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白鹿原,从刀劈白狼开始 » 119章 丰收,居安思危

119章 丰收,居安思危

    商场对决,陈六子从来没有输过。

    不需要他置喙。

    所以,时杰看看就收了起来。

    就市场份额来说,其实意义不大,不如控制棉纱。低端倾销,高端获利,挣些钱来得实惠。产品为王的时代,有产品就有市场,有原料就有市场,其它都没有太大意义,朝来暮去,没必要花费太多工夫。

    “来吧,看看咱的收割机。”

    于是,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尽管是临时拼凑的东西,看着怪模怪样的,运转却无比的丝滑,收拢、割断、传输、脱粒,顺畅无比,机器后面平台上帮着扯口袋接粮食的两人一边忙活一边大乐,至于缺少秸秆捆扎设备这一点没人在意,缓过手再收拾不迟。

    只要粮食归仓,其它都好说。

    这批凯恩家族宁肯送到万里之外也要坚决保护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们太牛了,随着他们的到来,白鹿学校的机电专业可以开起来了,这羊毛必须得薅。

    学校近三百亩麦田,不到三天就结束了,收了二十四万斤粮食,够学校吃四个月。

    而这时,原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闻讯赶来了,聚拢在收割机面前看稀奇。

    “这铁牛太厉害了。”

    “一遍成啊,不出地就能见粮食。”

    “往年一个月的夏收,连打带晒,六七天就结束了。”

    “把铁牛赶我们那里试试,我们村还有不少公田,正好用上。”

    “你少来,先来后到懂不懂。”

    “铁牛跑来跑去多累呀,肯定由近及远。”

    白嘉轩围着铁牛转了两圈,随后注意力就转向了别处,扯住时杰走到了旁边,远离众人,鹿子霖走过来道:“嘉轩,又鼓捣啥嘛,人家都在争铁牛哩,无论咋说,咱村都得排第一个呀。”

    白嘉轩并不理他,神色有些紧张。

    “数出来没有,多少?”他问。

    “还没有晒,目前看大约九百。”

    “多少?”

    “不到九百。”

    白嘉轩身子一晃。

    “嘉轩叔!”时杰忙扶住。

    鹿子霖手端烟袋锅,张嘴凝固在那里,“天爷爷呀,一亩顶七八亩!”

    “十亩!”

    白嘉轩脸色胀红,“学校这块地是生田,这里都有八百余,河川道里肯定更多,兆谦,你为咱原上立功哩。”

    “我看能进祠堂了。”鹿子霖道。

    “生祠?不过分。家家都能吃上白馍馍,历朝历代不曾没过,今年过年,家家都要供奉兆谦的长生牌位咧。”

    说罢,白嘉轩竟躬身施礼,“黑娃,我代咱原上父老谢你哩。”

    鹿子霖也跟着躬身在地。

    “别!嘉轩叔,子霖叔……”

    “是你该得的。”

    鹿子霖转身奔向收割机那边。

    “都别吵吵,去河川道里,先收河川道那边,看看我们今年的收成。”

    很快数就出来了。

    河川道里的天字号田,亩均千二!

    天爷爷呀!

    想过会丰收,没想过会是这样的丰收!千百年来都没有过的产量,祖祖辈辈都都没有见过的盛景,祥瑞呀!

    消息传播开去,瞬间就炸了锅。

    没两天,关中报纸上就刊登了头条整版消息:关中小麦丰收,亩产千二!

    白家。

    白嘉轩笑呵呵的放下报纸,“吃不成哩,不敢吃哩,吃了这些麦种,会让人捣碎脊梁骨哩,吃不得,吃不得。”

    鹿子霖道:“一斤换三斤,我买馍馍吃。”

    田福贤说道:“有人出价十斤了。”

    “啊?”鹿子霖都有些经不住,“那不是把全部收成都给咱了嘛。”

    “怕换不到啊。县里要,省里要,外面也有人要……”

    “乖乖,成金子哩。”

    白嘉轩问时杰,“能留种?”

    时杰知道他问的是什么意思。

    因为在棉种上就出现过种子退化现象,不过每年大约百分之十,不太大罢了。时杰问过白狼,回答是必然现象。

    “急就章嘛,时间长就好了。”

    “能!三代而衰,五代后大约还剩一半。咱们原上会好些,品种统一,维持得时间长一些。不过,也不排除会有其它变异,我会让农学堂跟踪研究。”

    “这就够了!”鹿子霖一拍大腿,“就这也比以前增产三倍了,够用了。”

    时杰补充道:“农学堂出产的一代种子,尽够咱们原上用了。”

    田福贤笑了,“我看咱原上的种子生意,能一直做下去了。”

    鹿子霖也笑了,“咱们自己吃不上自己的粮食,你说这叫啥事嘛。”

    白嘉轩忽的问:“一代种子够蓝田川用吗?”另外两人一起看过来。

    “够是够!可……”

    “那就成了。”白嘉轩看向鹿子霖,“兆鹏娃别教书了,让他去滋水。”

    “滋水?”鹿子霖还没转过弯呢。

    田福贤一拍巴掌,“我看行!联合会发力,肯定能拿下县长的位置,到时候,蓝田川里就归咱白鹿原话事了。”

    白嘉轩道:“是这个道理。整个蓝田川出产的种子,数量就差不多了。”

    鹿子霖激动的双手不住的摩擦膝盖,“我真要到老太爷坟上放铳子哩。”

    时杰点头,却说起了另外的事。

    “嘉轩叔,人说居安思危,咱们原上天然缺水,除过鹿走沟那边,几乎没有正式的水源,我有两点想法……”

    “你说。”

    “地上没水天上凑,一则,我计划在鹿走沟那边建立农研所,做保护性开发,建立咱们原上的良种基地;二则,原上要重新规划水利、生物系统,因势利导大规模建立排水沟和涝池,围绕排水沟、涝池、道路等建立防风林。”

    鹿子霖不解,“防风林是啥?种树?”

    时杰肯定道:“对,就是种树,柿树、杨树、桑树、槐树、榆树、枣树等等都种些。”

    “哪有啥用?”

    “人要住屋,鸟要筑巢,青蛙需要坑塘,咱们过上了好光景,也要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家园,都要过日子。”

    白嘉轩道:“你之前要求在棉田里种向日葵,这些是一个道理吧?”

    时杰曾经要求过。

    凡棉田,每五亩地块的两侧都要种植向日葵,说那样兆头好,能高产。最初大家都当笑话听,不过大都顺从了。

    鹿家黑娃的声望,还是有些的,并且渐渐有向他老师朱先生靠拢的趋势。

    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现,凡是种了向日葵的田里,棉花地里的小虫会少很多,秋后大家还因此多了一种零嘴。

    于是,鹿黑娃有多了一样神迹。

    此时说起来,时杰也就点破了其中原因。

    “这其实叫生物防治,青蛙吃虫、猫头鹰吃鼠、喜鹊也吃虫捉麻雀,花大姐吃棉铃虫……有了涝池排水沟等组成的水网,涝时排水,旱时供水,平时养树养草,共同组成一个新的农田生态系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天上落水,日常渗水还能补充地下水源。哪怕到旱时绝收,还有槐花、榆叶、柿子等充饥……”

    另外三人面面相觑。

    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这……想得可真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