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知天易 » 第三十六章:雨神赐福,沙海平天

第三十六章:雨神赐福,沙海平天

    四周看客齐齐露出惊容,有人抚掌赞叹:“见识无碍,神来之笔!”

    老者的脸色先是惊讶,接着望着天空紧锁眉头,一言不发走出人群。

    李京泽望着他背影,定了定神,这时一个士子问道:“祭酒,方剑式,其名为方,其实为何是点?”

    李京泽灌下一口酒,畅快笑道:“世间剑式,皆是一个点,点构成线,便是剑法!线的曲折、弯曲、相交、成形,便是剑道!”

    一番话如同石破天惊,惹起神魔仙佛,诸般法相四起,层层叠叠,有人按捺不住气息,纵身掠向长空,长啸道:“好剑式!好剑法!好剑道!大云国师,你的小祭酒比你讲得好多了!”

    国师立在雕像前,摇头失笑,朝服老者站在他旁边,问道:“国师,太乙山是不是专出妖孽?”

    国师道:“太傅大人骂我便是,骂我师侄作甚?”

    “我骂你何时拐弯抹角过?”

    太傅长叹道:“大楚灭亡之后,世事变迁越来越快,先是天地元气大复苏,引得神通成法、法相成神,后面又出了一个神通天地的绝世羽王,你下山这十几年更夸张,十种剑式、武境归一,推得道法往前迈进何止千万里?天上星象、世间气候也越来越紊乱,如今又出了一个大道天生通透的小祭酒……”

    国师赞道:“天生通透?太傅学问做得好深,如此名头,我便想不出来。”

    太傅忧心忡忡,破天荒没骂他,低声道:“京华殿里又多了一道折子,至今已经是第六道了,你到底何日才动身?”

    “马上了!”

    国师道:“此前为建王和皇后所累,又执迷于新剑式不得所悟,如今闲散下来,是该寻回其余三剑了。”

    太傅挑了挑眉头,传音道:“你把皇后怎么了?”

    国师做贼一样左右打量,确认无人关注后,悄咪咪道:“你千万别说出去,陛下这几天被我缠得脱不开身,一句话没和她说,皇后气得三天吃不下饭,唤我到宫内,骂了一个时辰没重样!”

    太傅面色红润,偷听秘辛的刺激感涌上心头,兴奋道:“皇后骂你什么了?”

    国师笑眯眯道:“花样虽多,但都轻飘飘,说来说去还是怪我抢她男人,还造谣我偷穿龙袍,嘴皮子碎得要死……”

    太傅吓了一跳,盯着他眼睛,语气不善道:“你真的偷穿龙袍了?”

    “没偷穿!太傅不要诬赖好人!”

    国师严肃道:“当着陛下的面穿的!”

    太傅愣了一下,一股怒火燎了起来,面色涨得通红,喝道:“好你个妖国师,什么你都敢干,老夫踹死你!”

    国师和善道:“太傅大人年老体衰,不要因此伤了身体。”

    太傅身为文官之首兼画圣阁阁主,修为平平,一身功夫都在画道中,因此踹得腰酸背痛了,国师也没半点反应。

    他踉跄退出几步,捂着心口,指着国师,胡须颤动,国师连忙扶住他,问道:“太傅大人也想试一试?我同陛下说一声如何?”

    太傅吓得老颜失色,不敢再停留,掩面飞快离去。

    国师顺着他离去方向,看见一队人马正向山上行来。

    于是他迎了上去,躬身拜道:“微臣拜见陛下。”

    “祭酒,你再和我讲讲呗?我听不太懂……”

    人群渐渐散了,李京泽来到陡峭的山壁边,抬头仰望,白筠亦步亦趋跟在他旁边。

    他想了一下,说道:“公主认为剑是什么?”

