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娘子,救我! » 受邀

受邀

    一夜时间很快过去。

    眼见天色已经蒙蒙亮了,楚白衣方走到灌木丛中,牵出马匹,带着丫头继续赶路。

    望江城离临城约有一千里路,若是快马,两天两夜赶到绰绰有余。

    楚白衣不敢在路上逗留太久,翻身上马,又伸手将小环揽进怀中,骑着马儿继续向北。

    由于没有任何捕猎技巧,虽然一路上有河,有树林,但楚白衣根本不会水,连浅滩里的鱼都抓不到。至于抓林子里的野兔,更是痴心妄想了。

    所以一路上两人都没能吃上一口肉。好在一路上的河流不少,即使二人没有水壶,也不至于渴到嗓子冒烟。

    太阳很快落山,楚白衣驱马行至一处山坡上。

    放眼北望,入目仍是一片青翠无变的密林,没有一缕人烟。

    藏好马儿,楚白衣从包袱里拿出一张饼子递给小环,又拿出一张饼子啃着。

    吃着仿佛能磕掉牙的硬煎饼,楚白衣想要变强的意愿愈发强烈。

    不求什么天下无敌,只求在下一次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时候,能抓只兔子鱼什么的吃上一口。

    看着自己仍然瘦如竹竿的手臂,楚白衣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一路上身边的丫头都十分沉默寡言,想必是匪军攻城那钟声,唤起了小丫头不好的回忆。

    升起篝火,席地而坐,楚白衣又将小环揽进怀中。

    想来已经两日没合眼了,他不禁担忧起这丫头的身子。

    “睡一会儿吧,有公子看着呢。”楚白衣轻声安慰到。

    小环睁大眼睛看着他,倔强地摇了摇头,又转过头盯着篝火,乌黑的瞳仁里映照着跳跃的火焰。

    楚白衣见劝说无效,只得用右手蒙住她的眼睛。

    小环没再抗拒,任由视野陷入黑暗。

    良久后,楚白衣松开右手,小丫头已经睡着了。

    抬头看着天空,天上的星辰陌生得可怕。

    没有北极星,没有启明星,没有天狼星,也没有北斗。

    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但又有些熟悉。

    完完全全的中式城市,古典雅致的宅邸院落,宽袖束腰的华美衣袍,无一不是他记忆中的模样。

    楚白衣看着眼前的篝火,双目失神。

    一夜时光悄然过去,天色又是蒙蒙亮。

    楚白衣猛然惊醒。

    昨晚居然不知不觉睡着了!

    放眼四周,那匹漂亮的黄骠马还藏在不远处的灌木里低头吃草。

    好在,昨晚没有什么意外发生。

    楚白衣平复着心中的惊骇,轻轻摇醒怀里的丫头。

    牵出马匹,二人在马上吃着饼子,继续赶路。

    临近午时,天空飘起了细雨二人顶着雨水,催促着马儿前进。

    楚白衣从林子里摘了几片梧桐叶,编了四只简单的帽子,一人戴了两只在头上。

    又过了一个时辰,雨仍然没有要停的意思。

    楚白衣抽出腰间的地图,骑着马儿向着东北方向一路狂奔。

    半个时辰后,终于找到了一处村庄。

    此时雨仍然很大,二人赶紧躲在一处屋檐下。

    进入村庄休整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

    毕竟楚白衣现在只是个背着刀的纸老虎,遇到危险只会拿着刀胡乱挥砍,若是有人心存不轨,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他想着沿途能避开人,就尽量避开。今日之举,实属无奈。

    二人浑身已经湿透,连个斗笠蓑衣都没有,再走下去,生病的概率很大。

    楚白衣左手牵着马,右手牵着小环,边走边观察着眼前的村庄。

    这个村庄并不大,只有十来户人家,而且都是老弱妇孺。

    藏好背上的两柄刀,楚白衣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门上挂着的蓑衣还在滴着雨水。

    一个妇人战战兢兢地隔着门答应着,没有开门:

    “这位爷……有……什么事吗?”

    楚白衣拿下头上的叶子,露出一副人畜无害的少年模样,轻声道:“我们是路过此地的游侠,大雨误路,想向您讨两只斗笠。”

    那妇人听见这颇为稚嫩的声音,打开门缝打量了楚白衣一眼,又看了眼他身后的小环。

    最后目光落在小环头上的叶子上。

    此时二人已经全身湿透,衣摆还在滴着水。

    妇人见此情形,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打开门让二人进了屋,又从柴房抱来一捆柴,在灶台上生起了火,又兀自走进了旁边房间,关上了门。

