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白鹿原,从刀劈白狼开始 » 092章 希望

092章 希望

    贾思雅不愧是个交际花儿,

    该伏低伏低,该做小做小,装傻卖痴就是不恼,她这样的性子,哪怕三分姿色也涨到了七分,何况她不只三分。

    无论怎样说,大多数的男人们还是很喜欢这样性子的女人的。贱男人嘛。

    尤其是多少有了酒以后。

    基本上都会本着“坏女人别浪费”的基本原则,借酒遮脸,来个逢场作戏。

    所以,尽管只是六七个人的小席,几杯酒下肚,还是被她搞得气氛热烈无比,不仅一扫之前谈话事带来的郁气,还补偿似的加倍热烈起来,尽显本色。

    若非早有成见,说不得陈六子也会着了她的道儿,变得跟大家一样了。

    时杰很快判断出酒里有问题后,通过眼神交流,他和陈六子就演起了戏,两人酒到杯干,很快就跟大家一样了。

    前者是用空间作弊,后者全倒进了袖子,就手法上来说陈六子更胜一筹。

    “咋没见她去偷呢?”

    待众人酒醉,一一被染坊伙计协同他们各自的司机扶走,陈寿亭扯住扬言要促膝长谈的白少公子,想问个究竟。

    “你去看看自己藏东西的地方。”

    陈寿亭闻言忙跑去配料间,少顷惊呼道:“天爷爷呀,她还真是……”

    他扯着避嫌没进去的时杰进去,指着敞开的保险柜说道:“东西原封没动,可我做的记号没了,她……她……”

    “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些许溜门撬锁的伎俩自然驾轻就熟,而且他们是成体系的,各负责一摊,贾思雅演戏拖住咱们,其他人趁工人休息就把事儿办了,一个国家的力量呢。”

    “配方还在……”

    “拍了照的。”

    “厉害!就这么让他们拿走了?”

    “我的配方没啥,你的咋办?”

    “嘿嘿嘿,我的别人拿不走。”

    陈寿亭指指脑袋,“都在这里呢。”

    “果然陈六子,做事真的六。”

    “我咋听着不像好话呢。”

    “别怀疑,那是夸奖。”

    “接下来咋办?”

    “趁机敲一杠子,联合同业买他一批设备呗,无论转手还是自用,都能赚一些。”

    陈寿亭摇头,“听了你的话,我决定西迁,在你们那里给我划块地儿。”

    “那也不耽误买设备,要我说,你们干脆联合起来,染厂扩大合一,统一管理,其他人分抓成品销售、技工培训等等,腾出手来向后抓棉纱棉布收购,向前抓成衣被褥等的制作,用不完的棉花棉纱都存起来或者卖给我,有多少我要多少。另外,你们借此在农村建立站点,用来控制棉纱棉布生意,顺便也帮我代收桐油、猪鬃,我让人帮你们。”

    “你要那么多东西做啥?”

    “那你不用管,有多少要多少。你们这边不是产花生嘛,还有取引所,也帮我多多收些,以后都用得着。”

    “那花生又不能放……”

    “我有办法。”

    “你先说做啥用。”

    “六哥,君不密则失臣……”

    “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成害,少给我来这一套,不说明白我不帮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六哥……”

    “真要打仗?”

    “打,还是大仗。先是小打小闹个七年八年,过后就是大仗了,而且越大越大,越打越长,别问我打多长。”

    “那打多久?”

    “不是叫你别问了吗?”

    “我问的是‘久’。”

    你个老六。

    “六哥,这谁能说清楚,就这片土地来说,断断续续,缠缠绵绵,总得打上个二三十年吧,否则祛不了毒。”

    “哎呀妈呀。”

    陈寿亭再站不住,扑通一声坐在了地上。

    “我……我……这踏马还让不让人活了呀。”

    “所以,且走且看,且行且珍惜,我在关中留个院子给六哥,随时等你过来。另外,咱这边的人有遭灾留不住的,都往那边送,我在潼关接他们。”

    “这就是你收那么多粮食的原因?”

    “是呀,有口吃的就能活下来,有件衣服穿就能御寒。六哥,现在西北一体,土地空旷,能收留不少人,人只要活下来就能组织进行再生产,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不能白白耗在战争里。”

    “你们那里不会有事?”