    白筠不解,他又道:“曾经有一个老前辈对我说,事实上,剑意、剑势、剑阵以及格式之剑,都只是剑法的一种形式,名不同而实同,公主请看……”

    李京泽指尖腾起一抹真气,凝聚成飞剑模样,白筠笑道:“真气化形,以神念控制,我也会哩!”

    她同样以真气凝聚成飞剑,绕着前者的身体欢快地飞着。

    李京泽摇头道:“我不是要显摆这个,而是想说,公主大可以把方、圆剑式看成另一种形式,倘若把它当成剑式,反而难学。”

    白筠愣了一下,问道:“这与飞剑有什么关系?”

    “没关系啊,我要上山罢了。”

    李京泽手上飞剑疾掠而起,锵地一声扎进山体中,扯出一条长长的真气丝线,将他整个人荡了上去。

    山上站着另外一道身影,还抱着一个道童,好整以暇看下来,白筠气得银牙咬紧,纵身跳起,突然一只大手伸来,将她拎了过去。

    “王叔!”

    她鼓着脸颊,建王一脸忧郁,将她拎到剑堂崖口处,拱手恹恹道:“白善拜见陛下!”

    “起来吧。”

    云康帝将他拉了起来,白筠眨了眨眼,施礼道:“白筠见过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崖上,春风盘腿坐着,任由小道童抓着他的头发扯来扯去,偏头问道:“这些日子过得可还好?没受欺负吧?”

    李京泽摇摇头,春风又问道:“修行有没有落下?”

    李京泽依旧摇头,春风语滞片刻,突然把身后的小道童扯过来,起身道:“云鹿,咱们回山!”

    云鹿脸蛋红扑扑,问道:“师叔,为什么呀?”

    春风斜睨一眼,冷笑道:“你的某个师叔不待见咱们,一个多月不见,坐得十丈远,咱们还留着作甚?”

    云鹿眨了眨眼,春风不假颜色,一脸紧巴巴。

    李京泽这才起身走过去,迷迷瞪瞪道:“师兄,我是吃醉了,酒气浓得哩,怕熏着你俩。”

    春风道:“好个坏道士,小小年纪学坏不学好!”

    云鹿学舌道:“学坏不学好!”

    李京泽身上满是酒气,侧头打了个臭烘烘的饱嗝,摸着他的小脑袋,歪头道:“云鹿,来一口?”

    春风大怒,一把揪过李京泽头发,将他脑袋摁下去,又抓着云鹿的手敲了起来,喝道:“你个死小子,还要带坏下一代?云鹿!咱们敲死他!”

    云鹿欢呼雀跃:“敲死小师叔!”

    李京泽把脑袋往旁边挪,却被春风拨回去,把他头发敲得乱糟糟。

    敲着敲着云鹿傻呵呵乐了起来,春风也忍不住笑了。

    李京泽发力,把脑袋撞进云鹿怀里左右蹭了起来,云鹿抱着他的脑袋,被逗得咯咯笑。

    最后,李京泽抬起脸,把云鹿抱起来,嘿嘿笑了一下,从腰间拿出葫芦,啵的一下拔开塞子,咕噜噜灌了一口。

    云鹿一脸嫌弃,推开他蹭过来的脸颊,叫道:“小师叔好臭!”

    三人闹了一阵,春风将云鹿抱过来,笑道:“你就不问问我们为啥来京城吗?”

    李京泽哦了一声,半晌没说话,然后眯着眼睛打起盹来,春风一脚踹在他屁股上,将他踹得瘫倒在地。

    “为啥啊?”

    李京泽拍拍屁股,又拍拍醉得通红的脸颊,凑了过去。

    春风呵呵一笑,道:“看那边。”

    李京泽顺着他目光方向看过去,只见皇帝领着一群人往太学阁深处行去。

    “最后面那个藏头纳尾的,要见你。”

    春风指着那人说道,李京泽看过去,恰好那人也扭头看过来,令他怔了一下。

    那人戴着奇异的黑红面具,只能看见一双平平无奇的眼睛。

    李京泽面有惊异之色,眼中浮起龙形纹路,却只能看见一层迷雾。

    那人似乎笑了一下,勾了勾手指,接着走过一个转角消失不见。

    “师兄,那是何人?”

