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 第二十三章 百姓当是你的衣食父母!

第二十三章 百姓当是你的衣食父母!

    朱元璋狠狠瞪着夏之白,脸色冷峻至极,厉声喝道:“你说什么?!”

    夏之白直视着朱元璋,不退分毫,镇定而不卑不亢的道:“我说,你!会!死!”

    “放肆!”朱元璋满眼寒霜,铜铃般的双眸,仿佛要将夏之白当场给生吞活剥了。

    这个‘死’字,彻底触到了朱元璋的敏感神经,他现在对这个死字无比的忌讳跟惶恐。

    他同样怕死。

    对死也有着莫大的恐惧。

    自马皇后病逝后,朝堂内外已很少有人敢提这个字了,如今夏之白的回答,却是让朱元璋又怒又惧。

    他怒的是夏之白,竟敢在他面前提死字,而惧的却是另一件事,一件让他越来越难以入眠的事。

    他担心自己为大明谋划的一切,会不会变成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所以他极端讲孝。

    为的就是让后世子孙不敢违抗他定下的规矩,让百官必须按照大诰所书,督促后世帝王按他要求去做。

    这就是大诰广布的意义。

    而这也是他最为担心,也最害怕的事,他这些年之所以一直致力于推广《大诰》,近乎做到人人皆知,就是想将此定为金科律令。

    任何人都不能违抗。

    以确保大明江山得以万古永固。

    只是随着夏之白一个‘死’字,将他内心长久的不安跟担忧,彻底揭开了出来。

    朱元璋慌了。

    仿佛被人刺痛到了痛角。

    他死死的盯着夏之白,试图从夏之白脸上看出一些端倪,以此来坚定自己的意志,这一切绝不会发生。

    他的大明绝不会成为那样,他朱的子孙,更不会违抗他定下的铁律,夏之白是在故意激怒自己,好达成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对。

    一定是这样。

    夏之白看着朱元璋脸色不断变化,心中暗叹一声,仰头看向了不远处张着巨口的龙椅,轻笑道:

    “生老病死,乃万事万物的必然规律,没人能逃脱,你也不会例外。”

    “你会死!”

    “而你之所以这么大反应,不是真的惧怕死亡本身,作为一个从尸山血海闯下来的帝王,你见过太多死亡了,早就练就了一副铁石心肠。”

    “或许死亡真落到你头上,是会让你有些惊怒,但你现在更多担心跟害怕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一切,会随着你的身亡,人亡政息。”

    “而你为大明、为你的朱家谋划的千秋万世的荣华富贵,会被那些不肖子孙给废弃掉。”

    “最终让大明朝亡了!”

    “住口!”朱元璋眼中已燃起了火焰,仿若受伤的狮子,在维护着自己最后的主权和尊严。

    他对夏之白的杀意,在此刻达到了顶峰。

    大明立国以来,他其实已很少发这种雷霆大怒了,也很少这么想杀一个人,就算是胡惟庸,都没有今天杀意这么强烈浓郁。

    “你怕了?”夏之白负手而立,一脸嘲弄的看着朱元璋。

    “怕?咱会怕?笑话!”朱元璋嗤笑一声,眼神依旧冰寒,嘴上依旧不松口。

    “咱有什么好怕的?”

    “咱是皇帝。”

    “是这个天下的主子。”

    “向来只有别人怕咱,就没有咱怕别人的。”

    “你以为这些话能激怒咱?咱这一辈子什么事没遇到过,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都有好几次,咱会怕?”

    “咱的子孙,咱清楚,都是孝顺的孩子,咱给他们定下的规律,他们不敢不从。”

    “别家咱不敢肯定,但咱家的,咱还是有这个自信。”

    朱元璋笑呵呵开口,他朱家的子弟,他一向很注重教育,也很注重培养孝道。

    他相信没人敢违抗。

    而且他为此还特意将《大诰》分发到天下,就是想让官员日后也能监督,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夏之白大笑出声。

    “你笑什么?”朱元璋冷声道。

    夏之白道:“我笑你真是自己骗自己太久,亦或者假话听太多,真把官员的恭维话当真了。”

    “你朱家的子弟真听话?”

    “这话你信吗?”

    “你如今尚在人世,分封到各地的藩王,尚且将你的话当耳旁风,不管不问,等你不在世,谁还会真把那一堆废纸放心上?”

    “活人是不会被死人制约的。”

    “哪怕你是帝王。”

    “至于你另一个约束之法,便是将《大诰》公布天下,让官员百姓学习,等后世帝王犯了错,让这些官员百姓举着《大诰》请命。”

    “你不觉得太天真了吗?”

    “一本你洪武帝亲自编写的书,就能达到尚方宝剑的作用?而且陛下似乎忘了,这剑是皇室的。”

    “噬主,你不怕吗?”

    “再说了,你当真会给官员这些权利?你自身连御史劝谏都不肯听,也根本不把百官当人,百官是有多想不开,会去冒死劝谏啊。”

    “何况你理想中的官员,只是一个个替你管理天下的管家,这些人是朱家的家仆,哪有这骨气跟胆量。”

    “至于百姓,更是笑话。”

    “你公布大诰,预想中的情景,是这些百姓遇到欺压,能头顶大诰,直接抓着欺压地方的士族进京告御状,沿途各司衙门还要派人保护。”

    “但这么多年,地方造反一起接一起,你抓的贪官一茬接一茬,可有一个百姓顶着大诰来告御状?”

    “他们连告贪官污吏都无门,还能去告皇帝?你自己难道不觉得这些想法很不切实际吗?”

    朱元璋一脸阴沉。

    夏之白摇摇头,肃然道:“你对天下所做的一切,其实是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

    “你曾说过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

    “今元朝失之于宽,故你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元之宽仁,并不是所谓的宽,而是有别于中原其它皇朝制度。”

    “你认为元朝的失败就在于,它没有沿袭传统,进行集权并强力的统御天下,松散且有限的混乱管理,只会导致天下紊乱,并最终导致元帝国崩溃。”

    “而你吸取了教训。”

    “元朝宽言,所以失之以文教不兴;元朝宽刑,所以失之以刑罚不中;元朝宽权,失之以君权不振。”

    “你立国之后,疯狂抓集权。”

    “只不过你心目中最好的集权,并不是历往朝代那样。”

    “而是成为地主!”

    “在你的印象中,地主就是那个最稳固最长久,也是最能行之有效管理地方的集权方式。”

    “所以你才能这么理直气壮的把官员当做长工,随意打骂打杀,将百姓视为奴隶,随意践踏压榨。”

    “你认为是自己给了百姓活路,让百姓得以在天下存活,你也认为他们就该对你感恩戴德,该对你贡献全部,哪怕是生命。”

    “你所谓的爱民亲民,只不过是地主在呵护自己的工具跟牲口,而你对地方的严密盯防,只是为预防天下出现下一个朱元璋。”

    “只是你错了。”

    “并不是你给了底层百姓活命的机会,你也不是什么百姓的君父,反而恰恰相反,是百姓养活了你建立的这个帝国。”

    “百姓是你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