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精神分裂者的梦境 » 第五十四章 上下同心

第五十四章 上下同心

    决定既下,唐笠就不再犹豫,丝毫没有拖延的就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

    战利品的盘点工作已经在做,只是因为数目太过庞大还需要一些时间。

    除此之外首先要做的自然就是安民,城内不安一起,万事都休要提起。

    这个任务的顺利程度大大出乎唐笠的意料。

    晋城百姓大多听说过盘古军,尤其是秦人百姓,知道占据城池的是这支声名非常好的秦人军队后,立刻就没了大半恐慌。

    而当同生道的名号亮出之后,晋城百姓不但剩下的那一小半恐慌瞬间就没了,情绪甚至有陷入狂热的趋势。

    这让唐笠不由得目瞪口呆。

    而代表同生道的人正是之前郡守府内站在李传身后的那个名叫阎一民的内敛大汉。李传并没有公开露面,唐笠估计是想要继续保密身份。

    然后让李传和阎一民等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就出现了,那就是盘古军组织的公审大会和诉苦大会。

    这两项都是每个盘古军士兵都熟悉无比和亲切无比的事,组织起来也是熟练异常。

    在公开处决了几十个民愤最大的羌人和秦奸之后,晋城之内震天的哭声整整响了三天。

    然后出了恶气、倒了苦水的晋城百姓又收到了一份大礼,那就是盘古军从晋城大仓中分出来的一部分粮食----俗称开仓放粮。

    这一番操作着实震撼了李传等人,他们虽然隐隐觉得盘古军的做法和同生道有些类似,可开仓放粮熟悉,另外两招却实在让他们想不到居然还能如此这般操作!

    三招过后,绝大部分的晋城百姓就情绪高涨的和盘古军一起投入到了应对不知何时就会到来的大战的准备工作当中去了。

    关于军事部署,起先唐笠是比较挠头的。

    自己虽然也打了一年的仗了,可这种守城战却是完全没有任何经验。而且用脚指头想他都知道,要是自己敢想当然的瞎布置,到时候绝对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盘古军的其他人更是对此两眼一抹黑,唯一一个略懂一点的李程早先在北魏也就是个百将,部署安排守城这种事儿哪里能够轮得到他?对此甚至比唐笠心里还没底!

    最后还是李传帮了大忙,这老头郑重的向唐笠推荐了阎一民。

    几句话一过,唐笠就知道这绝对是个行家。虽然有些细节的地方显然也缺乏实践经验,但整体布置绝对高明,一看就是专业的。

    至于细节那就好说了,从无到有的盘古军最不怕的就是解决细节问题。那些大字不识的士兵对大事可能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讨论这种他们眼中的小事绝对是花样百出,还大多挺有效。

    之前无数次大小战后总结就是这样,很多军官们搞不定的事情,扔给大家伙一顿七嘴八舌差不多就能解决个七七八八。

    虽然有些法子听着不怎么靠谱,可只要管用就够了!

    这一切都顺利的让唐笠的心理越来越有底气起来。

    几天后,唯一让唐笠忧虑的就只有一件事了。那就是后秦反攻的人马和郑大回去带出山的百姓到底谁会先到?

    虽然唐笠从没间断过派出斥候,但并不敢太过靠近上党前线的他们,传回的情报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李传和阎一民那边,虽然也有不知从何渠道得到的情报,却也没好到哪去,并不能解决唐笠心中的忧虑。

    也由不得唐笠不忧虑,郑大他们要是在半路上遭遇后秦军大股人马,自保都难,更别说保护出山百姓的安全了。

    要知道,那些和自己一起熬过一个艰苦冬天的百姓,可是如今这支盘古军绝对的基本盘啊!

