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道本无为 » 第31章 三教根源

第31章 三教根源

    吕岩措辞半晌,谦恭问道:“请问前辈,如今这儒释道三教之间,可有什么联系?”

    老人微微一笑,看着吕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为何有此一问呢?”

    “日前和雾白媚交手之时,我和陈墨兄弟联手,依旧没能拿下,后来她使出一道密术,召来了鬼域的一角,将我们困住了。”

    老人深邃的双目微微一凝,自顾道:“她这种层次能召唤鬼域一角……?”老人显得十分惊讶。

    老人虽然能隔空探查陈墨的身体状况,却并未能了解他们交战的全过程,如今听说那女鬼还有这等手段,也不禁讶然。毕竟老人心里很清楚陈墨、吕岩的本事,寻常的蕴神初期境界,未必能在他二人联手之下讨到什么好处。

    见老人似乎有些误会,吕岩连忙道:“并非召唤了真实空间,而是将我们的元神笼罩其中……”

    老人这才了然,示意他往下说。

    吕岩接着道:“后来,陈墨兄弟在鬼域之中吟诵道家九字真言,而荀兄也一直以儒家正气歌在外压制,两家的道韵碰撞之下,竟让鬼域有些震荡……”

    陈墨也开口道:“再后来,吴过颂起佛家六字真言助阵……三家的力量结合之下,像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力量……镇压了鬼域一瞬间。”

    陈墨在“新的力量”几个字上尤其加重了语调,看向老人,“随后,吕兄借着三家力量融合之机,一剑斩出,势如破竹地就将鬼域破开了。”

    老人听后,双目微闭片刻,随后眼角带着笑意环顾几人,没有直接回答,从袖口拿出一枚精金钱币,朝窗外一甩,钱币朝远处飞去,顷刻间消失不见。此时老人问道:“失了这枚钱币,若是以三教教义观之,当如何?”

    几人陷入短暂的沉默中,思考着老人的用意……仿佛其中藏着莫大的道蕴。

    荀香第一个回答:“无挂碍,人得之。儒家以人为根本,以此观之,钱币终将为人所获,固无挂碍。”

    “吕岩?”老人面上挂着浅浅的笑容,看向他,带着些许考校的意味。

    吕岩又沉思片刻,随后道:“无挂碍,得之。”

    老人微微点头,带着欣慰的笑容,他拂须道:“不错,你的确很适合走道家的路子。道家追求返璞归真,人与自然圆融一体,万物同齐。其实说到最本质之处,便是天地不仁,万类普同一等。这枚钱币虽不在我处,或归花草鱼虫,或在山川大地。与在我身上本无分别,故而无碍。”

    众人随后都看向吴过,吴过思忖半晌,开口道:“无挂碍,本无所失。”

    老人抚掌而笑:“妙!佛根匪浅!颇有六祖‘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悟!万物本空性,因缘聚散,缘起缘灭,又何来得失?”

    陈墨似感慨又似调侃道:“所以这是佛家胜了?”老人闻言白了陈墨一眼,他深知这个孙子的秉性,贫嘴也不是一两天了。老人解释道:“这本无高下之分,只是三教各有侧重。

    儒家以人为本,人是天地核心;道家天人合一,物我同齐;而佛家唯独强调心性,明心见性,莫向外求,但从心觅。万物皆空,如梦幻泡影,当然无所得失。当然,这些不是重点,辩禅论道重要的也是过程而非结果。但从这些侧重点,不难看出三教的区别。”

    老人停顿了一下,见几人都没有开口的意思,无奈一笑,“儒家重人伦、讲礼教、约束众生行为,重视身体发肤,若是类比到力量上,当属肉身之力。佛家重心性,修正觉,则体现神魂之力。道家之流甚至提倡绝圣弃智,物我无异,回归矇昧,象征着自然之力……当这三种力量融合起来……”

    听着老人的解释,几位小辈皆是豁然开朗,仿佛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清晰了。

    原来,三教的道义都有所偏重,并不是完美的,而实际上,天道有缺,无暇必毁,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而当三教的道蕴相互融合,将在一定程度上趋近于这世间完整的“道”,因此能发挥出更强的力量。

    当然,有一点老人没提,三教的力量融合之后,万物之力趋近于完善,也许机会触及到上一层次的力量。

    万物之力由太极之力演化而来,当万物之力再次融合,便有可能触碰到上一层次的太极之力,这也是除了《无为归一诀》之外,老人能想到的有可能触及到太极之力的方式。这正是老人一直要求陈墨博学多闻,通晓三教九流,涉猎百家的原因。虽然有了《无为归一诀》,相当于找到了捷径,但若能双管齐下自然是更好的。

