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 第二十二章 你漏算了你会死!

第二十二章 你漏算了你会死!

    “圣人?”朱元璋嗤笑一声,从殿陛之上,一步步走了下来。

    他的背脊已有些佝偻了,龙行虎步之间,他整个人的气势,也彻底彰显出来,而且还越来越盛,如烈日朝阳,让人不敢直视。

    “咱从不认为自己是圣人,咱也没想过当什么圣人。”

    “咱也看不起所谓的圣人。”

    “咱爹娘饿死的时候,那些圣人在哪里?”

    “咱那些兄弟姊妹饿死的时候,那些圣人在哪?咱被饿的啃树叶、吃土,当和尚、当乞丐的时候,那些圣人又在哪?”

    “圣人?”

    “咱这一路走来,从不信这些。”

    “咱只信手中的刀。”

    “你说的这些东西,的确让咱有些心慌,也的确说到咱心里去了,让咱有种全身上下被看穿的狼狈,咱听到你的有些话,真恨不得一刀将你砍死。”

    “你让咱很难堪。”

    “而你说的这些,咱比你知道的多。”

    “咱就明明白白告诉你,在洪武三年,泉州发生了民变,在洪武四年,阳山发生了民变,五年是潮州,六年是罗田,七年是儋州,八年......”

    “咱大明立国以来,地方造反就没少过。”

    “只是近两年,地方造反的人,越来越少,规模也越来越小。”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你嗤之以鼻的‘知丁路引’,咱的确是靠这个,牺牲了天下的流动跟活力,但咱换来的却是大明的长足稳定。”

    “咱从来就没有遮遮掩掩过。”

    “咱在《大诰》上,早就写明了,呜呼民有厌居太平好乱者,考之于汉隋唐宋,此等愚民,累代有之,呜呼惜我此等愚民累为造祸之源,一一身死,姓氏俱灭者多矣。”

    “这天下唯恐不乱的愚民,一直都有,也绝禁不了。”

    “不过天下真正敢出头造反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其他大多是蠢人,看到别人造反,也跟着一起作乱,不过这些人大批成不了气候,世上之所以能成气候,很多都在于这些流民,人突然多了起来,人一多,便容易生事,事一起,就容易煽动更多蠢人,最终酿成祸端。”

    “咱就不让他们动。”

    “咱就将他们世代定死在地里。”

    “咱没你说那么大志向,在咱眼里,只要一户人家,手里有田地、屋舍、农作物、家畜等全都具备,平时衣食无忧,有孝顺的儿孙在堂前尊奉长辈,壮年人继承父业,然后一直这么平稳的交接下去,天下就足够了。”

    “富人有富人的活法。”

    “穷人未尝就没有穷人的快乐法。”

    “即便吃不饱穿不暖、遇上旱灾水涝或蝗灾而歉收,过度饥饿而死,但这终究不是比死于战乱好得多吗?”

    “咱经历过天下大乱,见过太多因为乱事,仓皇逃难,别无选择而死的人了,比较起来,让他们待在地方饿死,远比让他们仓皇逃难而死,好得多。”

    “至少有人给他们收尸。”

    “不是吗?”

    朱元璋背着走,走到了夏之白身边,眼中满是嘲弄跟冷漠,是他终结了这个乱世,终结了这数十年的战乱,还给百姓分了田,让百姓能吃上饭。

    这就是最大的爱民。

    夏之白在心中叹息一声。

    他已经明白了。

    并非朱元璋不知道天下的实际情况,而是根本不在乎,在没有取得天下之前,他的确位于百姓行列,但在取得江山之后,他已变成了封建皇帝。

    他这皇帝比历史上其他皇帝更残酷无情。

    他是一个穷苦出身,的确不太明白官员想要什么,但他却深刻的知晓,百姓想要什么,以他过去的贫民认知,能有一口饭吃,便是天大的恩赐。

    而他。

    就给了百姓这口饭。

    至于向百姓索取,那是该收的。

    因为百姓是靠他给的这口饭才能活命。

    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

    这也是他从小耳濡目染,接受并掌握的社会法则。

    他为此深以为然。

    朱元璋是用自己的三观,来搭建他创建的帝国,从一个贫民的视角,他认为‘幸福’就是吃饱穿暖,再进一步,就是有个好房子,更进一步,就是吃国粮,不用干活,而这就是天下最大的幸福。

    甚至在朱元璋自己心中,他是一个十分仁慈的帝王。

    因为历史上,有几个皇帝会像他这样,关心治下百姓的穿衣吃饭问题?有几个皇帝会像他这样,为了抓社会治安殚精竭虑?

    只是他疏忽了。

    人的幸福,从不是只有吃饱穿暖,还有别的需求。

    而他根本没考虑,也不会去考虑。

    他要的是朱家世代荣华。

    只是夏之白很困惑,为什么朱元璋变化会这么大。

    在未曾坐稳天下时,因地方百姓帮助过北伐,他曾多次给地方百姓减税,在李文忠手底下士兵劫掠老百姓时,更是直接愤怒杀了,严格军纪,对于官员欺压百姓,更是怒不可遏,并一直严格要求士卒对百姓秋毫不犯。

    这一个史书上难得记录让‘民大喜’、‘民大悦’的帝王,为何登上帝位不过十几载,就变得面目全非,也让人完全不敢置信了。

    朱元璋负手而立,背对着夏之白。

    “你是咱见过最有骨气,最有血性,也让咱最厌恶的书生,不过书生又哪懂得治国,又哪里知道坐稳天下是多么不容易。”

    “但咱一个贫农,不仅坐稳了天下。”

    “还能让大明千秋万代。”

    “万世永昌。”

    “咱知道咱创建的大明有很多问题,但只要后世子孙始终按照咱编纂的《大诰》来做,咱朱家的江山就能代代流传,咱不需要子孙做太多事,也不求什么变化,那些都是动乱的根源,咱就是要彻底绝禁。”

    “让百姓老老实实的待在地里,老老实实做自己本分的事。”

    “咱朱家的天下就能一直传承下去。”

    “万世永昌。”

    朱元璋双手张开,眼中充满了激动跟兴奋,仿佛已经看见,他所创建的大明帝国,将世代传承下去,经久不衰,而他朱家子孙更是能世代享受他留下的余泽。

    夏之白转过身,望着满是自得自傲的朱元璋,冷冷的摇头:“你的想法很好,可惜你算漏了一件事。”

    朱元璋笑容戛然而止,猛地看向夏之白:“什么事?”

    “你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