    秦历一千三百一十七年三月二十。

    为此焦虑了十天的唐笠再也等不下去了,安排好晋城防务后带着重新扩编到200骑的李程斥候曲出城,亲自向北搜索接应。

    晋城作为后秦在东并州的战略支撑重镇,人才的丰富程度是大多都是普通农户的盘龙谷百姓没法比的。

    不但各类工匠都有,会骑马的青壮也为数不少。

    尤其是城破那晚被俘的三千多后秦军,其中的几百羌人虽然不能用,占绝大多数的秦卒还是能吸收一点的。

    别看这些人在那晚的战斗中出工不出力的没什么战斗力,那是因为当时的身份是后秦军中羌兵老爷的使唤奴才,其中甚至不乏苦大仇深之辈。

    公审大会和诉苦大会之后,再也按捺不住的仇恨就将这些人直接变成了基本合格的战士。如果这冲天的仇恨中有哪怕一小部分转化为了对盘古军的认同感,哪怕只有几天时间,补充进盘古军中和老兵混编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唐笠出城的同时,上党前线的梁昌比他还焦虑。

    由于盘古军是从晋城北门打进的城,所以当晚弃城逃走的东西南三门守将出城后都没敢向北逃走,而是不约而同的向晋城西南的泽城逃去。

    相比晋城,泽城更算是后秦的大后方,原本城内的情况和之前的铜川县城差不多,守军加上衙役一共也就一百多人。

    陆续逃至此处的晋城三将的所有人手加在一起也就三百多人,进城后就锁闭了城门,迟迟不敢向外派出人手。

    不敢向北派人联络好理解,那会经过晋城,他们担心因此引来敌人。

    不敢向南翻山报信就完全是出于自保的私心了。

    这丢失晋城的罪责三人谁也担不起,他们打的主意是上党前线分兵反攻时作势配合一下。只要能夺回晋城,自己的罪责就有机会大事化小。

    由此可见当初柳成信任用的亲信都是如何的草包。

    因为他们的私心,后秦东北部军主帅梁昌直到晋城丢失三天后才意识到后方可能出事了,因为这三天里没有任何一支辎重队到达前线。

    当时北魏军攻势正猛,激烈的战斗让各类物资消耗的非常快。要不是下属报告说营中物资已经开始吃紧,梁昌还腾不出心思认真考虑这个反常情况。

    三月十九,越想越不对劲儿的梁昌终于向南派出了斥候。

    这倒不完全是梁昌之前疏忽,而是这段时间秦魏两方都派出了大量游骑到对手后方袭扰,因此斥候的规模派得小了很可能就是送菜。

    而被对手一上来就倾尽全力的攻势打了个措手不及的后秦军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梁昌也实在是派不出成规模的斥候去探查一个没并怎么重视的小情况。

    也是梁昌运气太差而盘古军运气太好。

    大战开启后原本北魏派出的游骑大多都撤回去参与进攻了,偏偏就是撤的最晚的一支和梁昌派出的斥候在铜川地界迎头撞上了。

    双方一阵厮杀,虽然不愿恋战的北魏斥候先撤了,损失颇大的后秦斥候却也没有继续南下,直接就北返报告去了。

    就是这个报告让梁昌产生了误判,以为补给线的中断还是北魏游骑干的好事,没有及时再次派出斥候向南。

    当时的后秦军也的确被对手打得很惨,很多方面的事物都处于极度的混乱之中。因此又过了两天,下属才再次报告说营中部分物资已经告罄。

    细问之下梁昌才对补给已经中断了足足五天的情况大惊失色,意识到这绝不可能是北魏游骑所为。

    立即派出的第二批向南斥候这次终于没有再次遭遇北魏游骑,不过速度却有些迟缓,直到三天后才返回前线汇报。

    时间就这样被耽误了下来。

    使尽浑身解数刚刚初步稳定了战线的梁昌在得知晋城很可能已经被不明身份的敌军占领后,这位后秦大军的主帅差点当场崩溃。

    本来前线己方就处于劣势,现在又被断了后路,一股强烈的不详感瞬间涌上了梁昌心头。

    这个时候,梁昌表现出了常年统帅数万大军主帅应有的素质,再次向南派出斥候的同时,一刻也没耽误的立刻开始筹划调整部署。

    晋城必须夺回来,就算是大军在上党战败也要夺回来。

    这是梁昌瞬间就想明白的事情。

    晋城丢失,大军粮草很快就会尽绝,到时候前线同样要战败。而且时间拖得越久,重夺晋城的难度就越大。一旦南返大军被晋城挡住,最大的可能就是被衔尾追击的北魏军两面夹击之下彻底败亡。