    老人很快将关键之处大致讲解了一番,看着几人求知若渴的眼神,老人深感欣慰。即便是陈墨,虽然因为常年耳濡目染,已经对这些高层次密辛有了足够的认识,此刻也是一收平时游戏人间的状态,认真地倾听和沉思着。

    老人讲述的内容无比深奥,又都只是点到即止,没有做过多阐述,但在场的几位年轻人又何尝是等闲之辈?他们皆是天赋卓绝之人,又齐聚儒释道三家,几人当即相互讨论了起来。

    吴过声音洪亮:“回到方才前辈所提钱币之问,还是我佛家所见最为透彻。万物皆如梦幻泡影,如雾如电,因缘聚合而生,离散而消亡,何来得失?荀兄你们儒家只看到人的得失,未免过于狭隘了。道家至少还看到了万物之得失本无差别,钱币即使被猴子捡了去,拿去玩耍,不也是一种价值吗?”

    荀香当即不忿,反驳道:“吴过兄此言差矣!这世间,人族才是万物之灵!自从炎黄二帝在上古崛起,人族就屹立在万族之巅!也唯有人族造就了文明,著书立说,教化众生,待我儒圣先师,以仁义立教,后又得诸贤弘扬发挥好仁义礼智信五常,治世以规矩,方能千秋万世,山河永固!

    人族才是世界的根基,我儒家以人为本,人族兴则万物生生不息,这非但不狭隘,要比起佛家无所失这般空泛之言,岂非更实在?”

    吴过一直以佛根自豪,又岂能容忍他人诋毁佛门?立刻针锋相对道:“那只是因为你们看不透缘起性空,只被表象迷惑。凡所有相,皆为虚妄,那钱币终将消散幻灭,又何来得失?”

    “若如你所言,暂时的存在就不是存在了吗?如此说来,我们皆是虚妄的,还为何修行!?你们皆爱谈论生前死后,说一些虚无缥缈的,还是我儒家务实,知道逝者如斯,生时尚不能尽善尽美,管他死后作甚!不如积极入世,考取功名,造福一方百姓,如那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此,便是刹那芳华,也将流芳百世,身后埋骨青山,得万民祭奠,受万世香火!这才不枉在世上走一遭!”

    “你这是执念深种,自欺欺人罢了。百姓之苦,在生老病死,在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在欲望,在执念,又岂是一方官员能解决的?未渡己,谈何渡人?”

    …………

    吴过、荀香二人越争越激烈,吕岩在一旁低头扶额,老人饶有兴致地吃着瓜子看着热闹。陈墨实在看不下去了,只怕马上要打起来,只好开口道:“两位,我们不是在讨论三教合一吗,怎么变成三教争锋了?”

    吴过本来是对陈墨十分佩服的,可此刻也是争红了眼,对陈墨的话充耳不闻,依然唇枪舌战,不让分毫。

    陈墨只好看向老人,老人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又过了好一阵,才悠悠开口:“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之音如春风拂柳一般,瞬间抚平二人的躁动之气,短短六个字,如大道之音,仿佛带着至上真理,让几人都冷静了下来,同时也陷入沉思……

    是啊,道可道,非常道!修行讲究开悟,那是灵光一闪的神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奥。那些能通过具体语言文字描述的,又怎么会是终极的永恒的道呢?若是能将真正的道以文字传递,那岂非人人皆可悟道?在这论道半天,所争论的也只是一些“可说”之道罢了。

    几人顿时觉得有些尴尬,特别是吴过和荀香,回想自己方才争得多面红耳赤,此刻便有多无地自容。

    不久,吴过率先开口道:“荀兄,吴过给你赔个不是,方才实属酒后胡言,还望荀兄莫要怪罪!”冷静下来之后的吴过,还是颇具佛性的。而那荀香本就是典型的儒家作派,虽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那嘴上却是绝不让人占上半点便宜,非得争出个高低不可。但往往也只是差个台阶,如今吴过给了他台阶,他自然也就借坡下驴,两人又称兄道弟了起来……

    陈墨在一旁看着二人,竟是无言以对,心中忽然十分渴望拥有掌柜那蚀心蛊的能力。

    看够了好戏,老人这才继续道:“如今三教既然被誉为百家之源,并以三足之势傲然鼎立无数年,自然不可能有某一家真正强于另一家,这些争执其实意义不大。”

    “呵呵……”老人忽然笑了一声,语气有些嘲弄:“当然,在三教那些执掌者眼里,三教论道可是很重要的,毕竟还得不断吸引新的门徒信众……”

    老人似乎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说,顿了顿,继续道:“正因为三教都各有侧重,也各有缺陷,才会在三教融合之后形成更强的力量,因为如今的三教都未能真正‘得道’,唯有相互融合互补,才能更进一步……”

    老人环顾眼前的几位年轻人,最后目光落在陈墨身上:“所以,你们当摒弃门户之见,若有余力,应尽量广泛涉猎各家文化,博采众长,就修行而言,任重道远……”

    得月楼,客房内。

    老人忽然问道:“这次雁荡山之行,金衣枫斗拿到了?”