    他忍不住问道,春风推了他一下:“去了不就知道了?”

    李京泽挠挠头,拔腿追了过去。

    太学阁依山而建,过了剑栈后便是各处堂口的大殿,此时士子们大多还在剑堂处,因此路上人很少。

    各堂口建于半山腰,中间是主事大殿,李京泽走进大殿,迎面碰上了大祭酒秋长滨和一干官员。

    李京泽站到旁边,一一见礼。

    冥冥中,一种被人注视的感觉传来,他抬起头,对上一张年轻的脸庞。

    这人穿着奇异的服装,双眼被黑布蒙着,脸上还挂着红绿相间的纱,垂首间珠帘抖动,其声如玉:

    “李祭酒,别来无恙。”

    李京泽回礼,纳闷道:“这位兄台,我们见过吗?”

    “你没见过我,我却见过你,我与令师兄还是旧识。”

    青年抬起脸,露出温和的笑容。

    李京泽怔了一下,正要问时,青年已经跟着人群翩然远去。

    “奇怪的人……”

    他收回目光,走过宽敞的大殿。

    主事殿后先是两片分隔开的建筑群,左边是一条幽深巷子,沿着山体盘旋而上,占地数里大小,被称作上进巷,又叫士子巷。

    右边是几座高大楼阁,雕着龙首凤翅,外围还建着高墙,门户大开,不时有穿着华贵的士子进进出出。

    李京泽沿着山路向上走,途经神兵阁、藏经楼等诸多建筑,一路上碰见了许多穿着古怪的人。

    “这些是红鱼师兄说的外邦使臣?”

    李京泽暗暗琢磨一二,心头一动,眼中浮现纹路。

    大云王朝幅员辽阔,左右上下皆超万里,是世上第一大国,盘踞东土,又称东云王朝。

    王朝南疆有岭,称为十万大山,又叫苗疆,苗疆往南便是盛产珍珠玉贝的南海,海中有许多以岛建国的国家,自国师平定岭南以来,这些国家纷纷与大云建交,互相往来。

    除此外,还有幽州镇北关外的北蛮之地,内有部落成百上千,却是在黑水国治下,与大云王朝关系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差,因此也常有往来。

    反倒是西南天都府外的沙海国与大云王朝交恶,常年打仗,战事颇多,只是随着东西大渠完工后,大云军队可从京城直通天都府,又有传承悠远的剑王阁坐镇天都十四城关,沙海国侵略之势受阻,才逐渐消停下来。

    “沙海国被称作天谴之国,传言那里常年大雪,降雨极少,还有诸多诡异,各部落以图腾抵挡,就这样还有余力兴起战事……”

    李京泽正想着,突然眼前一晃,一道高大身影不知何时挡住去路。

    他抬起头,看见一张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脸。

    “你的身上,有龙的气息……”

    高大男子笑了一下,目光幽深,探手抓来。

    李京泽眼中纹路转动起来,看见了一尊茹毛饮血的狼人,凶威慑人。

    他身上真气翻涌,小巧飞剑破体而出,缭绕周身上下穿梭,同时后退两步,躲开了男子的手。

    男子身后,几道身影破空追来,当中一人行进间只能看见残影,甲胄凛然,横出长枪,道:“班世子,这是手痒了?”

    男子低眼看着枪尖,笑道:“李将军言重了,班某只是过来交个朋友罢了。”

    年轻的将军拄枪震地,冷笑一声:“以班世子此次来访来说,还是不要交朋友的好。”

    另外两个青年将军也赶了过来,无声而立,神色肃穆,三人站位似是随意,却隐隐成犄角之势将男子架住。

    男子伸出苍白的手,扯下白色围脖,露出一张温润脸庞,看着李京泽,笑道:“在下沙海国平天侯世子班长雨,敢请教兄台名号?”