    这里梁昌又有一个误判,此时的他仍然认为偷袭晋城的是北魏军队。

    唐笠使的一个小花招起了作用,他一直没有在晋城打出任何旗号。既没打出盘古军的旗号,也没打出北魏军的旗帜。

    他打的主意就是尽力迷惑后秦军,让他们自己去瞎猜。如果对方以为自己这支人马是北魏军,那准备反攻的时间就要更多,因为同时还得防备正面的北魏军和自己南北配合。

    于是,唐笠再次非常幸运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梁昌的误判果然让他的分兵计划用了更长时间。

    对于梁昌来说,既然北魏军成功的袭取了晋城,那肯定料到了自己一定会分兵反攻。而对面的老对手拔延可石很可能一直在等的就是自己分兵的一刻。

    南下反攻的军队数量至少要有五千人,那种规模的兵力调动根本瞒不住打了一年的对手。

    到时候敌人乘着己方士卒心慌疑惑的时候趁势发动总攻,己方这好不容易刚刚稳定下来的防线很可能被一举击溃。

    真要是那样可真就是兵败如山倒了,而且还被绝了退路,全军覆没都是很有可能的。

    就是因为想到了这个极大的可能性,心急如焚的梁昌还是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调整着己方的部署。

    于是时间又被耽误了三天。

    到梁昌竭尽全力调集的七千人马向南出发时,距离盘古军袭取晋城已经足足过了十二天!同样耐不住煎熬的唐笠又一次十分幸运的和南下的后秦大军擦肩而过。

    就在南下的七千后秦军南下的同一天,率骑兵北上接应的唐笠与郑大带领的两万余出山百姓在铜川县地界成功会和。

    郑大这次几乎把山里的所有能跟得上行军速度的百姓全都带出了山,有男有女还有半大孩童。留在山里的几千人全都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不满十岁的孩子。

    当然,郑大也留下了一屯士卒和五百青壮百姓保护他们。

    山中百姓的青壮比例之所以如此之高,完全是因为能活着逃进山里的秦人百姓主要就是青壮,很多老幼在进山的途中即便有盘古军的接应和帮助,也大多没能坚持下来。

    百姓们的速度自然比不上南下的后秦正规军,从铜川县地界赶到晋城足足用了两天,距离后秦军杀到仅仅就提前了一天。

    不过这两万多百姓的到来对盘古军防守晋城起了极大的作用。

    不但对盘古军将士的士气带来了极大提升,早就和盘古军配合的十分熟练的他们顾不得安顿好就开始做事,立刻就成为了为守城将士提供后勤保障的中坚力量。

    看着两万多朴实的秦人百姓和盘古军将士见面时那发自内心的高兴,看着他们连住处都顾不上找就投入到加固城防的活计中,看着他们和盘古军将士默契的配合,还有对集体组织工作的熟悉,李传等一众同生道成员在目瞪口呆的同时,心里满是抑制不住的狂喜。

    这不就是同生道一直以来追求的大同世界吗?百姓和掌权者甚至是军队亲密无间、配合默契,并且全都发自内心的把对方当成一家人!

    出现在眼前的一切甚至让他们觉得比自己梦想中的模样还要美好!

    李传和阎一民对视了一眼,同时微微点了点头。阎一民悄无声息的退了几步后转身离开。

    一个时辰后,一只信鸽飞离了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