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27章 联合义军(求追读)

第27章 联合义军(求追读)

    腊月二十八日,正是春节前两天。吉安城内,却丝毫没有过年的气氛。

    赤军已经扩编至三千多人,包括三个步兵营、一个近卫营、一个骑兵营、一个火器营、一个工兵营,正在加紧练兵备战。

    (经过读友建议,决定仍按照古人的习惯设计军制,定为镇、协、标、营、队、排、哨七级。营以下长官带“长”,如营长,标以上长官带“统”,如镇统。在此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如果合适,一定采纳,谢谢谢谢。)

    虽然年关将近,形势却相当严峻。清军调集了六千人马,分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吉安。

    北路清军由江西总兵柳同春率领,麾下有三营三千人。南路清军由南赣总兵胡有升率领,麾下同样有三营三千人。

    赣州位于江西最南侧,与广东、福建接壤,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为此,满清在赣州设置有南赣巡抚、南赣总兵各一名,均驻守赣州。

    这种行政上的设置,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去年金声桓在南昌起义抗清,城内的江西巡抚、江西总兵都被诛杀,江西大部复归南明之手。

    然而,赣州设有南赣巡抚、南赣总兵,再加上一员协守副将,三人坚决不肯归附金声桓。

    金声桓不能顺流而下直扑南京,只得先调兵围攻赣州,确保后院安全。没想到,金声桓围攻赣州不克,八旗兵却兵临南昌。

    金声桓头尾难顾,只得回师守卫南昌。江西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此刻,清军来势汹汹,又都是正规军,不少赤军都感到恐慌。沈赤心表面云淡风轻、不慌不忙,其实也在加紧准备,务必要打破清军的围剿,为全军树立必胜的信心。

    赣州义军首领揭重熙派傅鼎铨来到吉安,受到沈赤心的热情接待。揭重熙抗清意志坚决,是崇祯十年的进士,初任福建福宁州(今福建霞浦)知州。

    南明隆武朝,揭重熙以功加封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隆武帝遇难,永历帝继位,揭重熙奔赴广州面见永历帝朱由榔。

    朱由榔知道揭重熙是个忠臣,加封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江西,赐尚方剑和“智、仁、勇、信、严”五镇敕印。

    傅鼎铨则为揭重熙的心腹,有兵部右侍郎的官衔,一向在揭重熙、曹大镐两部义军间奔走联络。

    见到沈赤心后,傅鼎铨大加赞赏,说道:“沈先生,赤军虽然成军不久,却纪律严明,士气高昂,令人耳目一新。我亲眼见到赤军,才知道大明中兴有望,灭虏指日可待了。”

    明朝的文官习惯说大话,傅鼎铨也不例外。

    沈赤心倒很冷静,说道:“部堂过奖了。说实话,如今清虏已派大军南北夹击吉安,赤军的处境很艰难。

    “大司马驻军赣州,又新近收复了宁都、瑞金三县,声威大震。这次破清虏,赤军独木难支。万请大人转告大司马,请他在赣州牵制南赣之敌。”

    明朝的内阁六部,每部设尚书一人、侍郎两人。这三个人都算是堂官,可以敬称为“部堂”。

    傅鼎铨和揭重熙都是江西人,关系亲密。但他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甘于充当揭重熙的属僚。

    这年头,南明封赏太滥,官职并不值钱。傅鼎铨虽是南明兵部右侍郎,手中却无大权,常常受到各路义军的轻视。

    譬如广信府的义军首领曹大镐,被永历帝封有定南侯的爵位,对傅鼎铨就颇为轻视,与揭重熙亦貌合神离。

    沈赤心对傅鼎铨十分尊敬,令他很有好感。

    傅鼎铨说道:“沈先生尽管放心。大司马义不容辞,我来之前他就交待过我,请沈先生坚定抗清,他一定会发兵进攻赣州,威胁南赣巡抚、南赣总兵的老巢。

    “大司马是江西总督,又有御赐尚方宝剑、五镇敕印,有便宜处置之权。为表彰赤军义举,大司马打算封沈先生为游击将军。”

    讲到这儿,傅鼎铨故意停顿下来,注意观察沈赤心的神色。

    官爵乃朝廷名器,而游击是个从三品的武官,按例该由朝廷任命。但南明小朝廷迁徙不定,江西与广东又隔着五岭,音信难通。

    在揭重熙看来,他封沈赤心为游击,已属僭越。但对沈赤心来说,他完全看不上游击将军这个官职。

    他眼中的失望转瞬即逝,笑道:“很好,我愿接受游击将军的官职,与大司马并肩作战,共同对付清虏。只不过,赤军自有其特殊性,又与大司马山水相隔。

    “我愿意接受大司马的封赐,但赤军不便接受大司马的节制。这一点,还请部堂大人明鉴。”

    封建时代极为重视名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名分也是权力的来源。对沈赤心来说,获取南明的官职,就相当于得到了南明的承认,不助于团结更多的抗清力量。

    但赤军不愿接受节制,这就是“听封不听调”了。

    傅鼎铨以为沈赤心嫌官小,说道:“沈先生,大司马有意保举先生为江西总兵官。怎奈皇朝路远,音信难通,赤军又举义不久……”

    沈赤心打断了他的话,说道:“部堂误会了,沈某不是嫌游击将军的官小,实因兵权贵专。明军之败,多因军令不行,组织涣散,各部之间互不服气。赤军不想染上明军的习气,故要保持独立。

    “不过,请大司马和部堂放心,我与清虏有不共戴天之仇,决不可能与清虏媾和,决不可能向清虏投降。我们赤军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与清虏对抗到底。”

    揭重熙抗清意志坚定,世人早有共论。沈赤心并不怀疑他的斗志,但对他的斗争手段并不认同。

    揭重熙试图依靠缙绅,以君臣大义号召人心。义军的组织也不脱明朝军队的窠臼,根本就不能担当起抵抗满清的重任。

    放眼整个南明,目前最能打的,还属大顺军、大西军等农民军。赤军从形式上仿的是农民军,但内核已经脱胎换骨,日后必将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傅鼎铨放心了。

    聊起当前的战局,沈赤心说道:“从塘报上看,张存仁被多尔衮任命为北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总督,将奔赴京畿平定柳园军之乱。

    “说实话,我率领赤军举义,冒险占领吉安,与清虏必有一场大战。放眼江西官场,所惧者唯张存仁一人。张存仁既走,我们对付清虏便更有把握。”

    沈赤心把傅鼎铨带到一面简易地图前,一边指划,一边说道:

    “部堂请看,清虏此次进逼吉安,分为南北两路。北路由伪江西总兵柳同春率领三千人,南路由伪南赣总兵胡有升率领三千人。

    “南路兵强,北路兵弱。胡有升自恃功高,不大看得起柳同春。我打算先打北路兵,等打败柳同春后,再回兵攻打南路兵。

    “因此,南路兵这边,还需要大司马派兵牵制。大司马不妨派兵佯攻赣州,使南路清虏不敢放心进攻吉安。等赤军打败了北路清虏,再转而向南,汇合大司马合攻南路清虏。”

    傅鼎铨大喜,觉得此计可行,说道:“沈先生志在灭虏,有胆有识,实乃义军楷模。我军必循计进攻赣州,助赤军一臂之力。”

    二人折箭为誓,尽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