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混元观 » 第十三章 混元驻世便在此山 一

第十三章 混元驻世便在此山 一

    “师叔,路途遥远,需不需要去雇个车子?”,静真问道,“你放心去,观里有我在。”

    “不用了,这不是有头驴子嘛,时间还够,我骑着它去”,徐长生说道。

    徐长生本来还想去一趟鹭洲府,但虚阳子就死在府城跟前,他怕那边还有人巡查,便决定等从京城回来以后再说。

    本想第二天就走,静真说是京城大会不能穿的太随便了,又去县城定了件紫色的道袍。徐长生等他把道袍拿回来后,塞入行囊,又带了点干粮,骑着驴子就出发了。

    这一路行了十来天,倒也没有遇到什么事,夜间打坐练功,白天赶路。不过在横梁山附近时,确实遇到有修士巡查,看着也就三四十岁,只是没有仙剑,都是骑着马匹赶路。他们见徐长生是个道士,还专程找他询问过了一番,只是言语中已有疲懒之态。

    “道长,你是打尖还是住店?”,徐长生赶着城门关闭之前,总算进了京城,只是他还自在的住几日,便没有去玄心观,便找了个门脸整齐的客栈。

    “住店”,徐长生对着小二说道,“我这驴子可有地方栓”。

    “后院马棚的位置多着呢”,小二热情的说道,“道长你怎的也不缠个缰绳,等下我给你备一副,不然也没法栓它。”

    “小二哥,我也是第一次来京城,还有些事要请教”,徐长生见他也是个实在人,便问道,“京城什么时辰宵禁?玄心观在哪个方向”。

    “道长是来参加讲法大会的吧”,小二引着徐长生到他的房间,边走边说道,“道长来的都算晚了,七八天京城里的道士就多了起来,你来住店可算是对了。”

    “这又是怎么个说法”,徐长生把行囊丢在床榻上,回头问道。

    “玄心观是我燕国第一大观,毕竟门人众多,客舍有限”,小二接着说道,“三年一次大会,各州府的道长人数可是不少,来的早还好,能分个好点的客舍,要是来的晚,辈分又低,便只能跟观中的弟子住一起。外地过来又不适应京中气候,别提有多难受了,尤其是南方过来的小道士,挤在小房子里,怕是十天半个也都睡不上一个好觉,走的时候一个个人都瘦了一圈”。

    “哈哈哈”,徐长生听他说的有趣,也是不禁一乐,“说不得你是诓我多住些时日呢”

    “道长说笑了,你明日到玄心观中一看便知”,小二哥也是笑着说道,“道长是代替师傅在参加大会的吗?”

    “就我自己一个人”,徐长生也知道,小二肯定是看他年岁不大才这样问的。

    “道长,你一路劳累,就先休息吧,若是饿了,可以叫我”,小二笑着便往外走去,“说着话忘了,京城当中亥时宵禁,若是要去出去逛逛,可莫误了时辰”。

    “多谢小二哥”,徐长生拱手道。

    徐长生在床榻上坐下,也是不禁感叹着京中的物价的确不低,这看着不怎么起眼的客栈,一晚上都要150个大钱。只是他奉行的就是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当然要先把自己照顾好,若真如小儿说的住在玄心观中,想来他肯定是不习惯的,再说夜间还要出神修炼,的确也不方便。

    歇息了片刻,又去大堂随便吃了点,徐长生看着天色还早,便问了小二坊市的位置,一路走了过去。

    徐长生也听赵清然说过,当今圣上虽说好道,可并不痴迷,政务勤奋,亲君子远小人,如今看来确实有盛世之象。

    徐长生一路行来,街上行人当真不少。老百姓脸上少有悲苦之色,便是穿着粗布麻衣,也浣洗的干净整洁。街市上也颇为干净,每隔几百米都能看到有专门放清扫工具的地方,不时还有人推着水车沿路洒水,走了一路,鞋面上都没有多少灰尘。