    楚白衣一边照看着火,一边将身上的衣服脱下烤干。

    小环仍坐在一旁发愣。

    楚白衣解下她的腰带,将手里已经干了很多的衣服披在丫头身上,然后将她身上的衣服脱下,只留了一个淡黄色的肚兜。

    要不是这是在别人家,他早就连肚兜一并脱下来了。

    他患病的两个月里,小环还看着他尿呢,脱个衣服又有什么的。

    楚白衣烤着衣服,手上还在不停地摩擦。

    眼见那妇人没有要出来的意思,他最终还是解下了小环的肚兜,拿在手里烤着。

    小丫头仍然看着灶火发愣,只是俏脸上多了一抹红晕。

    手里正握着肚兜烤着,那妇人却突然打开了房门。

    此时楚白衣身上一丝不挂,一旁的小环也只用衣袍堪堪披在身上。

    两目对四目。

    仅仅片刻,那妇人又飞快转身进屋,关上了房门。

    楚白衣颇为尴尬地看了丫头一眼,见她又恢复了发呆,又低头继续烤着肚兜。

    衣服都烤干后,楚白衣敲门唤那妇人出来。

    一番询问后,那妇人转身进屋,拿出了两顶崭新的斗笠和两件蓑衣。

    楚白衣拿出两粒碎银递给妇人,又吩咐妇人煎几张煎饼。

    那妇人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平日一顶斗笠一件蓑衣最多也就卖七文钱,今天居然卖了两粒碎银,白捡二十枚铜板。

    听见楚白衣的吩咐,也顾不上刚刚的尴尬,立刻眉开眼笑地进了里屋,拿出面粉,在锅里开始煎饼。

    二人坐在凳上,看着门口的马匹。

    很快,那妇人就摊好了十张煎饼,眼见那面粉罐子要见底了,楚白衣才赶忙叫停,递给小环一张煎饼,又自己咬着一张。

    将剩下的煎饼放进包袱,楚白衣方拿出一粒碎银,递给妇人。

    二人戴上斗笠,出门上马。

    那妇人在门口千恩万谢,朝着二人骑马的背影一直磕头。

    赶路的两天没有遇到土匪和强盗,这点其实不难猜到。

    想必听闻太西军攻城,方圆百里的强盗土匪都赶过去合伙创业了。

    二人戴上斗笠,走出村时,雨已经很小了,二人冒着雨继续向北赶路。

    出城后第三天傍晚,二人终于到了望江城下。

    楚白衣牵着马刚想进城,城门一旁的两名守卫,手里的长枪却忽的一歪,将两人拦了下来,呵斥道:

    “站住!干什么的,从哪里来,要干什么,先交代清楚。”右边的守卫盯着两人,如是说道。

    此时的二人头上都戴着斗笠披着蓑衣,一身束身黑衣,楚白衣背上还背着两柄窄刀,看上去确实可疑。

    楚白衣看着守卫,低沉着嗓子道:“临城人,逃难过来的,进城找个歇脚的地方。”

    一旁的几个士兵听到这话,顿时围了过来。

    一名士兵疑惑道:“临城逃难?可据我所知,这临城可是风调雨顺的宝地。我当差五年,还未曾听闻有从那边逃难的。”

    另一个士兵闻言,用手里的枪杆碰了碰楚白衣道:“详细交代,什么情况。”

    楚白衣仔仔细细地从临城城墙敲钟开始说起,又将自己出城时从难民那里听到的全部,都细细的说了一遍。

    听到楚白衣说道太西匪寇攻上临城时,众人皆是一惊。

    言罢,一名士兵转身走开,快步跑上了城楼。

    守城的士兵让他在原地等待后,就回了自己的岗位了。

    只留二人一马,站在城门一边手足无措。

    不一会儿,刚刚那士兵领着一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众士兵见到此人,皆单膝跪地,拱手齐声道:

    “城主。”

    城主旁边的侍卫抢先介绍道:“这位是望江城的城主令上严令大人,你把你刚刚说的,再详细跟令大人重复一遍。”

    令上严打量了一下二人,并未追究二人不讲礼数,看到眼前两人面容憔悴,身形消瘦,确实像是逃难的,方才开口道:“可否上府上一叙?”

    言语中透露出一股不容商议的威严。

    楚白衣看了看身旁的小环,又看了看一旁的马匹。

    一旁的士兵见状连忙靠了过来,从他手里接过缰绳,低声说道:“东城马场。”

    然后牵着马从一旁的小门进了城。

    楚白衣抱着小环,跑步跟上了令上严的背影。

    穿过城门,一旁的马车早就等候多时,令上严独自钻进了车厢。

    楚白衣很识趣地抱着小环,跟车夫一起坐在车外,心中揣摩着这城主的目的。

    令上严长得也算是慈眉善目,不像是心怀不轨之人。

    思考半天没有头绪,楚白衣心中更加警觉。

    一路无话,马车在闹市中穿行,无人靠近。

    很快,马车停在一处府邸门口。楚白衣抬头看去,只见匾额上写着:

    令府

    令上严带着二人,步入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