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这个皇太孙太听劝了 » 第22章 田间草笼里的皇室亲情

第22章 田间草笼里的皇室亲情

    朱允熥就这么趴着看了两个时辰的各类回答,不同仙家不同答案一共一百多条。

    但似乎总结起来也就那么几条。

    朱允熥就像是个刚入政坛的小白,在逼友的指引下,一步步探索迷雾。

    虽说朱元璋老头子对自己儿孙的学业看的并不太重,但太子朱标却有不一样的育儿观,于是乎,不管是朱允炆还是朱允熥,甚至还是娃娃的朱允熞,从记事起,就都被拉去学堂,接受全天下学识最渊博的一群人囫囵吞枣式的全方位教育。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放在如今可并不是什么好词,可在古时,这已经是寻常人提着灯笼找都找不到的仙家圣言了。

    不管喜不喜欢吧,单就理论知识这一块,这兄弟俩还真真算得上远超同龄了。

    朱允熥脑海中原本记忆并不深刻的那些旧朝文典,盛世典经,此刻似乎正在慢慢与这些仙师的白话理解所交融。

    【朱允熥:我的基本情况很多仙家想必大致知道了,但为了提问的准确性,我还是再阐述一遍。。。。在这种情况下,请问各位仙家,如果您是我,您会如何做?】

    朱允熥学乖了,既然老天爷给了他这个天大的礼物,那就物尽其用,让这些天上的谪仙人教教他,设身处地,究竟如何才能继续向前。

    问完这个问题,朱允熥再也扛不住疲惫,就这么光着屁股趴在卧榻之上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

    蒋瓛最近几日特别的忙。

    自从他接替毛骧任职锦衣卫指挥使以来,还从未这么忙过。

    介于太子朱标意外病重,宫内外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动,许多原本不该出现的非议和妄测都如鼠蝎般在在这新兴的王朝暗处生窝。

    东宫吕氏自以为悄无声息的密信,疑似与当廷大臣私涉党政;

    山西晋王藩下有重臣疑似暗通也先帖木儿,偷售器械军资;

    北平燕王府竟比布政使司早3日得知太子病重的消息,且北平坊间私传,燕王有龙潜之象。

    上面这三条任何一条如果被坐实了,按咱这万岁爷的杀伐性子,估摸着都是有人铁刀剁大头的下场。这样一比,东南边沿海的倭匪倒不算是多大的事了,只是距离应天府太近,年复一年的骚扰,总也搅得朝堂之上不得太平。

    蒋瓛一边整理现有的情报,一边琢磨陛下昨日封禁春和宫的用意,想着想着,他眼神一亮:“莫非?!”

    也是了,咱这位陛下,可不是什么善茬,假如能用好这次机会,一箭三雕,指不定能钓出多大鱼呢。

    常年行走于刀尖的锦衣卫指挥使大人渐渐开发出了异于常人的敏锐嗅觉,就连同所谓的政治意识也被朱元璋潜移默化地一并培养出来了。

    蒋瓛那张毫无表情的脸上,只有眼睛微闪,炯炯有神。

    就在蒋瓛埋头琢磨老朱心思的时候,朱元璋正在朱标身侧,有一句没一句地唠着家常。

    说是家常,其实就是马皇后马秀英还没死的时候的一些记忆片段。

    “你娘经常说,这女人要是没了心事,家里就太平,这老百姓要是没了心事,天下就太平。咱这么些年,琢磨来琢磨去,好像还真是这么个理。”朱元璋背着手仰着头,站在窗边,瞅着窗外的薄薄春意,怅然道。

    “爹,娘的话从来都是有理的,就是您呐老是不听。”

    围着炉子烤火的朱标被裹得像个粽子,满脸红润,虽说唇色还有些淡,但相比较前几日已经好太多了。

    “哼,你就知道偏着你娘,你娘呢,也老是偏着你!”朱元璋似乎是被自己亲儿子给揶揄到了,竟然打起了嘴仗。

    朱标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左手大拇指与食指中指相配合,掩住了下面半张脸,没有笑声,只有张大的嘴巴呵呵出气的声响。

    渐渐地,这位正值壮年的英俊男人不笑了,嘴唇死死抿着,似乎是在抵抗着来自内心的未知的酸与痛。

    朱元璋也感觉到身后的儿子似乎有些颓然,回头撇了眼自家刚刚从鬼门关爬回来的朱标。

    双目对视,朱元璋看到了朱标脸上掩盖不住的两条泪痕,被火炉映得透亮的眸子闪闪发光。

    朱元璋愣住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当下的情况。

    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这是天家的男儿!

    是大明朝命格最硬的男人!

    “前日,儿子真的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您了!”

    “我在梦里看到了母亲,看到了雄英,还看到了元妃!他们都在蜈蚣桥那头对着我招手!”

    “我真的很想跟她们团聚,可我还有太多事没有做完,我回头一看,爹爹您竟也在这头看着我!”

    朱标的情绪有些崩溃。

    说真的,朱元璋的儿子不好当,太子更不好当,几乎绝了户的太子更是难上加难。

    母亲马皇后早死,原配夫人生下三子允熥后当月难产去世,老大雄英还未及冠便得不治之症随母而去,自己相熟的老二老三老四几兄弟十四五岁便也早早就藩离开了应天。

    唯一能说上话,能略微排忧解难的也就剩下自己的侧妃吕氏了。

    可吕氏不论是身份、地位、眼界、学识和自己的原配元妃常氏都相去甚远。

    他很清楚,吕氏一心培养自己的儿子允炆,不待见元妃的亲生子允熥,但好在吕氏也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如此对待也不过是正常母亲的偏宠与冷漠而已。

    可就是因为允熥的出生,让这个从襁褓之中就定下了婚事,早早便心意相通,结为了夫妻,与自己相濡以沫近十年的元妃才香消玉殒。

    不论自己这儿子多孝顺,多听话,多优秀,自己心头那股遗憾和失落是挥之不去的。

    可能也正是因为此,他才诸多纵容吕氏的这些小伎俩。

    而原本的正史之中,朱元璋最后选择了朱允炆而非朱允熥,与朱标和吕氏的偏爱关系甚深。

    “行啦,咱们早晚都会去下面见她们的,不急在这一刻。”朱元璋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己的儿子,于是顺着问题找答案。还没等朱标应承下来,朱元璋便话锋一转:“你病了这些时日,朝廷内外发生了不少事情,有好事,也有坏事,咱跟你好好说说,你给咱做个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