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从1980年开始 » 第十八章 诸事不宜

第十八章 诸事不宜

    星期四,诸事不宜!

    徐冬青起床看了一眼日历上的数字,淡淡的撇撇嘴,有什么不宜做的事情嘛。

    难道不应该是百无禁止吗?

    眼角的余光,看着门外,墙角堆着三个大麻袋,心中了然,自家大哥,估计凌晨起来,就去找村里面的邻居购买花生了。

    这年头,村民之间,相互的交易,只要没有人站出来说,就不算‘投机倒把’可也要小心一点。

    昨夜徐父的话。

    还是给了他当头一棒,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的简单,那去火车站卖花生瓜子。

    算什么临时工,充其量也就是盲流的一员,只不过是没有被人发现罢了,可若是真的多做几次。

    可能也会被人盯上的。

    人多眼杂的地方,难保没有几个眼红的人,偷偷的找人报复,毕竟自己多卖一点,其他人可就要少卖一点。

    而且还需要东躲西藏,防止被抓。。

    倒是直接跟饭店合作,这是一条完全隐蔽的路子,没有人会傻乎乎的站出来说‘投机倒把’。

    特么的不也将他们自己坑进去。

    站在院子的中间,倒了一盆水,他淡定的刷着牙,看着院外,匆匆而过扛着锄头的庄稼汉。

    便准备关上门,先在家里面将花生全部炒出来,然后再慢慢的销售,刚刚走到门口。

    便看到隔壁的邻居,热情的许大妈,站在门口,肥硕的身材,一双大手趴在门框上。

    好奇的打量着没有穿半袖的冬青,笑着打趣道:“冬青,虽然你长得不错,可是这半袖还是要穿的。”

    “许大妈,你就不要调侃我了。”徐冬青将嘴里面的漱口水喷出来,看着许大妈站在门口。

    显然是不准备离开。

    “有事?”

    “我家老头子,让我问问你,昨天怎么没有上工啊,一天都没有看到你,你不会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吧。”

    徐冬青回想起昨天的遭遇,再看到早上看的挂历,上写的数字,淡淡一撇,果然是宜静不宜动。

    解释道:“许大妈,怎么可能,我不是在县城认识人嘛。昨天去县城逛了一圈。”

    他可不敢将自己偷偷去县城卖花生的事情说出去,万一要是扣上一个帽子。他吃不了兜着走。

    这年头,还是没有必要这样做的。

    “我也说小徐不是这样的人,那你今天上工吗?”

    “上啊。”

    徐冬青洗漱了一把脸之后,随手将挂在晾衣绳上的半袖穿在身上,从墙角将锄头扛在肩膀上。

    跟着许大妈出门。

    他可不想特立独行,毕竟有些事情,总是需要徐徐图之,可不能蛮干,每个礼拜去两次,也就差不多。

    请一天假!休息一天。

    自己把握时间。

    正好跟着许大妈一起去地里,也打消一下大家的疑虑,毕竟徐如强出面买了几袋花生米的事情,并没有瞒着其他人。

    若是全吃的话,这的吃到年底了。

    金黄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弯腰的庄稼汉,手上的镰刀,飞快的收割着麦穗。

    徐冬青看着手上的锄头。

    有些愕然,作为一个庄稼汉,他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虽然他不安分一辈子当一个老农,可是也不能离了大普。

    特么的连趁手的家伙也拿错了啊。

    有些尴尬的望着正在地里面忙碌的众人,寻思着要不回家换一把镰刀再回来干活。

    “臭小子,下地劳作的时候一点也不上心。”徐父抬起头,娴熟的将麦穗扔在草垛上面。

    看着茫然无措的徐冬青。

    “还没有睡醒吧,回家再躺一会,今天就不要上工了。”徐父用泛黄的毛巾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

    催促道。

    昨天一天的收入,比得上家里三口人一个月的收入,那还劳什子的干重活,还不如让他在家里面休息。

    如果不是怕被周围的邻居议论,发现他们家的情况,自家的媳妇,徐父都舍不得让她弯腰来地里面干活。

    干一天活。

    累的腰酸背痛。

    “不好吧。”

    徐冬青摸了摸后脑勺,知道自家的老爹,严肃的面孔下,隐藏着慈爱的心,只不过不善于言辞罢了。

    但凡是有一种轻松的活法,他都不会让孩子们下地劳作的。

    这不是单一的例子,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谁家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坐在办公室中喝咖啡呢?

    至于荒诞的现实嘛。

    其实大部分的瓜娃子还是随着上一辈的步伐,做着同样的事情罢了。

    回去的路上。

    徐冬青听到关于刘寡妇的事情的时候,心中有些毛骨悚然,幸亏自己不是那种贪图享受的人。

    昨天夜里!

