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赤晋 » 第五十九章 荆州

第五十九章 荆州

    其中有一则,是司马越的上表。

    经过这么多天,他终于决定下来高密王的移镇,不出所料,是关中。一如司马炽抛出这个选择时,就笃定司马越很难拒绝。

    司马炽之所以在三王之中,选择了高密王,是因为他的性格。

    三王中,司马腾贪婪暴虐,但他也是最有本事的。

    司马越得以打败司马颖、司马颙而掌权,其中司马腾和范阳王司马虓出力最多。

    司马略和司马模等于打酱油。司马略还有点拉后腿。他不仅军事能力最差,治政能力也不怎么样。

    但他有个优点,就是耳根子软,比较喜欢名士。所以很容易被拿捏。

    后续,一旦司马越出镇,自己图取关中,就不那么费力。

    但除此之外,司马越还推荐了两人外任刺史。

    一是王敦出任青州刺史。

    二是王澄出任荆州刺史。

    尚书省还未给予处理意见。很明显,这是在等司马炽知道后,再做处理。

    司马炽从重要分类里,找出司马越的上表。开始具体看他写的内容。

    王敦出任青州,司马炽倒不在意。

    青州的民乱,以王敦在东晋时期的表现,估计也是跟高密王一样,指望不上。

    目前还是要靠苟晞和丁绍。先看他们对王弥的平叛,有多少效果。

    历史上,王弥最后能发展壮大,直捣洛阳。这么推断的话,苟晞和丁绍恐怕也没挡住。

    而王澄出任荆州,司马炽直接否定。他不可能同意这个。

    今日,看来要第一次提出反对意见了!

    司马炽揉揉脸。仔细考虑,该用什么对策,可以去应对。

    他也有一些关于王澄的历史记忆。

    此时,王澄的声名确实很响亮。比王敦、王导都出名,在琅琊王氏中,只在王衍之下。

    但相比后世王衍、王敦、王导在历史上的大名外,王澄的历史记载并不多。

    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可能就没听过这个名字。

    司马炽之所以知道他的一些历史,也是因为他与王敦的纠葛。

    如果没记错,历史上,王澄是真出任过荆州刺史。但司马炽忘记是什么时候,具体永嘉几年。

    只记得这人比王敦还烂。在任上,日夜酗酒,不理政务。好像在他任上,荆州再次发生了民乱。

    记得最清楚的,还是他的结局。

    永嘉之乱,王澄也逃到了江南,后来与王敦见面,王敦将其直接杀死。

    就目前,司马炽所打听了解的消息。王澄与王敦确实过节很大。王澄时常出言侮辱王敦。

    所以,历史上,王敦将其杀死,应该是现在就埋下的因果。

    那时候,王衍已死在宁平城。而王敦在江南与王导配合,势力急剧壮大,所以不再忍受王澄,新仇旧恨一并算了。

    但他们的恩怨,司马炽不关心。他关心荆州。

    一旦真如历史那样,王澄此去,必然会将荆州的大好局势葬送。

    荆州太重要了!

    他现在的战略重心只能先放在中原。但并不能不为以后考虑。

    如果北方一切平定,那么荆州就是他重取蜀中、江南的重要战略之地。

    就像三国时,曹魏、蜀汉、孙吴三方势力,都在荆州相互交缠数十年。

    司马晋取代曹魏后,羊祜与陆抗也在荆州对抗了一辈子。

    司马炽反复将司马越的上表看了几遍,琢磨着其中涉及的每一个内容,然后找好应对之策。

    良久,司马炽朝旁边吩咐道,“去将太傅唤来!”

    “若是没在尚书阁,就去太傅府诏入宫!”

    很快,司马越到了东堂。他正好在尚书阁。

    估计是正等着司马炽对他上表的反应。也料到了这点。

    寒暄两句过后。

    司马炽道,“侄儿看了上表。王叔决定高密王移镇关中,打算何时去诏?”

    “尽快罢!既已决定,就尽快处理。青州民乱,苟兖州和丁冀州已经遣派将士去征讨。消息应该也很快会传来。”

    司马炽点点头,“王敦临危受命,接任青州,那也尽快罢!”