    李京泽眼中的纹路毫不掩饰,勾勒成一道细小的龙盘,盯着班长雨,客客气气道:“班世子客气,在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剑堂祭酒李京泽是也!”

    班长雨脸上兴趣更浓,却没再说话,盯着李京泽好一会儿,突然畅笑一声,扬长而去。

    三个将军对视一眼,李牧摆手示意,另外两人悄无声息跟了上去。

    李京泽收回飞剑,向他见礼,不料遭了个冷眼。

    李牧提枪便要走,李京泽连忙跑到他身前,笑道:“小李将军,还不知道那人什么来路?”

    李牧冷着脸,目不斜视道:“沙海国平天侯世子,来堵门的。”

    李京泽怔了一下:“堵门?”

    李牧没说话,斜睨他一眼,龙行虎步向班长雨离去方向走去。

    李京泽有些无语,灌了口酒向山上走去。

    他与这位李牧将军很早便见过,后者曾在太乙山门下,用一道璀璨的目光刺得他睁不开眼,还说他有眼无珠。

    一个多月前,李京泽入阁当了剑堂的小祭酒,又和他闹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李京泽摸了摸眉心,一路来到山顶。

    跃上阶梯后,视线豁然开朗,整个山顶像是被人平平切掉,形成一座宽阔平台。

    平台铺满白玉砖石,四周雕栏玉砌,正中间两座楼阁高入云霄,一者名为圣临殿,是皇帝莅临行宫,一者名为京华殿,神秘莫测。

    整座平台空旷浩荡,苍茫山风在这里更显凶威,风中有人衣袍猎猎,凭栏独和风声。

    面具人静静站着,等到李京泽来到他跟前,揭开面具,露出一张沧桑面孔,伸手道:“初次见面,我叫姜羽衣。”

    李京泽怔了一下,下意识伸手。

    这是一张很有味道的脸,下巴上长着细密的胡茬,鼻翼间有一道短短的疤痕,两道眉毛浓得像墨,眼睛很亮,很亮。

    姜羽衣握了一下他的手,将檀木面具系在腰间,笑道:“你应该听春风和红鱼说过我罢?”

    李京泽回过神,点头,行半手礼:“桃李见过羽衣师兄!”

    姜羽衣单手撑着脸,手肘垫在栏杆上,侧身看着他,道:“春风与红鱼呢,为何没和你一同上来?”

    李京泽回道:“春风师兄已经回山,红鱼师兄不在阁中。”

    姜羽衣咂了一下嘴,突然道:“你观太学阁如何?”

    李京泽愣住,道:“很好啊。”

    姜羽衣眨眨眼,叹了口气:“和你说话挺费劲,跟我来吧。”

    李京泽跟了上去,两人一前一后,来到圣临殿前,门下有两个守阁太监低眉顺眼,齐齐低念道:“请!”

    姜羽衣领着李京泽走进殿内,穿过大厅,又走上三楼。

    耳畔渐渐闻得歌舞之声,随着二人接近越来越宏大壮丽。

    三楼中凭空建着偌大水池,有金鱼跃锦,池旁过道上,玉女艳侍载歌载舞,还有宫装女子提着一盏盏灯笼候在边上。

    走过水池,来到四面环风的大殿中,先是殿外琵琶鼓笛争鸣,音波或是浩荡,或是婉转,犹如百鸟齐鸣。

    殿内云康帝高坐,下首排开两边圆弧也似的席位,一侧是文武百官、皇子公主、王公君侯,另一侧则是和班长雨一般着装的沙海国使节。

    姜羽衣领着他来到角落位置坐下,李京泽忍不住想问,姜羽衣示意他噤声,接着座位旁鱼贯游来一群侍女,捧来珍馐玉著、酒樽瓜果。

    此时云康帝和一个戴着花冠的老者交谈国事,在他下首左侧,也就是百官之首的位置,国师与太傅坐在一起,再往后是两个王爷。

    往后便是各路官员和皇亲国戚,其中几个皇子的位置最是惹眼,被安排在圆弧正中间,李京泽还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坐在一起。

