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白鹿原,从刀劈白狼开始 » 126章 精工所

126章 精工所

    “你们这是……训练?”

    “护送农研所的张研究员进山找野稻,去了半个月,这才刚回来。”

    时杰瞬间明白了。

    随着野外调研工作越来越多,学校里增加了一个特种护卫队,算是三个特种班的预备队,承接野外护送任务,对他们自己也是难得的历练,成长很快。

    “赶快回去换衣服吧,小心受凉。”

    护卫队领头的是田复生,南原田家村人,得令后他敬了个礼,留下两人守护农研所的张云,剩下的人就在路边排成一列纵队开始小跑,很快就消失了。

    张云穿着标准学生装,许是为了方便,手里提着鞋赤脚走过来,裤腿高挽着,腿上沾了不少泥点,不过这倒是衬得少女的皮肤越发白得耀眼,护卫队的人提着两个大箱子跟在身后,很负责。

    见到时杰,她跑了过来。

    “收获怎样?”他问。

    “收集了有七八种。实验田里原来选育纯化后的稻种,进入大田后发生了类似棉种一样的情况,好像退化了。

    原来种子都是会退化的,嘻嘻。”

    “那是因为农研所实验田里采取的双稻间种,有相互授粉的情况,结出来的是杂交稻,进入大田单独种植,退化是一定的,区别在于程度多少问题。另外,大田里的水肥管理恐怕是也出了问题,导致退化速度有些加快了。”

    “是的呢,农户们第一次种稻,没经验,满足不了水稻生长的需求,就退化了。不过,真的有杂交优势的说法?”

    “废话,人近亲都不能成亲的。”

    “嘻嘻……”她看了眼冷秋月。

    时杰没好气的道:“看什么看,我姓鹿她姓冷,远着呢。”

    “嫂子们怀孕了噻。”

    原上局势稳定以后,他和小娥的关系已经不再掩饰,学校和镇上大约都知道了,张云知道也不足为奇。不过,时杰知道张云之所以这样说,意有所指。

    因为卫生院宣传婚育知识,其中有一条就是:不满十八岁不宜成亲。

    男孩子们倒不怎么在乎,但是女孩子们却都当真了,加上时杰有些惧内倾向,做了不好的表率,学校女权运动悄然抬头,纷纷推迟结婚时间,后来听说连纺织厂扫盲班的女工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结婚突然间成了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搞得原上的男人们怨声载道,纷纷谴责某人饱汉不知饿汉饥,不当人子。

    不患贫而患不均嘛。

    实际上,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们都知道,研究所公布的实际研究结果,二十四岁才是女子的最佳生育年龄。

    小娥最大才二十岁,俩人同时怀孕,有个还是原上鼎鼎大名的女医,作为始作俑者的鹿校长,自然颇受指责。

    纵然他颇有声望,但不管是娶俩媳妇,还是惧内,也太特立独行了一些。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叫权变。”

    张云一点不怕他,嬉笑着说:“那我告诉他们,就说校长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切权威都是纸老虎。”

    “你就害死我吧。”时杰苦笑道。

    “回到正题。所以我让你们建立原种场,把每样种子都种一些,水稻也是,不要丢了稻种。产量高也不都是好事,产量低的也有好的,比如我就知道有一种稻子味道就非常不错。现在你们用的稻种产量虽高,味道可比不上。”

    “可是为什么我用小稻种和现在的稻种杂交后,没有多少效果呢?”

    “哪有那么容易。”时杰叹气。

    “现有稻种是挑选出来的,之前经过了多少年的优胜劣汰谁也说不清。你们只是把它们选育了出来,然后保持它们没有退化而已。一个杂交新稻种,没有几年沉淀优化是弄不出来的。不过实验不能停,这是靠积累才能奏效的。”

    杂交遗传优势的理论不错,但是现在还没有那个时间和那个条件,所以时杰告诉研究所,现有种子侧重于选育与纯化,加上水肥管理实现快速增产。

    只有未来发展到某个阶段的时候,杂交,尤其杂交水稻才会正式提上日程。

    张云离开以后,时杰忽觉身上有些疼,低头一看才发觉左右两边一边一个,正揪着她肋间软肉狠狠的蹂躏呢。

    “不至于吧……”

    “就至于。”

    “好好,那你们悠着点,别把手弄疼了,保养起来很费劲的。”

    扑哧一声,小不点乐了。

    冷秋月又掐了他一下,“你以后在外面收敛些,一个大男人,那种说法传出去不好。”

    小娥接口补充道:“我们主要是觉得,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口碑,你惧内我们不就是悍妇了?那可不成。”

    “咋,你们还想再嫁人呀。”

    小娥磕瓜子,“那可保不准,听说皇上的老婆都要和他离婚哩。”

    “没有的事,别瞎说。小红师妹,把伞打好,别让雨淋着了夫人。”

    “我呢,我不是女人吗?”

    “你是吗?好吧,你又不怕这些。”

    说着话,几人已经踱到了一处棉田边上,棉花地整齐地一排排的排列着,一眼望不到边,棉花茎秆粗壮,果枝上硕果累累,底层的已经压到了垄下。

    棉花下面还套种着黄豆。

    这是学校独创的种植模式。由于肥料给得足,一亩棉花的产量要比其它地方高出三成,还多了大豆的收成。

    据说,联合会正在辟田模仿这种种法积累经验,一待成熟就打算推广。论挣钱,资本家永远是不甘落于人后的。

    “那边是什么?”

    小娥指着远处一排建筑问道。

    时杰举目望过去,见那是位于学校、育苗基地和白鹿仓之间的一处圆形建筑,被三个重要地方呈三角状围住。

    “是护卫队。”他说道。

    其实那也是精工所。

    因为任务需要,为了保密,三个特种班已经搬出了学校,以护卫队的名义入驻了那处新建的围楼营房。

    其实他们也不常在那里。

    将近两百人的队伍整日神龙见首不见尾了,那里只不过是日常训练和学习的地方,战术训练已经改到了南山。

    营房内,一个规模不小的沼气池正在建设,不过,不是仅仅是用来做电灯和做饭,而是用来发电和制作农家肥。

    沼气电站是在为隐藏在这里的精工所提供动力,以电为基础,精工所正日夜公关,因为有些设备已经和军工有了关系,所以这里被护卫队守卫着。守卫精工所也成了护卫队的日常任务之一。

    精工所里有个制造车间,里面的机具已经自我迭代更新多次,利用旧的机具制造精密度更高的新机具,是精工所的主要工作,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

    而技术来源则是从周文世界那边搞来的技术,连德意志人都不知道。

    制造车间的厂房墙壁不仅是厚达半米的夯土,连窗户都是双层的,加上粉刷了具有隔音效果的涂层,还有围楼特有构造对噪声的削弱作用,不走近内部精工所附近,常人几乎没有什么感觉。

    特种班的装备,都是来源于这里。

    这里是时杰未来一切的核心,保密等级最高,高于学校的各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