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南明1649 » 第88章 火烧先锋

第88章 火烧先锋

    伏击清军先锋的人,并不是赤军战兵,而是守兵和民兵。守兵相当于赤军的二线部队,民兵虽归赤军指挥,却不列入赤军编制,不拿军饷。

    从守兵和民兵的定位上看,他们自然不能担当歼灭清军的重任,却足以骚乱清军,让他们寝食难安,战不能战,退不能退。

    却说清军老将班志富统率先锋,正想着在征伐粤西中立下战功,却开局不顺,被一群山野村夫耍得团团转。

    先锋号称精锐,官兵一路上都在议论纷纷:

    “真是邪门!到了雷州,一个人影也看不到。明军不知道藏哪去了,百姓也杳无音讯。可你看,刚才那山坳里,又突然冒出了一伙伏兵,不知是山贼,还是赤匪?”

    “这还用问,想必就是山贼。古往今来,哪有把军队部署在山里的?到时候,吃的、喝的、用的,在山里怎么解决?以明军的操行,若部署在山里,士兵早就开小差了。”

    “李明忠守高州,还敢东进至阳江,在高州之外迎敌。这沈赤心徒有虚名,大概已被平南王的威名吓倒了,此刻恐怕正龟缩在廉州瑟瑟发抖呢?”

    “可不是!李明忠是咱东江镇的老兄弟,和平南王共过事,所以敢主动迎战。他没坚持几天,就全线溃退。换了沈赤心,恐怕连打都不敢打,直接撒腿逃跑了。”

    “沈赤心一介逃人,能折腾起什么风浪?他起兵占据廉州,无非是想挟寇自重,借机向朝廷讨要官职封赏罢了。”

    “你别说,咱们打明军,倒是有十足的把握。若是打山贼,可真让人头疼的。前面那个绣花针,躲在汶村深山老林里,大军围剿一个月,硬是没找到他的主力。”

    “哼,怕什么?山贼所依靠的,不过是熟悉地形。他们胸无大志,只会打家劫舍,构不成什么威胁。等平南王剿灭了杜永和、沈赤心这样的巨寇,回头收拾山贼还不跟玩儿似的。”

    “依我看,咱们不要再管这些山贼了,干脆直扑城池。赤匪不能不守城池,咱们夺了城池,赤匪无家可归,自然就会瓦解。”

    “再往前走,就是遂溪县城了。咱们占了遂溪,向西可以攻占廉江,向南可以攻占雷州。要是一切顺利,咱们傍晚就能到达遂川城外,明天就能克城。”

    “嗯。赤匪再狡猾,总不能连遂溪也不要了吧?农民可以离开村庄,藏匿粮食、牲畜,可城里人总不会逃离县城吧?城里的饭馆、钱庄、戏班、妓院,总不会也搬空吧?”

    “哎哟,你一说饭馆、钱庄,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等破了城,我可要大开杀戒,为刚才死去的兄弟报仇雪恨。”

    ……

    班志富见官兵士气尚在,甚是欣慰,当即决定向遂溪县城进发,争取在傍晚前到达城外扎营,次日进攻遂溪。

    去年以来,尚可喜率军进入广东,战事总体顺利。清军组织攻城,除了广州等个别城池需要红衣大炮外,其他城池主要采用“里应外合”的办法。

    具体来说,就是提前派间谍进入城内,或者策反城内的明军。等清军大队逼近城池时,城内的内应起而响应,里应外合,往往很轻松地夺下城池。

    清军进入雷州,一个土著向导也找不到,派来的斥候也杳无音讯,生死未卜。再想里应外合夺下遂溪,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因为先锋在山中误中埋伏,清军耽搁了时间。班志富看看天色,计算下剩下的路程,下令加快行军速度,赶在天黑前到达竹园。

    竹园位于遂溪城东北一里外,傍依驿道,是一处小镇。此地交通方便,来往商旅若错过了城门关闭的时间,常在小镇上落脚。

    竹园镇外围还有一条小河,就算赤军堵塞水井,清军也可以从小河中取水解渴。清军赶了一天路,中午也没吃上热饭,正好在竹园宿营。

    这些清军在南方罕逢对手,十分骄狂,平时行军打仗,对构筑营寨不甚重视,习惯征用民房宿营。

    日落时,班志富率军进入竹园。不出意外,竹园村里空无一人。班志富派兵进入搜查,未发现伏兵,便下令进村宿营。

    清军官兵走了一整天,又累又饿又渴,一得到命令,立即兴高采烈进入竹园镇,抢占房屋。两千名先锋,除四百人在外警戒外,其余人都进了小镇。

    竹园镇虽比不上城内,却比田野村庄强多了,里面民房完整,足可供清军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已是傍晚,太阳即将落山。清军进入民房,立即准备生火造饭。

    班志富也进驻竹园镇上的一家大宅,手下亲兵鞍前马后,立刻打水,准备为班志富泡脚。

    这班志富年过半百,虽然久经战阵,却气力甚足,每晚必要用热水烫脚。这是他的养身秘术,也是消解行军乏累的不二法门。

    有个四十上下的亲兵,是班志富的贴身亲随,追随他多年。老兵指挥新兵打过溪水,在灶台下堆下柴火,随即生火烧水。

    却听“轰”的一声,灶台底下发生剧烈爆炸,连锅带水炸翻了天。火花溅到一旁的柴垛上,又引爆了柴垛。无数木条迸射乱飞,引燃了门窗。

    原来,赤军料知清军必来竹园宿营,提前在灶台、柴垛里装上了火药!

    倾刻间,竹园镇上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古代民居主要为木质,窗户也都用纸糊成,一点就燃。很快的,竹园镇顿成火海。清军哭爹喊娘,很多人浑身是火,葬身火海。

    班志富久经战阵,却也从未见过这种阵仗。他所在的大宅,受到赤军的特殊照顾,敷设的火药更多,屋顶上还藏有火油,火势更为凶猛。

    这种情况下,清军都只顾着逃命。亲兵们也不管自己的主子了,争相向门外逃窜。

    哪知火势来得太猛,清军一窝蜂挤在门口。班志富年纪大了,关键时候哪跑得过亲兵?他在慌乱中跌落在地,被人踩蹋,最终死于大火。

    竹园镇的大火,正是赤军出击的信号。埋伏已久的赤军,立即出城,向清军发起冲击。

    清军早已胆寒,部署在外围的四百卫兵,率先逃离竹园。镇子内的清军,一半死于大火,剩下的侥幸逃出,也被赤军以逸待劳,逐一击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