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54章 筑坛拜将

第54章 筑坛拜将

    得知杨彦迪率水师过来归降,沈赤心非常高兴,下令召集府城营以上军官,全部出城迎接,又在西门外接官亭处筑坛,准备拜杨彦迪为水师大将。

    部将多有反对,军政处左参政董士祯是沈赤心的第一谋士,便认为:

    “杨彦迪虽在珠江口打了胜仗,但实力并不强。此辈出身海盗,不读书不知忠义,若骤然将其拜为大将,容易滋长其跋扈骄狂之心。”

    沈赤心熟知历史,自然知道杨彦迪的底细。他坚持抗清,甚至率领部下播迁安南,在安南开发嘉定府(西贡),被西贡华人奉为始祖,足见其忠义,足见其能力。

    当然,这些事情,沈赤心不便透露。在董士祯面前,沈赤心也不必装神弄鬼,故弄玄虚,便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有三个理由,非重用杨彦迪不可。第一,赤军若要立于不败之地,非建设一支强大的水师不可。廉州地势局促,北、西两个方向都是崇山峻岭,南面是大海,东面是平原。

    “设若清虏集结大军,过来征伐赤军。高州的李明忠果然是个猛将,可以帮我们挡一段时间。但清虏势大,势必会攻破高州,逼近廉州。

    “以赤军的实力,暂时还不是清虏的对手。到时候,我们该如何破局?只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清虏就封锁不住我们。水师可以在清军背后登陆,袭击清军侧背,进而打破清军的围剿。

    “郑成功集团只有金门、厦门等弹丸之地,清虏屡次围剿,都被郑成功打得大败。郑成功水师强大,在东南沿海随处劫掠,弄得清虏束手无策,原因便在于此。

    “第二,我需要杨彦迪,甚于杨彦迪需要我。放眼当今海内,满清、南明的水师都很孱弱,各路海盗集团反倒是最为强大的海上力量。

    “我们赤军来自内陆,缺少水师人才,要想发展水师,非借重海盗不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杨彦迪是个有能耐、讲忠义的人,我有把握驾驭住他。

    “第三,陶煜和杨彦迪一起回来,带来不少传教士、铸炮师、番兵。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大张旗鼓地欢迎他们,给他们留个好印象,日后好卖力工作。”

    董士祯悦服,按照沈赤心的指示,积极做准备迎接杨彦迪等人。

    这天,正是五月中旬,廉州地处南国,天气已经变得炎热。上午巳时,廉州府西门接官亭处,聚集了许多赤军。

    遵照沈赤心指示,城内外营以上军官全部到场,接官亭不远处也筑起了一座高坛。

    沈赤心正在与董士祯、傅鼎铨商议设立大学堂的事,近卫兵来报,说杨彦迪的先锋船已经到了。

    杨彦迪按照约定,将在一刻钟后到达接官亭,共带来五十多艘战船,主力战船停靠在廉江入海口的合浦港。

    沈赤心很期待,与董士祯等人来到接官亭。很快的,五艘挂着赤军旗号的战船,桨帆并用,越来越近。船上坐着的是杨彦迪军中骨干、从澳门来的葡萄牙籍炮兵,传教士,铸炮师。

    为了增加声势,杨彦迪特意挑了五艘最大的战船,都是南海中常见的广船。广船的种类很大,又称为乌艚,使用铁栗木制造,木质强硬,可防虫蛀,坚固耐久。

    广船所用的铁栗木,只在广东地区才有,所以外地不常见到广船。赤军没有见过大型战船,见到杨彦迪的广船后,无不赞不绝口。

    杨彦迪坐头船,不等船靠稳,便第一个跳上舢板,陶煜与之同行,朝接官亭划去。

    见到沈赤心,他不卑不亢,说道:“末将杨彦迪,参见元帅大人。”

    尽管已被陶煜教过见面礼节,杨彦迪还是决定下跪行礼,以示慎重。

    沈赤心拦住了他,说道:“彦迪,赤军不行跪拜礼,最高礼节是握手礼。我们初次见面,行个握手礼吧。”

    两手相握,肌肤相亲,杨彦迪感到有些别扭。沈赤心却无此顾忌,觉得杨彦迪的手粗糙有力,显然在海船上历练已久。

    寒暄过后,沈赤心便说道:“彦迪,拜将的事,我已派使者和你详细说过了。那边就是将台,择日不如撞日,今天也是个黄道吉日,我即刻封你为赤军水师统领。”

    杨彦迪能得封水师统领,自然是大喜过望。他还在路上时,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一路兴奋得睡不着觉。

    今天,他看到了将台,又从沈赤心口中说起拜将的事,终于确信不疑,说道:“元帅如此信任,杨某一定誓死相报。”

    在世人的印象里,海盗多是些不守信义、见利忘义之徒。就算海盗受到招安,也不被官府信任,不给饷银,不作安置。是故,海盗往往降而复叛,给人一种反复无常的印象。

    明朝的海盗,又有所不同。明朝实行禁海政策,沿海百姓生计无着,只得铤而走险,为倭寇帮凶,倭寇既灭,又聚成海盗。

    海上贸易都是垄断性的,这可比种田强多了。在当今这个大航海时代,中外贸易需求增加,丝、茶、烟、瓷等商品贸易量很大。很多海盗赚得盆满钵满,既而形成海上武装,力量超过官军水师。

    杨彦迪素知忠义,与红旗水寇绝然不同。只是他没有得遇名主,没有确切的革命纲领,只会提出“劫富济贫”的简单口号,只得接受官府招安。

    只有遇到沈赤心这样的名主,他才有希望大展宏图,实现平生抱负。

    此时此刻,近卫营吹鼓手奏起了《将军令》。乐声深沉、有力,沈赤心、董士祯、杨彦迪等人相继走向将台,举行拜将仪式。

    到达将台前,董士祯等人停下。沈赤心率先走上将台,面南而立。

    杨彦迪跟着走上将台,面对沈赤心拱手站立。

    沈赤心神色严峻,从一旁的近卫兵手中取过一枚沉甸甸、金灿灿的大印,对杨彦迪说道:

    “杨彦迪,本帅封你为赤军水师统领,授予你赤军水师统领关防。从今以后,由你节制全军水师。”

    他又取过一把宝剑,说道:“这把宝剑赐你,望你整饬军纪,严加训练,早日把赤军水师建成精锐之师。”

    杨彦迪接过印信和宝剑,对道:“臣既受命,专斧钺之权,不敢辜负元帅期望。臣一定竭诚效命,鞠躬尽瘁,早日练成一支精锐水师。”

    将士欢声雷动。

    随行的传教士、番兵、铸炮师见杨彦迪刚刚归顺就得到重用,无不受到感染,觉得来对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