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下辈子第一个遇见你 » 第10章 惊鸿一瞥

第10章 惊鸿一瞥

    夜晚的帝都城仍是一片繁华景象,路上车水马龙,有多少人是刚刚下班,正挤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坐着或站着,在这样一个城市,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耗没了青春,耗尽了激情,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落脚点,始终徘徊在城市的边缘,像一个局外人,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

    像王晓寒这样事业有成,有车有房的又有多少。

    大部分人辛苦奔忙,劳苦工作,拿着据说不错的薪水,却为租房为本地人贡献了大半。

    辛苦吗?辛苦。但依然抵挡不了大城市的诱惑,奔忙了半生,最后落得个边缘人,融入不了帝都,也适应不了家乡。

    莫语青这样想着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有一个帝都的老公,有一双儿女,生活本该是幸福的,但是巨大的孤独压迫着她,有时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只想逃离这座城市,逃到荒芜人烟的地方,终其一生。

    “到了,下车吧。”王晓寒的一句话将莫语青拉回了现实。

    “去我家坐坐。”

    “不了,别吵到孩子。”

    “那我上去了。”

    “去吧,等你回到家我再走。”

    莫语青打开车门下了车,走进单元楼,径直上到三楼,用钥匙轻轻打开门,换上拖鞋,来到客厅的窗前,王晓寒的车还停在楼下,莫语青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意,天底下能这样对待自己的恐怕也只有王晓寒了吧。莫语青打开窗户,向王晓寒挥了挥手,只听到一声汽车启动的声音,王晓寒的车便慢慢开走了。

    走回客厅,莫语青呆坐片刻,起身去孩子的房间看了看,两个宝贝都睡熟了。莫语青轻手轻脚退出来,洗漱完毕进了自己的卧室。

    徐墨还没有睡,正在刷着小视频,见到莫语青说了句:“回来了。”莫语青嗯了声,便在床上躺下来。

    “今天加班了?”

    “没,去晓寒那儿了。“

    “她那儿还好吗?“

    “挺好的。”

    徐墨知道王晓寒,但两人并不熟,王晓寒看不上徐墨,见面只是打个招呼,并不怎么说话,徐墨也只是客气的问一问。

    徐墨关掉手机,起身压上莫语青,唇轻吻着她的唇,手轻抚上她胸前的那一处柔软,搅得莫语青心神荡漾,微闭了双眼。

    虽然徐墨平时不怎么和莫语青交流,更不会说甜言蜜语,莫语青也经常会觉得灵魂孤寂,有一种倾诉的欲望,却无所诉说。但心里想着他俊美的容颜,感受着他压过来的身体,莫语青心里一阵悸动,不觉苦笑一下。怪不得晓寒说她是颜控,可不是吗?当初那惊鸿一瞥,她的心便落在了他的身上。即使在之后的十几年相处中,感觉他是个乏味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也没有过多交流,她的心也不曾在他那儿移开。

    天气渐渐热起来,随着稿件的陆续录出,莫语青越来越忙,部门开始安排加班,每天晚上加班到八点,周六、日不休,也加班到八点。比起去年,莫语青感觉今年加班强度好多了。

    去年,莫语青刚刚入职一个多月,部门就开始加班,而且是每天加班到晚上9点,校对中考卷时更是加班到晚上10点,有时临近发片时更是熬到十一二点,甚至是凌晨一两点钟。对于没经历过职场的莫语青来说,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一天下来感觉要死过去了,睡了一觉,第二天又活了过来,就这样每天死去活来的熬着,身体和精神都遭受着巨大的煎熬。熬过一天又是一天,每天莫语青都在心里默念,黎明前的黑暗黎明前的黑暗,最黑暗的时刻到来,光明已经不远了。

    经过三个多月不眠不休的加班,物理组终于将所有版本的总复习辅导书顺利发片。每个人的精力也都熬到了极限,即使在此后的几个月里,莫语青对加班依旧有阴影,甚至是恐惧加班。并没有“经历了就不再怕了”那一说,而是有些事情经历过一次就再也不想经历了。

    虽然恐惧加班,但是经过去年的磨练,今年再加班时,莫语青就感觉没有那么煎熬了。

    不幸的是,随着新冠疫情的加剧,莫语青所在的小区出现了阳性密接者,莫语青没做任何准备就被封在了家中,整个小区处于封闭状态,老公因为是次密接也被拉走隔离,家里就剩莫语青和两个孩子。

    儿子莫涵要上网课,女儿还小,总是缠着莫语青做这做那。

    公司同事将稿件扫描发给莫语青,莫语青校对了四天就有些坚持不住了,因为光照顾两个孩子就忙的莫语青焦头烂额,根本不能静下心来专注地进行校对工作。无奈之下,莫语青只好和公司请假。

    何言所在的青州市,学生也因为疫情全面停学,改为网上上课。

    经过十四天的封闭隔离,解封那一天,莫语青迫不及待的赶去公司,再不工作,估计就连人教版也不能按时发片了。

    随着各地模拟考试的结束,各版本主编也陆续将模拟题加入到练习册,六月末,各地中考也陆续结束,部门通过各个渠道收集中考真题,每收集到一份,立刻安排录入,并安排主编编写答案解析,安排优秀主编进行审核并进行评判和提出修改建议。

    物理组这边,由赵楠楠和录排对接,由田宇审核答案解析,每录出一套真题,由编辑立刻进行校对,校对完由赵楠楠发给录排修改,改完后进行二次校对,之后进行三校和四校,校对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

    田宇坐在莫语青的右手边,两人经常讨论问题。这天,田宇又收到一份真题的答案解析,有道题有两个解析,是由不同的主编编写的,田宇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应该选哪个解析合适,便问莫语青。

    “语青姐,你看这两个答案解析哪个更好一些。“

    莫语青快速浏览了一遍,指着第二个解析说:“这一个,第一个解析是常规解法,比较按部就班,第二个解析比较有特色。”

    “但是我觉得做题不就是应该按部就班的写吗,这样不容易出错,也比较容易理解。”

    “但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按常规做法做的话比较麻烦,而且意义不大。如果按照第二种方法做,比较简单,而且这样可以拓展学生思路,启迪智慧。”

    最后莫语青又补充一句:“这是我的想法,不同的人想法可能不一样,就像你可能觉得第一种方法合适,而我觉得第二种方法合适,也可能有的人觉得两种方法都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毕竟莫语青不参与审核工作,只能给出比较中肯的建议,至于田宇会选哪一个解析,莫语青不知道。

    当莫语青校对完手里的真题时,田宇告诉莫语青选的第二道解析,莫语青觉得应该如此,心里有些高兴。她一眼就看出第二种方法是何言写的,因为人教版稿件她已经看了不下三遍了,对何言的编写风格太熟悉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她觉得这种解法更好。但莫语青还是想确认一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这是何老师写的解析吧。”

    “是的,语青姐,你怎么知道?”

    “比较有特色,一看就是他的风格。”

    田宇感觉摸不着头脑,稿件不都差不多吗?除了知识点就是题,可能有好坏的区别,怎么会有风格的区别。

    对莫语青来说,不同的主编编写风格是不一样的,带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就算是辅导书,只有知识点和题,莫语青也能看出区别来。莫语青喜欢把这些辅导书比喻成人。有的辅导书像是有血有肉的人,但也仅是一个完整的人而已。有的辅导书却被主编赋予了灵魂,不仅有血有肉,还有灵魂。有的书却连人也称不上,只能是拼装的机器人,虽然部件完整,但终归是拼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