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64章 忠贞营遣使

第64章 忠贞营遣使

    南明重臣堵胤锡在世时,提出“联寇平虏”,将一部分大顺军整编成忠贞营,主帅原为李自成的侄子李过。

    忠贞营曾经跟着李自成南征北战,实力不容小觑。放眼当前的广西、广东,除了赤军外,明军里最能打的就是忠贞营了。

    只不过,南明小朝廷非常短视,对忠贞营极为敌视。永历三年,明军在湖南、江西接连战败,忠贞营撤回广西时,便遭到南明军队的阻击。忠贞营从广西进入广东,又被广东的东勋所排斥。

    最后,南明浔州守将、庆国公陈邦博与南宁守将徐彪不和,彼此互相征伐。受陈邦博邀请,李过率忠贞营冲破明军封锁,冒险进入南宁,从徐彪手里夺下了南宁。

    陈邦博是吴党,野心很大,怂恿李过夺取桂林,消灭楚党魁首、桂林留守瞿式耜。

    瞿式耜虽然有许多不足,却是南明大臣,对永历帝忠心耿耿。李过不愿被陈邦博利用,拒绝了陈邦博的提议。

    陈邦博恼羞成怒,联络大西军主帅孙可望,支持孙可望封一字王,怂恿大西军进攻忠贞营。

    此时的大西军,已经牢牢占有了云南、贵州,是所有抗清力量中实力最强的。孙可望急于封一字王,一方面是个人野心使然,另一方面是为了节制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三人。

    孙可望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都是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居首。若能得封一字王,孙可望的官爵就高于李定国等人,可以名正言顺地节制他们。

    围绕着封王之事,永历小朝廷争论激烈。永历帝吝惜官爵,也不愿封孙可望为一字王。

    陈邦博支持孙可望封一字王,孙可望果然派来使者,支持永历小朝廷压制忠贞营。

    张献忠与李自成生前先是朋友,继而交恶。大西军与大顺军历来都不对付。

    堵胤锡死后,忠贞营没了靠山,已经受到永历小朝廷的冷落。现在,小朝廷有了大西军撑腰,对忠贞营更为敌视。屡有排斥打击之举。

    当前形势如此除恶,满清孔有德屯军衡州,尚可喜、耿继茂统军攻入广东,南明小朝廷还在趁机打击忠贞营。可见南明党争之严重,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雪上加霜的是,忠贞营主帅李过在南宁病死。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妻弟,能征善战,继任主帅。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赤军把龙虎关让给了忠贞营,帮助忠贞营缓解了饷源难题。

    清军攻入广东后,永历帝从广东肇庆逃到广西梧州。高一功听从沈赤心的建议,率兵到梧州护驾。

    哪知道,小朝廷依然猜忌防范忠贞营。而浔州守将陈邦博又趁机进攻南宁,威胁忠贞营老营。高一功只得率兵返回南宁保护老营。

    七月,高一功击败陈邦博,然后派大将党守素来到廉州,准备与赤军订立盟约。

    时至当下,昔日所向披靡的大顺军,也今非昔比,四散零落。李自成死后,大顺军分为两部。

    李过、高一功等部接受堵胤锡的招安,改编为忠贞营。忠贞营有李自成的妻子高秀英坐阵,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高一功是高秀英的弟弟。因此,忠贞营被世人视作是大顺军的“嫡系”部队。

    还有一部实力较强,以袁宗第、郝摇旗等人为首,突围到了大名鼎鼎的“夔东十三家”。他们在四川东部、湖广西部长期抗战,直到康熙年间才能清朝剿灭。

    对于忠贞营来说,夔东路途遥远,指望不上。郝摇旗等人在大顺军中本来就受排挤,也李过、高一功有矛盾。放眼天下,也只有赤军肯支持忠贞营了。

    对于沈赤心来说,忠贞营也是一个值得争取的盟友。听说高一功派党守素过来拜访,沈赤心欣然接见了他。

    一见面,党守素操着浓重的陕西口音,说道:“沈先生年轻有为,创下不世战功。现在,又把地主的土地分给老百姓,让百姓有田种,有饭吃,真是我辈楷模。”

    大顺军高级将领大都是陕西人,和李自成是同乡。党守素资历很深,早年做过私盐贩子,被官府拘捕,后加入李自成起义军,是“老八队”的人。他和李过、高一功并肩作战多年,彼此感情深厚。

    沈赤心见他说话坦率,料想他是个直来直去的人,便说道:“将军过奖了。赤军平分地主土地给百姓,说穿了还是闯王的主张。我们这样做,也是继承了闯王的遗志。”

    李自成死后,部下多称他为“先帝”,称高秀英为“高太后”。至于南明君臣,仍习惯称李自成为“闯贼”。

    沈赤心名义上是南明粤国公,自然不便称李自成为先帝。他称李自成为闯王,令党守素备感亲切。

    谈及忠贞营的现状,党守素十分苦恼,说道:“在下正为此事而来。前者,沈先生把龙虎关让给我军,兴国公(李过)派李来享镇守龙虎关,收集溃卒,征收商税,颇为起色。

    “怎奈南宁与龙虎关相距甚远,难以呼应。兴国公病亡,忠贞营不久前,上巡幸梧州,身边缺兵少将。郧国公(高一功)率兵勤王,一来为皇上护驾,二来可以趁机驻扎梧州,与李来享相呼应。

    “哪知道,朝廷赐我军以忠贞营的名号,却仍以流寇视我。朝廷联络大西军排挤涢国公,陈邦博也趁机在南宁袭击老营,郧国公只得回师南宁,保护老营。”

    沈赤心打断了他,说道:“听说陈邦博称高太后为义母,称郧国公为舅舅,又把女儿嫁与郧国公为妾,不知可有此事?”

    党守素嘿嘿一笑,说道:“可不是!陈邦博好歹也是个国公,有庆国公的封号。他是吴党,之前与李成栋的楚党斗得你死我活。他结好忠贞营,也是想借忠贞营的力量排挤楚党。

    “沈先生可曾知道?这厮非常无耻,兴国公在世时,陈邦博便怂恿他进攻桂林,从楚党瞿式耜手中夺取桂林,被兴国公严辞拒绝。

    “皇上巡跸梧州,他又撺掇郧国公劫持皇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郧国公把他数落一番,他便恼羞成怒,先是联络大西军,接着又率军偷袭南宁老营。”

    “哼!”沈赤心冷笑道:“此奸臣也,该杀!忠贞营可以杀其人,并其军,夺其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