    “三公主,六皇子…”

    他啧了一下,捏起一个果子扔进嘴里,又倒了一杯酒饮下肚,很是满足。

    皇家的酒不同于外界,极醇极香,喝进肚里不烧,反而很暖,真气都精进不少。

    “云康陛下,这是我沙海国的雨神赐福舞,望我二国皆可风调雨顺、太平无忧……”

    戴着花冠的老者单手贴胸,单膝下跪,云康帝欣然道:“平天侯快快请起,沙海国的雨神舞,朕早有耳闻……”

    叮铃!

    只听一声铃响,一道妆造通黑的人影从外走进来,随后是两声铃,走进两个五颜六色的人,接着三声铃、四声铃……

    每一次铃响,都有舞者登场,前后共四十五人,以通黑舞者为首,翩然舞动起来。

    铃声响成一片,又缓又悠长,像是祈福者虔诚的低语,铃声如律,引导着舞者们的舞步,而舞者腰系铃铛,缓慢的动作下又带动铃铛摇动,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李京泽看得痴迷,这些舞者的体态、动作、姿势等,都极其优美,蕴含着一种莫名的庄重感,仿佛座上不是皇帝,而是九天上掌管降雨的神灵在享受子民对他的颂赞。

    他仔细端详过去,这些舞者的眼神亦是虔诚无比,以及座位上的沙海国人,皆沉默静坐,端庄肃穆,整片座位竟无一丝声响传出,就连那个花冠老者,也维持着单膝下跪的动作静默不动。

    如此场景,令得大云这边的声响也渐渐小了,场外乐器声虽大,却仿佛被那悠悠铃声盖去,李京泽只觉这铃声不是铃铛在动,而是自己的心在动。

    “沙海国…”

    他低低呢喃一声,这时雨神赐福舞渐近高潮,舞者的动作也紧促有力起来,如果说先前是柔和春雨,那现在就是夏日暴雨,铃铛声从缓慢变得清脆尖锐,如同一场惊心动魄的质问。

    是的,质问。

    李京泽心头大震,被这个远居旱冷之地的国家震慑到了,他看懂了这一部分的意思,这是在用愤怒的肢体质问雨神,为何不向你的子民赐福?

    与此同时,沙海国一方的脸色也有所变化,从端庄肃穆变成眉目含怒。

    李京泽心一惊,突然旁边伸过来一双筷子,夹起一块鲜嫩鱼肉。

    他忍不住偏头,姜羽衣无声坏笑,将鱼肉吃进肚里,还伸出大拇指。

    叮!

    骤然一声尖锐无匹的脆响,像钢针扎在钟鼎上,一切声响远去,殿内人皆不敢呼吸,唯恐惊扰到那片以高难动作维持不动的舞者。

    李京泽怔怔看去,他们的妆造很古怪,既有豺狼虎豹,也有鸟虫鱼蛇,为首的舞者是个女子,单脚踮立,一根拇指撑着整个身子,另一只脚后仰弯起,双手于背后倒扣成印,脸庞仰天做呼喊状。

    而在其身后,所有舞者动作不一,有的似虎踞,有的似蛇缠,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和为首女子一样,仰脸呼喊,像是一幅万物朝圣图,久久静止。

    场外乐声依旧,场内寂寂无声。

    啵!

    一声滴水声不知在何处响起,李京泽看见,那个女子狭长的眼睛中,流出一滴泪来。

    女子动了,接着所有舞者都动了,他们尽皆收复动作,弓腰屈膝,单手抚胸,另一手五指紧贴,高高举起,像是要接住天上降下的雨水!

