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69章 水师大捷

第69章 水师大捷

    新会为广州的西南门户,号称“锁钥枢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军陆军若要从粤西方向进攻广州,新会为必经之道。

    此外,清军督造战船,造船厂亦设在新会以北的白庙、江门。对于清军来说,加强新会的防御实有必要。

    问题是,清军正在集中主力进攻广州。耿继茂、尚可喜虽有两万兵马,却仅有五千老兵,剩下一万五千人马都是新兵。

    为了迷惑清军,沈赤心派出一支偏师,大张旗鼓地开进珠江口,假装从虎头关、黄埔方向进攻广州。

    这条进攻路线对清军威胁最大。一旦明军得手,便可以直趋广州城下,利用水师优势打击清军。之前,杨彦迪、邓耀两部水师便走这条水道,大败红旗水寇。

    清军不敢怠慢,调集重兵守卫虎头门、黄埔、沙面等炮台,防止明军水师故伎重施。

    这样一来,新会方面的清军力量大为削弱。满清平南王尚可喜命令“阿达哈哈番”刘秉功死守新会县城,又令水师总兵盖一鹏出西江迎敌,务必要把赤军挡在新会城外。

    “阿达哈哈番”是为满语,对应汉文为“轻车都尉”。刘秉功是辽东人,也是尚可喜的嫡系部将。盖一鹏则是陕西人,在一众辽东武将中颇为扎眼。为此,他作战更为卖力。

    新会地处西江入海口,水道复杂。刘秉功主张持重,把战船集中在西江航道上,防止赤军水师上窜。他甚至打算凿沉战船,阻塞江口。

    盖一鹏力谏不可,一来西江水深,涨潮时河道变宽,除非把战船全部凿沉,否则根本不能阻塞河道;二来西江入海口水文复杂,清军阻塞一条江道,赤军完全可以走另外的江道。

    刘秉功不懂水战,只得同意,决定以大船锚守西江口。

    这天黎明,明军水师驶入西江口。盖一鹏得令,从船舱中一跃而起。天色未亮,敌情不明,尽管如此,盖一鹏仍旧率领八艘哨船,勇猛地冲向明军。

    哨船是一种小型桨帆船,若要冲锋战斗,桨手齐心划船,可以在江上行走如飞。

    盖一鹏由陆师转任水师总兵官,不喜欢乘坐高大笨重的大船,更喜欢速度快的哨船。

    清军反应迅速,颇出明军意料。这些明军先锋,都是陈奇策的水师。沈赤心认为陈奇策熟悉西江水道,令他充当先锋,特意叮嘱他“只许败,不许胜”。

    陈奇策见盖一鹏有备而来,想起沈赤心的军令,随即下令转舵返航。盖一鹏以为明军不堪一击,更加骄狂,率领八艘哨船冲入明军水师,击毁明军四艘战船。

    不久退潮,盖一鹏不敢孤军深入,随即率军返回。他得意洋洋地向尚可喜表功,说“本镇亲率小艇八只,追击贼船一宗五六十只,贼丧胆奔逃”

    次日上午,赤军水师主力赶到。沈赤心发布军令,大举进攻西江口。以陈奇策的水师诱敌,以杨彦迪、邓耀两部为主力,伏于西江口外。

    听说陈奇策再度过来骚扰,盖一鹏志骄意满,率领清军水师战船,顺西江而下,与明军水师决战。

    西江航道比珠江狭窄,清军背依新会县城,原本占有地利。一旦明军大举进入西江航道,则船多江窄,水师反而施展不开。清军可以在两岸设置炮台,再用大船拦阻江面,明军水师将腹背受敌。

