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87章 坚壁清野

第87章 坚壁清野

    清军轻松夺取高州,士气复振,在汶村遭遇的挫败感一扫而空。

    尚可喜也恢复了信心,派官吏接收高州府内各州县。大军在石城、化州、吴川三地休整三日,然后西进雷州。

    对于清军来说,所谓的休整就是抢劫了。高州的明军没有拼死反抗,清军也就免去了屠城之举。屠城可免,抢劫则必不可免,清军在高州抢劫三日,然后继续进军雷州。

    进入雷州,也就进入赤军的地盘了。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尚可喜已经隐约感觉到,杜永和、李明忠等明朝大臣都不足虑,沈赤心才是清军在粤西的最大敌人。

    雷州府位于雷州半岛,与琼州府隔海相望,向西接通廉州。清军既已攻占高州,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雷州。

    清军以班志富为先锋,率先进入雷州府遂溪县境内。班志富为尚可喜嫡系部将,同样出身于东江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正是三月中旬,春暖花开,本是农民播种早稻的季节。但清军所到之处,看不到一个人影,雷州的百姓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原来,赤军抢在二月中旬前,在雷州完成了均田免赋。百姓分得了土地,对赤军感恩戴德。

    赤军元帅府下达了《坚壁清野令》,号召民众坚壁清野,得到民众的积极响应。

    清军所到之处,村庄里空无一人。可田野上,有的早稻已经播种,有的田地刚刚平整过。

    很显然,农民敌视清军,都自觉地躲了起来,把粮食、牲畜等物资也都藏了起来。

    放在以前,清军行军打仗,农民为地主耕田,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彼此相安无事。

    清军每到一地,当地的地主缙绅多有响应者,或为带路,或者帮忙组织民夫、筹运粮食。农民没有土地,没有地位,在乱世犹如浮萍,对战争的胜负也漠不关心。

    可在雷州,情况大不相同了。农民从赤军手里分得了土地,把清军看成了入侵者。一旦赤军战败,农民将失去来之不易的土地。

    赤军与农民,已经同呼吸、共命运。当此清军入侵之际,农民都愿响应赤军。农民家的粮食和牲畜虽来自地主,却已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自然不能轻易交给清军。

    各地的民兵也动员了起来,帮忙侦察敌情,随时通风报信。

    班志富带着清军先锋,别说看到一个赤军,就连一个农民也看不到。走到遂溪城东二十里外时,清军好不容易抓到一个中年农民。

    班志富大喜,亲自过来审问,问道:“老乡,你如实回答我的问题,后面我有重赏。”

    中年农民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答道:“大、大、大帅,您有什么吩咐,小人一定如实回答。”

    班志富扶了扶腰间的宝刀,恶狠狠地盯住他,问道:“大军到了雷州府,怎么一个人也看不到?你是干什么的?”

    中年农民耷拉着脸,说道:“回大帅的话,赤军在雷州搞均田免赋,把土地分给民众。说好了若要打仗,就要坚壁清野,把粮食和牲畜都藏进山里。

    “现在四里八乡的人都躲在二里外的山岰里,粮食、牲畜都藏在那里。小的婆娘受了风寒,有副药遗落在家里,特地赶回家取药,不想遇到了官军。”

    班志富鹰眼一瞪,说道:“老乡,说话可要凭良心。我可是刀山火海里闯出来的,你要有半句谎话,我立马要了你的命。”

    中年农民一听,大为慌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大帅明鉴,小的句句属实,决不敢欺骗大帅。”

    班志富见他说话还算诚实,使个眼色,让人把他押到一边,细细审问。

    左右说道:“将军,咱们为大军先锋,到了雷州苦不堪言。水井都被堵死,将士只得喝水塘里的臭水。路过几个村子,不见一粒米、一只牲畜,将士只得吃随身的干粮。

    “不如让那老乡带路,咱们杀到山里,劫了老百姓粮食、牲畜,让兄弟们开开荤。农民一盘散沙,现在一致逃到山里,其中必有赤匪作妖。

    “咱们顺藤摸瓜,就能抓到赤匪,再严刑拷打,就能弄清楚赤匪的动向。不然,大军在雷州连个土著向导都没有,就跟瞎子走路一样。”

    班志富深以为然,驱使中年农民带路,朝二里外的山冈进军。他出身于东江军,戎马三十余年,作战经验丰富,历练得警觉乖巧。

    班志富并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保持着应有的警觉,指派一百名马步兵为前锋,跟着老乡在前面探路。

    靠近山坳,道路越来越狭窄。走到一处岔路口,中年农民对清军说道:“总爷,走右边这条道,村民都躲在不远处的山洞里。”

    清军自恃人多,驱使中年农民向前。正是中午时分,清军走得又累又渴,总算看见了一条小溪,中年农民首先上前喝水。

    清军也纷纷上前,人下马,马上前,都凑到溪边喝水解渴。

    中年农民却乘清军不备,撒开脚丫就跑。他刚跑出三十步,突然一声炮响,伏兵四起,弓箭、火铳齐发。

    一百多名清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当场毙伤四十余名。剩下几十名清军以为中了赤军大队的埋伏,不敢抵抗,纷纷落荒而逃。

    赤军趁机追击,不留活口,追到岔路口才鸣金收兵。

    班志富是清军老将,听到前锋传来炮声,并未惊慌失措,反而下令准备战斗。

    等前锋败兵逃出山坳,班志富了解前因后果,气得七窍生烟,说道:

    “一群山野匹夫,竟然敢伏击天军。他们不敢派兵追击,要么是兵马太少,实力不济,要么是乌合之众,只敢放点冷枪冷箭。传我的令,出动中军一千人马,随我进山扫荡。”

    班志富带队进山搜剿,却一无所获,连赤军的影子都没见到。在小溪边,他们看到了清军的尸体,衣服、盔甲、武器都被剥去,没留下一个活口。

    明末清初,百姓穷苦不堪,衣服也是宝贵的物资。清军俘虏的衣服这么快都被剥完了,附近必有大队伏兵。

    班志富心里没底,却故作镇定,下令撤出山坳,再也不提搜山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