    啪!

    不知谁合掌拍响,接着掌声如雨,四周人皆起身,无人说话,却送上了最大的赞颂。

    舞者退场,花冠老者起身道:“尊敬的云康陛下,我沙海国举国皆旱,子民用水皆是由降雪而来,百姓多有病死于榻上者,连年向大云宣战,也是为了万万子民的生计,望云康陛下体谅一二。”

    云康帝微笑不语,目光投向下首一人,那人坐在建王身侧,起身从容道:“国情如此,确有可怜之处,然我大云早派出使节,告知贵国东水西进之工程,贵国却视若无物,依旧侵扰不休,如今却要息事宁人,当我大云好欺负不成?!”

    平天侯叹息一声,忽然双膝下跪,双手交叉抚胸,这时有沙海国人忍不住起身,却被严厉喝止。

    平天侯稽首道:“西陵王所言极是,是我沙海国作罪在先,班故此番率平天城众及家臣亲眷来此,仅为略表歉意而来。”

    云康帝讶然道:“平天侯的意思是,此次来访并不是贵国国君授意?”

    平天侯伏地不起:“此为班故拙见,望大云见班故诚心,予我沙海一次赔礼的机会!”

    这话一出,在平天侯位置附近的几个中年人皆是不约而同站出,以最高礼节拜下。

    云康帝面有异色,西陵王同样如此,国师与太傅对视一眼。

    文武百官渐起议论声,这时班故身后的中年男子忽抬头,向后怒斥道:“平天城的沙郎沙娘们,你们在侮辱侯爷吗?!”

    沙郎沙娘,是沙海国内对女子男子的别称,随着他一声呼喝,沙海国人皆是从座上匆忙起身,就地拜下。

    场外传来一连串的脚步声,众人闻声望去,只见那个领舞的女子妆造才洗掉一半,领着一大群人拜下。

    除了舞者外,还有抱着各种奇异乐器的乐师、侍女仆从等。

    李京泽怔了一下,突然这时一声报声从殿外而来,一位佩刀护卫急匆匆行来,位于人群后,单拳撑地道:“启禀陛下,平天侯世子班长雨携一百三十九名沙海国年轻修士于山门下跪拜。”

    还未等众人反应,又一人飞身而来:“启禀陛下,边关急报,平天城举城百姓来我大云城关下,自言沙海苦旱久矣,望上国大云引水开渠,愿为沙海国担保!”

    李京泽望向拜成一片、久久不起的沙海国人,他们的桌上,酒食就如同没动过一般,甚至玉著都摆得笔直。

    平天侯身躯颤抖,哽咽道:“望云康陛下,救我沙海百姓!”

    李京泽突然在他身上,感到一种可怕的使命感,像是看到了平天侯身后数不尽的沙漠、雪原,还有沙海国的百姓。

    沙海国人异口同声道:“望云康陛下救我沙海百姓!”

    “如此行径,堪称义士!”

    云康帝面色慨然,起身走了下去,随侍太监低声道:“陛下,沙海国蛮夷惯了,何必……”

    云康帝抬手打断,高声道:“义士生于贫敝处,是义士之错尔?”

    他脚步沉重,再度迈下一阶,这时一个官员出列,躬身道:“陛下三思!沙海小国,穷山恶水,尽养刁民……”

    云康帝不悦道:“刘谏郎,平天侯之名,就连边关百姓也是耳闻能详,朕今日更是大感闻名不如见面,速速退下!”

    刘谏郎并不退,咬牙道:“陛下明察!非我国人,其心必异,其行必劣!”

    云康帝脸色反而平静下来,笑道:“岂是独我大云出豪杰?刘谏郎,你所言有辱国风,告老还乡罢!”

    李京泽心头大震,刘谏郎振臂高呼,双目流泪,云康帝不耐烦地挥挥手,立刻有候在殿外的侍卫将刘谏郎架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