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活在大明的奋斗史 » 第五章 倭寇睚眦

第五章 倭寇睚眦

    “禀报县尊,关税登记处所登记徽州商人汪明全的货物数量和他写的是一致的,且都有货物的销售去处,我也已命人一一做了登记,数量对得上”。张县丞核对了关税处给他的登记记录和汪明全自己写下来的货物记录,并细心的核对了货物的销往商户情况。

    这些商户基本上都在严州府内,而且也就是一两户大的商家才会吃进汪明全的货物,不费什么功夫就能核对的清楚。

    “嗯,很好,辛苦县丞”,周县令很是满意。

    曾平心里也是一块石头落地了,只要是关税处的货物登记记录和本地商家吃进汪明全的货物记录能对得上,那他舅舅基本就能摆脱与倭人做生意的嫌疑了。

    “刘捕头,你那边情况如何”?周县令看向刘捕头。

    “禀告县尊大人,我和几位兄弟去了临江客栈,店家的小二说的确是有这么几个人来找过汪明全,但是不消一刻钟就出来了,而且走的时候还说着不是本地的语言,仔细听却也不是经常来往客商所用的徽州语言和赣州语言,有些像闽系语,但是又是叽里呱啦的说的很快,他不能分辨出是什么语言”,刘捕头盘问的很是详细,汇报的也是详细。

    曾平心想多亏了这店小二见多识广,各个地方的人见得多,不然根本分辨不出来是哪里的话。

    “县尊,倭寇的语言说的快的话,的确是有一些像闽系语言”,曾平是有经验的,在来之前的世界也看过很多抗日战争片,其中日本人说话的确是和我国的闽系、温州等地的语言有些相似。

    “咦,你连这个也是知道的”?周县令不禁有些怀疑。

    周县令就是来自福建莆田,他自己也听莆田本地人说过倭寇说话的调调的确是有些像他们当地话,也就是闽系语调。周县令刚才听刘捕头汇报的时候就心中明了肯定是倭寇故意扮成客商来高价购置汪明全的货物。

    汪明全没有将货物卖给他们,于是这些人心生不满,索性就用飞镖扎了检举书信,插在了县衙大门,居心险恶,睚眦必报,这也是倭寇的典型特点。

    “大人,晚生前几天因为溺水昏迷,昏迷期间曾做了一场大梦,对很多事情仿佛是都有一些了解,对于倭寇侵扰沿海之事如亲历一般,在梦中曾听过倭寇说话,故,才说倭寇的语言与我闽系语言类似”曾平只能这样搪塞了。

    曾平赌的是这个时代还是很迷信的,很多人都相信神鬼和怪力乱神之说,他这样说也能解释的过去,也为自己以后很多不能解释的事情铺平一些道路。

    “原来如此,曾秀才这也算一场奇遇了”,周县尊说到。

    “县尊,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历史上不缺乏此类因为昏迷或者重击之后再次苏醒之后增加了某种能力的事情”,刘典史在一旁附和周县令。

    “是的,县尊,小人也是对此类事件有所耳闻,相比曾秀才也是如此了”张县丞也是随身附和。

    大家都是人精,早就看出来周县令对曾平是颇为照顾的,而且又是他选拔的生员,那更是要多家照顾,未来这曾秀才去参加乡试如果能考中举人,那今天这公堂问对就将成为大家结交曾秀才的机缘。

    “嗯,汪明全,你却是被诬告,当堂免罪,起来吧,以后再看到那伙人一定要赶紧告知本县,拿住倭寇于国家于百姓都是好事情”,周县令当堂做了判决。

    “多谢青天大老爷”,汪明全很是感激的磕了几个头。当然,他最应该感谢的是自己的外甥,但是一家人不在外人面前客套了。

    “晚生谢过县尊大人,谢过县丞和典史、刘捕头”曾平很是客气的一一鞠躬,除了周县令外众人连称不敢当。

    “曾平,今日你先和舅舅回家,改日我再请你来县衙一叙,读书人关心国事天下事的不多,一心醉心于八股文者居多,人才难得,以后有任何疑问也可随时来县衙找我”,周县令很是看重曾平。

    曾平谢过周县令,便和舅舅一起离开了县衙。

    围观人群中开始有人议论:‘听说这是曾家的曾平,是州府曾家还是城南曾家啊’?

    “听说是城南曾家的,他和他爹都是秀才,他爹在云南呢”。

    “啊,怎么去云南了”?

    “秀才家也得吃饭啊,城南曾家又不像州府曾家那么有钱,当然是去做幕僚了”。

    他舅舅看着曾平一笑,“平儿,你这可是出了名了,在严州府,城南曾家这段时间也会因为今天这场事件而被传说一段时间了,这对你养望有利。今天这件事,舅舅应该感谢你的”。

    “舅舅,你说哪里话,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本就应当出面的”,曾平倒是不贪功也不邀赏。

    汪明全很是高兴自己的外甥如此品性,实在是比自己的儿子强多了,自己的儿子仗着他家的富裕,整天吊儿郎当不求上进,别说考秀才了,童生的考试都是找人代笔考过的。想到这里,不由得对曾平更是满意欣赏。

    “舅舅,这倭寇日后定会为祸沿海,而且倭寇凶残,以后遇到疑似倭寇之人一定要小心才好,避走为上策”,曾平想到日本鬼子的凶狠,很是担心的提醒他舅舅。

    “放这些倭寇无非也是为了货物,我大明尤其是江南的货物是倭寇本国没有的,他们来此很多都是为了交易,但是交易不成经常烧杀掳掠,我大明已将其视为仇寇,苦于兵丁不足,无法尽除,以后你若是为官,如能为国家除去这些祸患是最好了”,汪明全说到。

    “舅舅,我现在才是秀才啊,还要考举人考进士,当官还是猴年马月的事情”,曾平苦笑道。

    他如果当官肯定是要帮助沿海除去倭寇的祸患,以免明朝后期一边面对倭寇一边面对女真人的入侵,更要面对农民起义军,几面作战,焉能不败?

    曾平今天想的很清楚,自己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要为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为国家做一些事情,为国家打好基础,开启民智、清除祸根隐患,为大明为百姓的好日子做一些贡献。

    做一些事情,总是比混吃等死的要强。

    “我此次来严州府,一是贩运货物,二是探望姐姐和你,第三就是给你介绍一位名师指导你明年的乡试和未来的会试,给你提供帮助”,汪明全说到。

    “严州府有名师”?曾平问到。不怪曾平这么问,因为严州府相比绍兴府、宁波府来说实在是人才匮乏,举人进士更是稀少,他所知,很多名师都是从其他州府来的。

    “严州府商家,自然是有名师”。汪明全说到。

    “商家?商辂状元公之家”?曾平问到。

    “自然是这家,除此以外,严州府再无其他商家可称得上严州商家”!汪明全说到,“择日不如撞日,我这就带你去商家拜访引荐商家的家主商誉与你,商誉既是家主,又是进士出身,很是了得,如能得他指点,那你乡试和会试就很有把握了”。

    “多谢舅舅成全”!曾平很是感激舅舅的爱护和帮扶。

    “我们不用如此”,汪明全扶起曾平,带着曾平往商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