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63章 分田分地真忙

第63章 分田分地真忙

    讲完注意事项,赤军并未展开均田工作。沈赤心下令,所有营以上军官,分配到田间地头,帮助老乡收割早稻。此举不是作秀,而是要军官们切实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增强军官们开展均田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沈赤心亲自带头,淌泥水,持镰刀,割早稻。主帅如此,随行的军官、近卫兵更是争先恐后。大家仅用一天功夫,就把水秀村剩余的水稻收割完毕。

    第二天,正式开始分田。村民早就收到了消息,起了个大早,不约而同地来到村东头小河边。这里土壤肥沃,浇灌方便,是水秀村最好的田地,向来都由大地主霸占。

    赤军在水秀村开展均田工作,便从这里开始。

    民兵们最得意,也最神气。他们大都是贫苦的佃农,拥护赤军,被赤军选入民兵排。分田时,民兵也享有优先权。

    排长姓王,当过赤军,见过世面,指挥民兵忙前忙后,把现场维持得井井有条。

    很快的,赤军工作队来到田间地头。王排长迎了上来,招呼民兵接待工作队,整理桌椅、茶壶。

    工作队由董士祯亲任队长,得到了元帅府的大力支持,抽调了丈量、计算、记录等方面的人才。他们已经做好了分田方案,随时可以展开工作。

    没多久,沈赤心统领几十个营以上军官,也走了过来。董士祯请示过沈赤心,挥了挥手,对工作队说道:“开始吧。”

    赤军为沈赤心安排了座位,沈赤心没有坐。书记员、会计员也不敢坐,大家都站着,目送测量师离去。

    四名测量师带着八名赤军,推出四辆“丈量步车”,在稻田上丈量起来。另有八名通信兵,各自骑马,随时报送测量数据。

    “丈量步车”是明朝珠算大师、丈量之父程大位的发明,被誉为世界第一卷尺。

    万历年间,张居间为推行“一条鞭法”改革,需要重新丈量全国土地,迫切需要一种精准、便捷的测量工具。

    之前,华夏丈量土地多用绳尺,松紧变化大、差错率高。程大位发明的丈量步车克服了以上弊端,丈量准确、读数清晰、携带方便,为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改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村东头临河这块土地比较方正,便于清丈、分配。很快的,通信员送来了数据。

    该会计员计算土地面积了。沈赤心看他们还站着,便坐了下来,招呼他们说道:“诸位,来活了,都请坐下吧。请大家认真计算,可不能出差错。”

    八个会计员坐了下来,每两人一组,坐一张桌子,计算同一组数据,以便互相检验。他们根据通信兵报来的数据,拿起算盘,劈里啪啦地云计算起来。

    很快的,第一块土地计量好了。董士祯喊道:“王强!过来!”

    王强正是水秀村民兵排的排长,有幸成为第一个分到田地的人。他本是江西吉安的佃农,在永新佃变时加入赤军,因作战负伤,安置在水秀村担任排长。

    跟着赤军,王强也分到了土地,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跑了过来。

    赤军已经用树枝标好了地界,书记员也填好了鱼鳞册,在第一张土地证上填上了上等田的情况。

    董士祯对他说道:“王强,你家里三口人,应分五亩三分一厘上等田,实分五亩三分一厘上等田。刚才,工作队已经标定了地界。如果无误,请你在土地证上等田一栏摁上手印。”

    王强在龙虎关战斗中负伤,本来不想离开赤军。但赤军要整编,他落下了残疾,不能再上阵杀敌,只得安置在水秀村,做了民兵排长。

    恰巧村里有个寡妇,带了个五岁大的儿子,经人介绍,嫁给了王强。这王强打光棍一辈子,现在做了民兵排长,又娶了老婆,得了个儿子,对赤军是感恩戴德,满心欢喜地在土地证上摁了手印。

    看见沈赤心,王强很想向他磕个头,向他表示感激。可赤军不行跪拜礼,沈赤心身份高贵,王强只好向他嘿嘿一笑,就准备离开。

    没想到,沈赤心还记得他,说道:“王强,你做水秀村民兵排长,可得以身作则,把民兵排建成一个模范排呀!”

    王强受宠若惊,却又拙于言辞,最后用力回了一声:“是!沈先生万岁!赤军万岁!”

    第二个人是个哨长,年纪不大,大概二十出头,皮肤黝黑,身体精瘦。

    他倒是个实诚人,分过土地,摁过手印,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沈赤心说道:

    “沈先生,小人家里几代贫农,从来都没有过土地,地主从来不把我们当人看。您给我们分了土地,还让我做了哨长。大恩大德,小人真不知该如何报答!”

    沈赤心见他神情坚毅,说话得体,态度不卑不亢,心里便生出许多好感,忙令近卫兵把他扶起来,询问他家中情况。

    原来,他叫李文生,父亲已经病亡,家里还有一个母亲,有个十六岁的弟弟。他家贫困不堪,只有两间破草房,穷得连条裤子都做不起。

    水秀村纠斗地主时,李文生表现突出,颇为机警,被工作队提拔为哨长。

    沈赤心说道:“李文生,赤军为民谋利,均田免赋是我们的一贯主张。你若真要感谢我们,就当好哨长,支持你的排长,把水秀村管理好。”

    “是!”李文生是个很乖巧的人,趁机说道:“沈先生,我想成为真正的赤军,骑上战马为您打仗。”

    这突如其来的小插曲,令沈赤心十分高兴。正在打算盘的会计员,有人也咧嘴笑了起来。

    沈赤心看着李文生,觉得他是个当兵的好苗子,便问道:“你上有老母,下有弟弟,是一家的顶梁柱。你舍得这个家吗?你为什么想做赤军?”

    李文生神情坚毅,说道:“我弟弟能耕田了,我走之后,民兵排也会过来帮忙。赤军为老百姓做主,是我们的自家人。当上赤军后,我每月至少可得一两银子,寄到家里可以改善生活。”

    沈赤心很高兴,说道:“好,我特批你加入赤军!”

    有了这个小插曲,后面的民兵、百姓纷纷效仿,非要向沈赤心下跪行礼。

    胆大会说话的,会就像李文生那样,说出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胆小不会说话的,就向沈赤心磕个头,说一句“沈先生万岁!赤军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