    陈墨点头:“那当然是拿到了,有我在,怎么会有意外!”

    老人嗤笑一声:“那老猿猴是挺好说话的……金衣枫斗虽然不是凡物,对他们来说作用也不大,加上你跟那些兽族的小交情,这个面子应该会给你。”老人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仙基石的事跟你的朋友说了吗?”

    陈墨脸上顿时露出了狡黠的笑容,“还没有……嘿嘿……他们吴家现在明争暗斗的,得留一个后手……这次他只带了一位随从,可没想到,就是这位他认为信得过的随从,泄露了行踪。”

    陈墨有些感慨道:“刚接触到他那位德叔之时,我就感觉到有些不对,他的心境很乱!哎……虽然是身不由己,有他的苦衷……但吴家的环境确是危机四伏,不得不防。”

    老人笑骂一声:“就你鬼点子多!那你打算何时与人说?难不成你要跟着他们回白云城?”

    “也不是不行,白云城的名菜我已经很久没吃了……”陈墨一脸的回味……

    老人直接无视了陈墨这种不着调的样子,淡淡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去一趟倒也可以,毕竟他送你的那只葫芦,确实有些不凡……虽说是个交易,去当面道个谢也不为过……你把仙基石给我…”

    陈墨一边从葫芦留香里取出那一块如碗口大小的石台,一边有些心虚地说道:“爷爷,这葫芦若是如您所说,真是一个如此贵重的法器,会不会被他们收回啊?”

    老人笑道:“哈哈,亏你还能想到这一层……不过没事,你已经与之缔结元神印记,他们也无法强行收回,除非直接毁了葫芦,这样做毫无意义,况且你对他们还有恩。”

    老人接过仙基石,右手擒起法印,在石面上轻轻一点……房间中似乎一阵微风吹过,一个金色虚影渐渐幻化成形,赫然便是那金衣枫斗的模样。

    老人道:“凡具灵性之物,皆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一道虚影才是那金衣枫斗最神妙的部分,仙人之力,那助人晋升谪仙的奥秘皆在于此,少了这道仙力,那金衣枫斗也就只剩疗伤延年之用了。”

    老人取出一张符箓,向前一送,便将那道仙力封藏进其中。陈墨接过符箓,小心收好,连忙给老人倒了一杯茶,殷勤道:“爷爷辛苦了!您喝茶!”

    陈墨忽然想起一件事,顺口问道:“爷爷,您知道诺矩罗吗?”

    老人先是一愣,想了片刻,回答道:“似有所耳闻,是古时佛家某位阿罗汉吧?当时的阿罗汉,比起现在的菩萨,恐怕都不遑多让……”

    原来爷爷知道……陈墨再次为老人的见识由衷赞叹。于是,陈墨将灵明石猴小小、诺罗舍利,和吴过的事对老人说了一遍……

    老人听后也不免露出惊讶的神色,想了想,突然若有所指道:“说不定,这也是那吴过小子的一场机缘……”

    “机缘?爷爷,几年前我们在雁荡山,您应该也见过小小吧?当时您没发现什么吗?”

    “老猿不提,我又怎么会知道,我难道闲着没事去探查一只小猴子吗?”

    陈墨干笑一声,回想道:“听袁老的意思,小小和炼器一道有些关系。当日分别的时候,袁老问起吴过是否炼器出身,种善因得善果云云……”

    老人沉思半晌……突然有些恍然道:“这小小的血脉,也许是旷古绝今的纯正……”

    “怎么说?”

    老人笑道:“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传言,灵明石猴,得天地造化而生于灵石之中,以天地精华为养。若血脉足够纯正,会激发它的一个血脉天赋,以石为食。”

    老人感叹,“天地之间,总会有一些奇特的存在,血统纯正的灵明石猴能汲取山石中的能量,同时会把‘石’以外的一切‘杂质’剔除出来。”

    陈墨很机灵,说到这,他自然能联想到很多,此刻也是两眼发光,“如此说来,灵明石猴与炼器师,果真天造地设!”炼器与炼丹,有许多相似之处,就如这第一步,提纯。对于二者而言,皆是基础,是重中之重,也是最难的一步。

    对于矿石的冶炼程度,决定了材料的档次,影响着后续整个炼器过程。若是让灵明石猴来“提纯”矿石中的原材料,纯净程度能近乎完美不说,其效率也是天壤之别。陈墨不禁感慨:“如此说来,吴过拥有一只灵明石猴的事情还不能太早让其他人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