    朱延庆是文官出身,缺少练兵治民的经验,此时赶紧附和道:

    “有大帅坐镇南昌,江西全省百姓皆能安居乐业,我等官吏也能高枕无忧。如今大帅将走,恳请大帅不吝赐教,本院一定谨遵奉行。”

    看朱延庆和柳同春十分巴结,张存仁捋了捋胡须,心里得意得很,说道:

    “江西为东南六省之门户,一有风吹草动,朝廷都很关注。吉安为江西重镇,人口经济堪比南昌,又是水陆要冲,扼守耿、尚两军饷道。

    “至于揭重熙、曹大镐,皆为南明庸臣,手下都是些乌合之众,不足为道。倒是窜犯吉安的赤匪,来势汹汹,一战而全歼汤国柱部,颇有些闯贼、西贼的模样。

    “因此,本部堂以为,江西要平寇,必须从江西吉安着手。你们应该立即调集重兵,筹粮筹饷,统军平定赤匪。”

    张存仁圣眷正隆,威望高,职权也高,可以从容地调兵遣将。朱延庆和柳同春的地位低多了,只能从本省军队中七拼八凑,再想办法募勇。

    当着张存仁的面,朱延庆不敢抱怨。他们可领教过张存仁的手段,就连靖南王耿仲明,都被张存仁设计逼死。若张存仁回到北京后,在摄政王面前说两句坏话,他们的乌纱帽还戴得稳吗?

    张存仁的建议,朱延庆和柳同春都有些不以为然。

    江西的义军,一向以揭重熙、曹大镐两部为重。揭重熙为南明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曹大镐地位更尊,加兵部尚书衔,挂平海大将军印,封为定南侯。

    这两部义军,自金声桓失败后,便一直在江西抵抗清军。赤军占领吉安后,两部义军再度活跃起来。

    揭重熙接连占领宁都、石城、瑞金等县,曹大镐则占领了永丰、玉山两县,直接威胁广信府城。

    张存仁主张先打赤军,再打揭重熙、曹大镐两部义军,似乎有些南辕北辙。

    可当着他的面,朱延庆和柳同春都不敢有所质疑。张存仁见状,便冷冷地问道:“两位老兄似乎另有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