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53章 澳门之行

第53章 澳门之行

    南明水师在珠江口取得大胜,人心振奋,广州守军信心大增。南明两广总督杜永和加紧联络郑成功,希望他率军参战,彻底歼灭红旗水寇。

    清军更加谨慎,不敢仓促攻城。尚可喜与耿继茂商量,决定继续加紧围城,暂时不着急攻城。

    按计划,清军可于十月底、十一月初筹齐六十门红衣大炮,备齐所需的弹子、火药。届时,天气转凉,适合清军攻城。有红衣大炮加持,清军必可一举攻下广州。

    对于明军来说,唯一的希望在于水师。广州两面环水,只要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水师,就可以随时打击清军侧背,守军就有把握守住广州。

    清军没有水师,只得招抚海盗。尽管杨彦迪与邓耀联手,沉重地打击了红旗水寇,但红旗水寇实力仍在,仍然掌握着珠江航道的控制权。

    当今的华夏,最强大的水师力量无疑是郑成功集团。只要郑成功肯率军来援,绝对可以打败红旗水寇。郑军再与广州守军联手,就有希望打败尚可喜、耿继茂两股清军。

    但郑成功存有私心,并不想援助广州。他自作聪明,想趁清军云集广州之际,乘机夺取根据地,根本就不理会广州战事。

    永历二年,广东还属于满清,郑成功就曾进攻潮州府,与府守将郝尚久结怨。这一次,郑成功又趁火打劫,率军猛攻郝尚久。

    郝尚久和两广总督杜永和一样,都是李成栋的部下,原本忠于南明。郑成功遥奉永历南明,却趁火打劫,率军猛攻潮州府。

    郝尚久干脆投降满清,得到福建清军的增援,郑军围而不克。无奈之下,郑成功只得率领船队返回福建,继续经营铜山、南澳、金门、厦门等弹丸之地。

    郑成功那边指望不上了,杨彦迪、邓耀力量有限,终究不能力挽狂澜。杨彦迪经与陶煜商量,决定打起赤军的旗号,以便壮大声势,吓阻红旗水寇,掩护澳门之行。

    在杨彦迪的扩卫下,陶煜来到澳门,直趋卜加劳铸炮厂。到了洋山麓竹仔室村,找到卜加劳铸炮厂,陶煜大失所望。卜加劳铸炮厂已经今非昔比,大为没落。

    原因是多方面的,自创始人卜加劳逝世后,铸炮技术后继乏人。

    欧洲铸炮技术不断改进,不再从卜加劳铸炮厂采购火炮。明清两朝也都掌握了红衣大炮的铸造技术,铸炮厂订单大为减少。

    不过,反过来一想,铸炮厂日益没落,工匠、技师的收入将降低甚至失业。赤军诚心招募工匠、技师,开出一份有诚意的薪水,他们一定会乐于加入赤军。

    果不其然,陶煜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告示,以赤军的名义招募铸炮工匠,加盖有“粤国公”、“破虏将军”的印信。

    凡愿意为赤军铸炮者,可得弥勒保护,赤军将提供优厚的待遇。

    普通铸炮技师,一次性给予十两银子做安家费。每月报酬比赤军骑兵还要高出八钱白银,合每月二两银子,伙食、住宿都按照赤军骑兵标准来供应。

    杨彦迪的水师已经打起了赤军的旗号,他们在珠江口打败红旗水寇,无疑增加了赤军的声望。再加上优厚的待遇,很多铸炮工匠欣然应募。

    陶煜顺利招募到了五十名工匠,但他还有一件艰巨的任务:到澳门城内招募传教士。

    在明朝末期,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已经深入华夏大陆。京师自不必说,很多士大夫都受到传教士的影响,受洗为天主教徒,包括明末重臣徐光启。

    在内陆,亦有传教士活动。譬如意大利籍传教士毕方济,就曾在开封传教,与南明弘光帝的父亲老福王相熟。

    这位毕方济是一名传奇的传教士,与南明隆武帝也认识。隆武帝早年还是唐王时,因私自募兵勤王,被崇祯帝关入凤阳监狱。毕方济还曾试图营救隆武帝,为此四处奔走。

    永历朝中,最得势的传教士是德国人瞿纱微和波兰人卜弥格。永历帝负有传播儒教的责任,不便信奉天主教,便令太后、妃嫔、子女都受洗为天主教徒,然后以天主教徒的名义向罗马教皇求助。

    此时,陶煜手持沈赤心的书信,前往澳门求见葡萄牙总督。沈赤心共写了两封亲笔信,一封用中文写,一封用英文写,笔迹一样。

    总督阅信后大为惊奇,立即传令接见。洋人说话直来直去,总督一见到陶煜,情绪就很激动,叽哩啪啦地说了一顿。

    陶煜自然听不懂,有个葡萄牙通事(翻译)把总督的话翻译了一遍:“这两封信,果真都是你们的粤国公写的?他怎么会写英咭唎文?”

    沈赤心教过他如何应对洋人,如何回答总督的话。面对洋人要不卑不亢,自信大方,才能得到洋人的尊敬。他镇定地说道:

    “不错,这两封信都是粤国公写的。他是明王出世、弥勒下凡,通晓外国语言,所以会写英咭唎文。”

    总督十分不悦,脸庞涨得通红,说道:“你在说谎!哪有什么明王出世、弥勒下凡?就算有,也是异教徒!”

    陶煜却呵呵一笑,说道:“总督此言差矣。我国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地方的信仰,白莲教与天主教表面看起来不同,其实内里都是一样的。

    “譬如,白莲教里也有天堂的说法,也预言会有世界末日,告诫人们要行善事,死后才能进入天堂。贵国的耶稣,就相当于我国的弥勒。

    “粤国公为弥勒下凡,就好像是耶稣下世解救黎民苍生。总督大人,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呀!这封英咭唎信,不就是神迹吗?”

    总督虽不认识英文,却也是个贵族,熟知拉丁文。英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拉丁文的变种,两者相当类似。

    在这个年代,英国尚未崛起,英国殖民地还没几个,英文也没能通行世界,欧洲各国通行的国际语言还是拉丁文。

    陶煜能言善辩,说得总督连连点头。双方又寒暄一会儿,进入主题,总督说道:

    “粤国公邀请传教士到廉州教学问,这儿事我支持。只是,我的顾问告诉我,廉州府地方并不大,粤国公为何开口要十个传教士?还说多多益善?”

    陶煜坦然说道:“不敢相瞒,粤国公想办一所大学堂,集中廉州的青年才俊,培养中兴大明的人才。他倾慕贵国科技发达,传教士博学多才,所以才到澳门寻找传教士。”

    欧洲传教士都在神学院受过培训,为了方便传教,通常都掌握有医学、天文、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不用多想,这对天主教的传教事业必有帮助,总督满口答应。

    最后,谈及当前的形势,总督说道:“贵国内乱已久,我已得到国内的训令,要在贵国内战中保持中立。不久前,贵国大皇帝派人求援,我不便派兵援助,送了他一百五十枝火枪。

    “这次,粤国公又派你来,送下了一份厚礼,很有诚意。派兵之事,我不便公开出面。你们要招募葡萄牙籍炮兵、铸炮师,我盖不阻拦。”

    有了总督的保证,陶煜很高兴,最终圆满完成了此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