    “处仲是朕的姊夫,又是琅琊王氏高门子弟,极有声名,出任大州使君,王叔之荐人,慧眼如炬!”

    “想来此去,必能配合苟道将和丁叔伦,平定王弥!”

    “不过这荆州……”

    说着,司马炽皱起了眉头,“王澄之任,侄儿认为,恐不太合适。”

    “上次,侄儿推荐南阳王,不知王叔怎么不认可?”

    司马越听到司马炽反对,也皱起眉头。

    他想到司马炽可能会不认同,但没料到会这样直接出言拒绝。

    司马炽看了他的脸色,继续道,“王澄、王敦二人,皆有美名。侄儿居豫章王时,虽无往来,亦有耳闻。”

    “侄儿方言,王敦镇青州,确实妥帖。”

    “但这王澄牧荆州,侄儿实觉不妥。”

    “王澄虽名士,然亦有闻,其举止放诞,不拘俗礼。若置于他地,或可用其才。”

    “然,荆州地居险要,四通之地,为南面屏障,亦乃我之粮仓。若王叔不允南阳王移镇,也需寻一稳重老成、善取民心之才任之,更为妥当。”

    司马越略一扬眉,但陛下这话说的确实没错。

    王澄属于玄学里的放达一派,平日行为比较放任,偶尔甚至还很离谱。

    荆州本就牵扯甚多。陛下这关都过不了,那么朝臣们肯定更会揪住不放。

    看来王澄这事,需要另行处理了!

    司马越心中不痛快,但不得不道,“陛下所言甚是……”

    司马炽打断他的话,笑着说道,“王叔且慢!王叔举荐之才,侄儿焉能有不用之理?”

    “侄儿这里,正好有一个妥帖的办法。王叔且听听,不知可行不可行?”

    司马越闻言,竖起耳朵,感起兴趣。

    司马炽从身后一堆资料中,抽出一卷布帛,然后在几案上展开。

    他说道,“侄儿近来多观《禹贡地域图》,颇有些心得。”

    “方今天下,分二十州。大江之南,地物广博,然仅置扬、江、广、交、荆、益、宁等七州。远不及江之北,大河两岸。”

    “且一州所治,疆域甚广,如扬州、荆州、交州等。地广人稀,难以有效开拓外,牧民教化也疏有成果。”

    “侄儿思之,不若在江南再置一州。”

    说着,司马炽手指在布帛之上,滑动指点着。

    司马越也靠近观看。

    司马炽道,“可从荆州、江州,或者扬州、交州,再划出数郡,就以此地名临湘者,作为治所。至于名称,就叫做湘州罢。”

    “王澄,就任命其,做这个湘州刺史!”

    “至于哪几郡,就由王叔与阁中诸尚书商议。”

    “王叔辛苦些!”

    司马越闻言,默默看了看地图。心中衡量片刻,便觉得这样也不错。

    这样,王澄也做了刺史,不算违背与王衍的约定。

    而且怎么规划这个湘州,也有可操作之处。

    再者,他想得更远。分出一州,便又有一州建制。也意味着,更有一堆官位,等人来做。

    他不动声色,依旧问道,“那荆州呢?”

    司马炽道,“若王叔实在不允南阳王叔移镇。那荆州刺史,侄儿有意刘公之子刘璠接任。”

    “刘公都督荆州,初到任,能平张昌贼。继而,治州有方,抚民甚安。”

    “陈敏贼作乱时,欲寇荆州,亦被刘公所阻,方不至蔓延。”

    “成都王兵败,恰逢刘公甍,其欲潜回封国,荆州亦有歹人迎之。”

    “好在有刘璠率人抵御,不至成都谋逆之死灰复燃,可见其才略不堕父名。”

    “刘公虽丧,仍有余威,民心可用。于此,刘璠有才略,有民心,亦忠臣之后,用之,顺应民意!”

    “上下一心,保境安民,荆州必可无虑!王叔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