    “过往的客官都来看一看,这可是正宗的的狼裘,都是从千里之外的东夷草原上跟蛮子换来的好东西。您看看这毛色,油光水滑,别管多冷的天,只要穿了,都要让你汗流浃背”。

    “走过路过,可莫错过啊,这可都是海州府的贝壳海螺,花色样式都是精挑细选过的,您放在鱼缸池塘里,看着别有一番景象,便是脾胃不舒服,磨成粉吞了也是有起效,这可是正儿八经医术里讲的,您若不信可以找老大夫问问,我绝对没有说假话”。

    “瞧一瞧,看一看啊。。。”

    徐长生一路走来,当真是感受到了京城的繁华,天南海北的客商好像都聚在了这里,各式各样的商品看的人眼都花了。

    “掌柜的,你这有没有大燕地理志,或者是史书纪年之类的”,徐长生在街市逛了半天,正好看到一家书店,便走了进来。

    “史书纪年却是没有,地理图志嘛,道长你稍等片刻”,掌柜的是个矮胖的老头,一张圆脸始终带着笑意,“地理图志这类书不好卖,应该是在后边的库房里压着,道长你坐一坐”。

    “承书,你去库里看看,找本地理图志过来”,掌柜的对一个年轻人喊道。

    “道长是从鹭洲府过来参加讲法大会的吧”,掌柜的问道。

    “噢,掌柜的怎么知道的”,徐长生问道。

    “嗨,三年一次,京中人人都知道,再说客官说话也像鹭洲府的口音,穿着又单薄”,掌柜的笑道,“要是南方来的道长,肯定是里面加了好几层衣服才出门,他们可不习惯咱北方的寒气。”

    “掌柜的看人真准”,徐长生拱了拱手道。

    “哈哈”,掌柜的笑着说道,“年岁大了,见的人多,就知道了,对了,鄙人姓崔,还未请教,道长仙号。”

    “贫道徐长生”,徐长生见他是个自来熟,便又问道,“崔掌柜的可认识精通史书的先生,我有些问题要请教一下。”

    “精通史书啊”,崔掌柜皱着眉想了想,“还真不认识这样的先生。来店里买书的多是备考的读书人,看的都是诸子文章,今天若不是道长过来,我都差点忘了库房还有地理图志这样的书。”

    “道长既然是来参加讲法大会的,到时候可让令师找人打听一下”,崔掌柜接着说道,“虽说是道门盛会,但除了礼部的官员参会,还会又吏官记录,他们却是对史书相当熟悉的。”

    “多谢崔掌柜”,徐长生拱手说道。

    “当不得谢,便是我不说,道长去了自会知道的”,催掌柜摆了摆手。

    “掌柜的,地理图志找来了,只是。。只是存放的久了,沾了湿气”,刚刚那个叫承书的年轻人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本册子。

    “每日都叮嘱你们,书册最是怕水,都当做耳旁风了”,崔掌柜接过书看了看,皱着眉说道。

    “不碍事”,徐长生又不是拿来参加科举,也不在意,“崔掌柜,这本书多少钱。”

    “道长见笑了”,崔掌柜将书递给徐长生,“这书就送与道长,存放不周,这样的书若是拿来卖钱,让人知道会笑话我的”。

    “这怎么行”,徐长生赶忙说道。

    “道长拿着吧,我那老丈人也是鹭洲府松山县的,说起来咱们也算是半个老乡呢”,崔掌柜笑着说道。

    “那就多谢崔掌柜了”,徐长生拱手谢道。

    崔掌柜又拉着徐长生聊了片刻,他老丈人自从来了京城,好多年都没有回去了。今日遇到徐长生,他正好问问那里的情形,回去跟老人讲讲,也解了他思乡之情。

    “道长,稍等片刻”,徐长生见天色暗了下来,辞别了崔掌柜就要回客栈。

    “我却是忘了,你不是要寻精通史书的人嘛”,掌柜的指了指门口,“现在进来的那个叫做李修齐,是个秀才公,他几次科举无望后,便迷上了杂学,史书也好,神怪传说也好,什么书都看,你可以问问他,说不定就能有收获呢。”

    “今日当真是多亏了崔掌柜了”,徐长生拱手行了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