    三里庄的事情,闹得非常的大,尤其是在刘寡妇的据理力争下,陶家娘俩几乎是狼狈的被抓走。

    舍不得赔钱。

    刘寡妇自然也不会好心让陶玉川娘俩平安的走出来,听到门口的老太婆眯着眼珠子。

    坐在门口的石墩上,振振有词的描述。

    感慨万千。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不过是一晚上的时间,关于刘寡妇与陶家的恩怨,几乎扒拉的干干净净,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鄙视。

    “张大娘,你们说的刘寡妇是不是隔壁三里庄的人啊。”闲来无聊,徐冬青蹲在几位大娘的身边。

    好奇的打探道。

    “对!”

    “就是隔壁三里庄的刘寡妇,陶雅婷不是嫁给你小舅了嘛,间接的也算是一家人,听说昨天夜里陶家人闹得非常的凶。”

    张大娘漏风的大黄牙,慢条斯理的嘀咕道。

    “张大娘,别乱攀亲戚,我们跟陶家可没有任何的关系?”徐冬青晦气的表示,不认可这一门亲事。

    何况他与陶雅婷也没有正式的见过一面,也就是在办婚礼的时候,看过一面,一双冷眸。

    似乎谁都欠她万儿八千一般。

    趾高气扬,嫁到姥爷家之后,不仅摆着一张臭脸,看见长辈也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当天别提多么的尴尬。

    回来之后,徐母还生气的拍桌子,说以后不是非必要,她都不想主动上门去看一眼。

    既然不乐意。

    特么的谁强求陶雅婷要嫁过来,还不是特么的舍不得那些可观的彩礼吗?

    又当又立!

    张大娘听到徐冬青的吐槽之后,心中跟明镜似的,解释道:“陶家人的名声算是彻底的被刘寡妇给拉下水了。”

    “之前大家最多也就是说一些刘寡妇的不是,他们家可还是光鲜亮丽,自从昨夜的事情发生之后,遮羞布被扯下来,才发现他们一家不是什么好人,倒是可怜了刘寡妇还给陶景明生了一个带把儿的儿子。”

    “放在古代,这也是顶门户的男子汉,可惜就这样被他们遗弃。”

    徐冬青了然,附和道:“还是张大娘说的对,不过你的消息是怎么来的。”

    “我侄儿家的闺女不是嫁到了三里庄,闺女回来的时候,跟我们说了发生在刘寡妇家的事情。”

    八卦之心,果然从来都不缺。

    “张大娘,事情不会就这样轻易的揭过去吧,陶玉川哪怕不为自己着想,也应该会为家中的孩子着想。”

    “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带走,什么也不管?”

    这年头。

    家族的概念还是非常的团结的,一家有难,八方支援,不是一句空话,毕竟人多力量大吗?

    难道其他人就会眼睁睁的看着陶玉川娘俩被抓走,他是一点也不相信。

    “呵呵。”

    张大娘讥讽道:“都是要钱不要命的主,昨夜他们踹了寡妇门,翻箱倒柜不成,还将人家的玻璃砸了。床铺掀翻。”

    “明显就是奔着一刀两断的架势过去的。”

    “又舍不得掏钱,大事化了,那能怪的了谁,陶家的两个心黑的娘两,估计不会轻易的放出来。”

    听完八卦之后。

    徐冬青扛起锄头,便准备离开,还是被慈眉善目的张大娘给叫住,浑浊的眼睛,注视着徐冬青道。

    “徐娃子,你怎么对刘寡妇的事情那么的上心,你的路可不能走歪啊。”

    转过身。

    徐冬青讪讪一笑。

    “张大娘,你可是真的过滤了,我这不是听你们闲扯,打发一下时间,今天我不上工。”

    “臭小子,你又偷懒,你父母对你也是溺爱,多跟你大哥学一学,从小便自立门户,在村尾圈地盖新房。”

    “张大娘,晓得啦。”

    徐冬青摆摆手,头也不回的离开,老太婆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也是有些唐突,平时可不参合这些八卦。

    推开房门。

    徐冬青将锄头放在墙角之后,扛着装有花生的麻袋扔到厨房,便忙碌起来,起锅烧油。

    浸水泡湿。

    加盐翻炒。

    .......

    手中的木棍不时的搅动,既然被徐父赶到家里面,他自然也不能真的就躺在床铺上睡觉。

    还是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好一天的时间,将花生米,瓜子,全部翻炒出来之后,平等的分成几百份,然后跟自家大哥去城里面将花生米卖完。

    买辆三轮车回家,从姥爷家里面借来的自行车,估计用不到几天时间,就会被那刻薄的陶雅婷给要回去。

    毕竟她家也没有嘛。

    与其便宜自己,还不如便宜她那个不成器的弟弟呢?

    真的事臭鱼烂虾凑到一块,臭味熏天,根本不是他能阻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