    “不会。”时杰摇头。

    “六哥,我们那里现在就开始准备了,准备十年、二十年下来,那样还让人打进去,这个国家还能在吗?”

    “你们确定一定会打仗?”

    “所以才要你且走且看嘛,又不是要你现在就相信,刚才我不说,你非要我说,还威胁我哩,说了你又不信……”

    “太难以置信了嘛,这不又一个三国?”

    “三国只是苦难的开始,甚至是连开始都不算的开始,苦难还在后边呢,六哥,你只听人读三国,可知三国以后,隋唐之前,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时杰停了停,“六哥,这次以后,我就回去了,先埋头发展几年再说。

    对了,跟你那淞沪的苗家大哥言一声,去我那边办个面粉厂呗,要大的那种,生产的面粉无论多少我都包销……”

    白鹿原。

    自从去年孝文和孝武一人背一捆铺盖卷儿回到白鹿村,白嘉轩就让两个槐树苗儿一样壮健的儿子换上旧衣,跟着鹿三到地里务庄稼。

    经过观察考验和对比,白嘉轩认定:由孝文统领家事和继任族长,合法而且合适的。

    两个孩子虽然都是神态端庄,对一切人都彬彬有礼,既不苟言笑,也绝无放荡不羁的举止言语和自由随便的乡村青年模样。但长子孝文比次子孝武更机敏,外表上更持重,处事更显练达。

    嘉轩是严谨治家的大庄稼主户。

    一切行事自有法度。

    一经判定,于是,白家掌柜的兼白鹿两族族长白嘉轩就迅速的有了动作。

    他先是进山去了一趟。

    和岳父商谈了让白孝武过来共同经营中药材收购铺子的事。因为白家的后人已经成人,由岳父代管的局面应该尽快结束,随后,孝武就受命进山了。

    大儿子白孝文留在家里。

    二儿子一进山,白嘉轩就带着礼物走进了媒人的院子,郑重提出过年时给孝文完婚的意图,那家父母早已着急,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办了起来。

    于是,十六岁的白孝文有了个十九岁的新媳妇。这也就预示着,白孝文已经可以参与家里、族里的大事的了。

    距离真正成为白鹿两姓族长的下任继任人,所差的,不过是一些历练和几件足以树立起威望的大事罢了。

    不过,经历过新婚的慌乱和贪欢,终于战胜自己的白孝文已经逐渐的成熟起来,有他父亲白嘉轩站在后台为他撑腰仗胆,一切只是时间长短问题罢了。

    距离白鹿村西边不远的白鹿镇上,白鹿小学已经开学一年,在朱先生的不懈把关和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仅一切日趋有序,各种成果也逐渐显现。

    鹿兆鹏在这里教书快一年了。

    纵然时杰不允许他在这里发展人员,但宣传道理从不禁止,言论非常的自由,关中张总督的人、北面方巡抚的人、哥老会的人、刀客的人、北洋的人、甚至南方革命党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公开发表演讲,甚至辩论,没人管。

    只要不发展人员。

    校办甚至还经常组织各方辩论呢。

    学校的孩子们小树苗一般,几乎一天一个样的变化着,充足的粮食,科学的锻炼,一年下来,来学校时的面黄肌瘦早已不见了踪影,个个小牛犊似的。出操时的口号声响彻白鹿原上,据说站在滋水县的城头上都能听得见。

    白鹿原上,随着分地工作结束,带着人们希望的新麦种已经播撒下去,在夏日积下肥料供养下,麦苗墨绿,叶片宽大,根系茁壮,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尽管是冬天,田间对头不断人,各家各户的庄稼人时不时的总会去地里转转,蹲在地头抽上两袋烟,相互碰到了就聊上几句,言谈话语,脸上笑容,无不充满着感慨和希冀。

    关中的这个冬天很热闹。

    不仅体现在城里的熙熙攘攘,操着各种口音的外乡人比比皆是,也体现在渭河里和两岸的川流不息,体现在那一处处热闹的工地上。

    两岸各两公里的宽度上,从咸阳桥一路向西延伸出去,有望到天边的趋势。渭水成了高速公路,沿岸的冰被人工敲破,在来往不息的船只搅动下,随凝随碎,再也凝不成完整的冰了。两岸延伸出去的一条条新建道路,像渭水伸张出去的脚足,牢牢的抓住座座厂房。

    关中一九二零年的这个冬天,一切都是欣欣向荣,充满了希望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