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活在大明的奋斗史 » 第四章 公堂问对

第四章 公堂问对

    曾平着急忙慌的跑到县衙,县衙门口已经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果然,国人看热闹的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

    曾平还没进去,就听一群人议论着,“这徽州来的客商被人举报说走私货物,而且走私给的是倭人”。

    “啊,倭人?那着实可恨,倭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徽州商人黑了心啊,走私货物给倭人,着实可恨,就地斩了也是应该”。

    “是谁举报的这徽州商人啊”/

    “听说是严州本地水上渔民,据说也不是好人,是一群渔盗,专门在江上打家劫舍的人物”。

    曾平听这些人的议论,大致明白怎么回事儿。

    这个时代的严州,处于浙江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经常有倭寇和海盗等侵扰百姓打家劫舍,甚至是杀人越货的事情也是很多,朝廷派兵弹压多次总是效果不显,久而久之也就听之任之了。

    但是老百姓和当地官府对于倭寇是恨之入骨,如果有人胆敢通倭或者和倭寇做生意,那是要被当地百姓和官府共同打压的,被斩首示众也是应该。

    “是谁居心如此险恶,陷害我舅舅”?曾平虽然是听了七七八八的情况,但是也是一时间没有头绪,只能先进去再说。

    曾平挤开众人,“劳驾各位乡亲让让”,然后就进了县衙大堂。

    大堂上坐着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面白有须,官服威严,很是严肃,两侧分别是县丞、典史,然后就是堂下跪着的曾平的舅舅,汪明全,两侧站着几位衙役,也就是平时出街的捕快。

    在曾平的记忆里,这县官姓周,人称周县令,这周县令不是本地人,而是福建人,福建莆田人,说话带着一点点的福建口音,县丞姓张,典史姓马,捕头姓刘,这都是他所附身之人的记忆。

    “那秀才,有何事,不见县尊大人正在审案吗”?刘捕头很是不客气的看着曾平问到。

    曾平很是落落大方的向着周县令和县丞、典史一一行礼,但是并没有跪下,因为秀才见官不跪是太祖所制定的规矩,给予读书人的礼遇。

    “县尊大人容禀,堂下所跪之人是晚生的舅舅,自徽州来严州探亲,不知为何会被抓到县衙”?曾平说话不疾不徐。

    周县令素来对读书人是很有好感的,所谓读书人都是我辈之人,自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的清高和自恋以及相互的提携和照顾是有历史因素的,读书人很容易就拧成一股绳,当然,营私结党也由此产生。

    “你是哪里人,什么时候中的秀才”?周县令问到。

    “大人,这是城南曾家的曾平,正是您去年主持的院试中所中的秀才”,张县丞提醒周县令。周县令点点头,更是对曾平增加了一些好感,毕竟是在自己管辖下所中的秀才,是要称自己老师的。

    “曾秀才,你舅舅被人举报通倭,这可是大罪,你是要为你舅舅申诉吗”?周县令这样说话其实就是提醒曾平了,让曾平给自己舅舅申诉。

    “县尊,晚生正是此意”,曾平说到,“我舅舅是正经的徽州商人,与严州本地商户多有来往,为人正直,所贩货物也肯定是经过徽州和严州两地的关隘税关的,被举报与倭人做生意,晚生认为是有人与舅舅结怨以致如此陷害”。

    “汪明全,你所贩是何货物,有没有交税记录”?周县令问到。

    “回县尊,小人所贩货物是茶叶和药材,本身是来这里和商户交割后再贩本地的丝绸回徽州的,所经关隘已经交过关税,大人可去关税税关处查实货物数量”,汪明全很是诺诺。

    汪明全作为商人,是被读书人轻视的,这个时代的商人地位不高,没有功名的人,再富有,见到官员和读书人也是要礼让三分的。

    “张县丞,你即可去查验关税处所登记货物情况”,周县令说到,“刘典史,给汪明全纸笔让其写下所贩运货物数量”。

    周县令并不糊涂,而是顺着曾平和汪明全的申诉开始布置。

    “大人,我严州府靠近山里,倭寇轻易不得前来,不知道何人检举我舅舅与倭人做生意”?曾平说到,“舅舅,你可曾得罪过什么人”?

    “这两天你昏迷的时候,我在严州府临江客栈住着,昨晚的确是有一个客商打扮的人前来找我,让我卖一些货物给他,我因已经与严州府当地商人定好货物数量,并没有卖给这人,不熟悉的人我也是不敢卖货与他的,即便是出再高的价格”,汪明全写完货物数量后回答曾平。

    “县尊,自太祖时期,倭寇联合海盗就屡屡侵扰我沿海,我朝不得不施行海禁,这人想必极有可能就是倭寇假扮或者是海盗假扮”,曾平很清楚,这个时代的这个时期,的确是有倭寇在沿海作乱,但是很快就被打压下去了。

    周县令身为沿海出身的官员,自然是知道倭寇和海盗的可怕,也是恨极了倭寇,很是重视曾平所说的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刘捕头,快去临江客栈打探汪明全所说客商现在所在何处,即便是抓不到,也要知道这人去了哪里”,周县令很是雷厉风行。

    刘捕头领命带着三名捕快赶紧往临江客栈的方向去了。

    “曾平,没想到你对这倭寇之事也很是熟悉啊”,周县令说到,“不错,不是个死读书的人,本县最看不起只会做八股文不知时事和民生之人”。

    曾平心想,我能不知道吗,我可是来自几百年后,当然,对周县令却还是恭恭敬敬的回到:“晚生只是喜欢多看多走,听得多了,也就知道了”。

    周县令对曾平的印象很好,又是一番的鼓励,让其明年务必去杭州参加乡试,如果中了举人,那也是他治下的功劳。

    这个时代的严州府相比绍兴府和杭州府、宁波府来说,考中举人的人数较少,严州府包含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6县,其中建德县是府城的“附郭县”,相当于是严州府的首府。曾平所在的地方就是严州府的建德。

    周县令能在建德当县令,也是有才干的,不然严州府知府也不会让其在“附郭县”当县令。

    不消半个时辰,张县丞好刘捕头就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