    清军不借地利,反而擅自进入西江口,正中了明军的埋伏。

    眼见清军中计,沈赤心大喜,挥舞令旗,传令杨彦迪、邓耀两部伏兵尽出,有进无退,与清军在西江口决战。

    盖一鹏不熟水战,自以为顺流而下,犹如居高临下,掌握速度上的优势。他与昨天一样,乘坐哨船,带头冲向敌军。

    此辈一门心思做了汉奸,觉得满清封赏甚厚,反倒无所顾忌,打仗一往无前。

    至于明军,在战船数量上超过清军,士气也更为高涨。沈赤心亲自督师,将领在崖山祭祀,见到神迹,都对此战充满信心。

    因此,盖一鹏冲锋在前,首先受到明军的攻击。三艘明军大船将他团团围住,使用铳炮猛烈轰击。

    赤军已经改进了炼铁工艺,铸造出了更为轻便、更为便宜、威力更大的铁炮。盖一鹏一艘小小哨船,根本就顶不住明军的轰击,很快就丧失了还手之力。

    最后,明军使用喷筒,点燃了盖一鹏的座船,盖一鹏落水而死。

    清军千总邓斌雄、黄必胜、叶胜、钟升等人都乘坐大船,眼见主帅座船沉没,个个胆战心惊。

    明军也越战越勇,个个奋勇争先,专门围攻清军大船。这些大船航速慢,转向困难,全靠火力压制敌船。

    明军船多,往往以三四艘战船围攻一艘清军战船。尤其是赤军,作战更为英勇。

    不少赤军战船一面以火炮压制敌船,一面迫近敌船,放官兵攀上敌船,先把船上清军全部杀死,再将战船夺为己有。

    清军水师分为两部,一部为新募之师,守西江水道;另一部为招降的红旗水寇,守珠江水道。

    盖一鹏麾下的清军水师,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水兵。经此挫败,清军水师个个胆寒。盖一鹏死后,副总兵梁先声升起帅旗,带着残余清军顽抗。

    梁先声和盖一鹏一样,不是辽东人,在尚可喜、耿继茂军中颇受排挤。他们妻儿都在耿、尚二贼营中,又殚于清军律法,宁愿战死也不愿投降。

    清军已经落了下风,战船不断起火、倾斜、沉没。梁先声只得收拢战船,拼死向西江撤回。

    沈赤心见状,哪容他从容撤退,立即打出令旗,不许官兵抢夺战利品。杨夫人亲自擂响战鼓,指挥赤军围攻清军中军座船。

    杨夫人名叫杨彦姬,是沈赤心新纳的小妾,也是赤军水师统领杨彦迪的妹妹。她从小跟着杨彦迪闯荡海上,英姿飒爽,真正是巾帼不让须眉。

    杨彦姬曾经放言,此生非英雄豪杰不嫁。沈赤心有人主之象,英雄倜傥,杨彦姬甘愿做他的小妾。

    沈赤心知道杨彦迪可用,杨彦姬可亲,称杨彦姬为“如夫人”。水师官兵习惯称她为杨夫人。

    有杨彦姬在,杨彦迪对沈赤心忠心耿耿。赤军水师虽以海盗为骨干,却受到很好的优待,家眷上岸居住。水兵如骑兵一样,每月有一两八钱饷银,足以养活家人。

    因此,赤军水师在短时间内融入了赤军。这次对阵清军,水师为主力,正思报效。

    杨彦姬与沈赤心同坐一艘旗舰,亲自擂鼓,指挥赤军包围清军中军。很快的,清军副总兵梁先声座船被围。

    赤军奋勇争先,接舷战斗,近卫兵登上梁先声座船,将船上清军尽数杀死。

    清军水师总兵、副总兵先后战死,群龙无首,纷纷溃败。赤军水师不依不饶,从西江口冲入西江。

    清军原本在西江上排列大船,试图拦击赤军水师。无奈赤军越战越勇,铁炮火力凶猛,直接冲破了清军最后一道防线。

    沈赤心不许水师停留,连下三道命令“抢夺战利品者斩”、“无故停留者斩”、“不攻占白庙、江门,不许收兵”。

    赤军水师大捷,官兵更加振奋,冲入西江,越过新会,直扑白庙、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