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风雨千叟宴 » 第七章

第七章

    康熙六十一年八月十四那天,早晨下了一场小雨,正应了那句老话“一场秋雨一层凉”,天气变得更加冷了。

    辰时已过,前不久刚刚翻修整饬的文华殿焕然一新。

    文华殿与西面的武英殿,隔着中间的太和门遥遥相对。

    都是气派敦实,威仪十足,好像一对文武大员似的,拱卫着中轴线上太和门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主殿。

    康熙站在一幅长卷画作前,手拿着放大镜,非常认真地注视着画作上的每一个细节,看的十分专注。

    “你们创作这幅《千叟盛宴图》时,是不是借鉴了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一些思路?”

    康熙仍然踱着步往前看着,并没有回头。

    “禀皇上,您法眼如炬,又是行家里手,我和郎师傅确实是借鉴了《清明上河图》的一些构思和表现手法。因为千叟宴的场面恢弘,人物众多,必须采用长卷的方式加以表达。最大的区别是,这幅画也加入了郎老恩师的部分西洋画技法。不是明眼人,是察觉不到这些细节的。”

    跪在康熙身后的焦秉贞是这幅《千叟盛宴图》的主创,落款也是他的名字,所以他对这幅画最有发言权。

    在进呈御览前,关于如何落款的事情,焦秉贞纠结了好一阵子。

    自从接到这个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他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开始与师傅郎世宁沟通如何开始创作。

    可是不巧的是,刚开始动笔不久,郎世宁就一病不起,没法参与这幅画的具体创作了,只能由他以一己之力完成。

    落款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康熙征求了郎世宁意见后钦定下来的。

    郎世宁想尽最后的绵薄之力奖掖自己这位高徒,坚持请皇上批准由焦秉贞独自题款。

    焦秉贞想到恩师的提携栽培,又想想郎世宁已经抱病在床数月之久,病情还是不见好转,心中很是沉重。

    “我上次在这幅画上题字的时候,还没有像今天这样仔细欣赏过。今天算是彻底看完了这幅画作。确为精品,与朕的诗词、墨宝放在一起,三位一体,可谓相得益彰、三宝合一。”

    康熙看完后心情愉快,脸上也绽放出难得的笑容。

    最近这几个月,他龙体欠安,精神更加不济,记性也不如以前好了。想记住的记不住,想忘掉的忘不了。

    康熙在心中也感叹,自己真的老了,该交班了。

    “焦爱卿,你辛苦了,跪安吧。”

    康熙说话的语气突然又沉重起来,弄得在场的雍亲王胤禛实在琢磨不透,他的父皇这会子到底又想到了什么。

    站在胤禛旁边的弘历,更是猜不透皇祖父为何瞬间情绪低落下来了。

    不过这也不是他这个刚满十二岁的少年应该理解的,虽然已经显示出天赋异禀。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智还没有完全发展到位,经见的复杂疑难情形还是太少。

    康熙看着焦秉贞远去的背影,又看看胤禛和弘历,郑重地说道,“这幅《千叟盛宴图》无比珍贵,可以说事关我大清国运。因为这幅画中记载的千叟宴,是我满人为天下百姓创造的莫大德政,代表着我亲手开创的盛世。‘创业艰难百战多’,‘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正是过往六十一年的真实写照。”

    文华殿内外一片寂静,只有康熙略显苍老的声音回荡在殿内。

    “朕希望,未来无论谁做了皇帝,只要是朕的子孙,这个由朕亲自开创的千叟宴,都必须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好。”

    康熙说完,看着胤禛,又看看弘历。

    “儿臣谨遵皇阿玛训示,一定将您的旨意传达到位。”胤禛现在有点明白刚才康熙为什么突然情绪低落了,可能他的皇阿玛想到了自己行将就木,已经在考虑后事了。

    生命那么宝贵,人间那么美好,谁也不想那么快撒手人寰。

    贵为天子,心中所想也不会例外。

    康熙对自己这个四儿子总体是很满意的,就是对他酸文假醋这一套看不惯。

    “胤禛,今天这里也没有外人,就咱爷孙三代人,朕问你,你难道不想接替朕?非要说‘传达到位’这样虚伪的话吗?”

    “禀父皇,儿臣不敢有非分之想,您还春秋鼎盛,儿臣只是想尽本分、行孝道而已,请您不要多想。”

    胤禛诚惶诚恐地回答道。

    弘历看着自己的父亲匍匐在地,磕头如捣蒜,马上也跟着跪下,用清脆的嗓音说道,

    “皇爷爷,我知道您的心意,您是想把这敬老孝亲的千叟宴一代一代地办下去,以此向全天下人展示我大清天下一家、满汉和睦的大好局面。孙儿对您的想法深以为然,如果有可能,一定把您的德政赓续下去,发扬光大。”

    康熙满意地点点头,用手指着胤禛说道,

    “你看看,你连自己未成年的儿子都不如,弘历小小年纪,就已经敢作敢当。看到我的孙儿这般出众,朕心里甚觉欣慰呀。”

    “谢谢皇爷爷夸奖,我一定说到做到,不让您失望。”

    弘历的嘴像抹了蜜一样的甜,逗得康熙心头阴霾尽扫,脸上又有了笑容。

    “好,好,好,今天咱祖孙三代,在这文华殿内欣赏这幅《千叟盛宴图》,实在是难得。我再说一遍,这幅画事关我大清国运,一定要妥为保管,不得有任何闪失。这代表着我辛辛苦苦开创的大好局面。就像弘历刚才说的,千叟宴这种敬老孝亲的德政,有利于民心教化,不仅要传承下去,更要发扬光大。”

    康熙最后这段话重重地印在了胤禛、弘历爷儿俩的心头,都不由自主地抬头看了看眼前这幅画,胤禛期待的心情被包裹隐藏的很好,弘历跃跃欲试的眼神让康熙也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