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我差点死在游戏里 » 第十九章 记忆是一味良药

第十九章 记忆是一味良药

    方桐左右看看,病人大约有三十多人,诸葛一剑也在其中。

    两个人靠拢悄悄商量:“怎么办?要不要再用道具试试?”

    诸葛一剑摇头:“不行,我试过几次,这里道具会受到压制,不要冒险,特别局里也没有这个关卡的资料,我们只能随机应变了。”

    宽大阴暗的走廊里,所有人都呆立着,随着音乐响起,天花板上伸出了喷头。

    方桐有一种不好的联想,“这怎么像某个大屠杀的场景?”

    随着一阵烟雾从喷头里冲出来,所有病人都高举双手,发出欢呼声!

    方桐正疑惑,突然一阵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

    整个人慢慢放松下来,没有了通关的焦虑和紧张。

    阴暗的走廊似乎变得开阔、明亮,隐约还有花草的香气,清风徐来,缓缓吹拂,十分惬意的感觉。

    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抛到了脑后,生活突然变得美好,隐藏在心里的梦想似乎触手可及:

    他不再是什么到处奔波的社畜,已经成了举足轻重的社会中坚,工作上是无可争议的权威,生活中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人人投来艳羡崇拜的目光,未来的坦途像金光大道一样耀眼。

    每个人都沉醉了,杨静叶、林森、诸葛一剑,还有那个跳舞女生,每个人都是这样,刹那间,梦想似乎都实现了……

    回到房间好一会儿,方桐才从轻松愉悦中慢慢清醒过来了。

    他突然觉得生活还挺有希望的,心里涌起一个念头:“就在这里住下去,好像,其实,也挺不错的。”

    他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了一跳,抬头看看同病房的两人。

    杨静叶手上拿着小圆镜,正一边抹粉一边轻声唱着曲子;

    林森则是兴奋地踱来踱去,嘴里还念叨着:“我有预感,我快要升职加薪了,嗯,阿慧和孩子们肯定会很高兴。”

    冷静下来的方桐有些明白了,这所谓的“集体活动”,其实是一种麻醉,让这些有心理问题的人,在幻觉中满足欲望,逃避现实世界的痛苦。

    这种感觉会越来越上瘾,最后让人无法面对现实,分不清哪个真,哪个假。

    就像杨静叶,他能够明白别人的问题,但却无法面对自己,在这里,他可以做一个他想做的女人。

    难怪这些人宁可不通关,也要留在这里。

    就连刚进来的方桐,都有些舍不得那种感觉,明亮、充满希望的感觉。

    但理智在告诉他,他必须离开!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理智还能保持多久呢?

    第二天集体活动时,诸葛一剑表达了相同的迷惑:

    “该死的,我好像又见到了我的女儿,我已经有好几年没见她。”

    到了第三天,诸葛一剑已经分不清真实和虚幻了:“她要上学去了,我得送她一下。”

    方桐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能保持冷静的时间越来越短,每天都盼望着去“治疗”,还有那护士送来的一日三餐。

    虽然食物简单,一杯茶,几片面包,加一个水煮鸡蛋。

    但是生活简单、目标明确,身心放松,尤其是充满了希望。

    而大嘴鳄鱼,似乎也变了一个人,脸上没有了那些虚假变幻的表情,反而像个天真的孩子,在恍惚地四处张望,嘴里还在嘀咕着:

    “妈妈,妈妈,你在哪里?你不要丢下我,妈妈,你快回来吧!”

    到处寻找妈妈,找不到就极度恐慌哭泣。

    也许正是童年被至亲抛弃的痛苦,让她变得憎恨世界。

    方桐渐渐觉得病人们其实也并不怪异,要么是难以面对心里的伤痛,或者是执着于自己的梦想。

    比如那个爱跳舞的女生名叫齐艳,一定是个专业舞蹈演员。

    她看到鳄鱼眼泪汪汪的,还会过去安慰她,夸她腿长比例好,教她怎么当模特。

    于是每天集体活动前,都会看到嘻嘻哈哈的齐艳,带着哭哭啼啼的鳄鱼走猫步。

    那场景诡异中带着温馨,真是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方桐在冷静下来后,觉得这样太危险,自己就要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了。

    不能再等了,他得想办法自救,他要使自己真正清醒过来。

    于是他在病房里扇自己耳光,没用。

    咬嘴唇,咬舌头,没用。

    拿头撞墙,撞的咣咣响,额头都肿了,还是没用。

    同房的人同情地看着他,“这个病人情况特别严重!”

    直到方桐拿起笔,在自己手腕上划,划的血迹斑斑。

    杨静叶终于看不下去了,将他死死摁住:

    “想开点,珍惜自己,挺一挺,一切都会过去的!”

    方桐也不再挣扎,倒不是真的想开了,而是觉得这样自残没什么效果。

    他终于想到了自己的道具,

    “阿南的旅行笔记”。

    这本笔记能够重现过去的时光,对别的物体是这样,对自己应该也一样。

    想到这,方桐将手腕上的血迹抹到笔记本上。

    在别人眼里,这家伙真的有毛病,一手捧着空白笔记本,一手捂着自己胸口发着呆。

    一阵恍惚以后,方桐的眼前出现了遥远的记忆:

    细雨如丝的小巷里,青石板路凹凸不平,一个瘦弱的姑娘背着巨大的背包,一只手吃力地拉着带子,另一只手还领着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蹦蹦跳跳的,还吃着一个棒棒糖,满脸的笑容:“姐姐,这个很甜,你也尝一下吧。”

    姑娘额头是汗,却还是笑着回答:“小桐自己吃,小桐真乖!”

    很快又是一个场景,那是方桐坐在大巴车上,前往远方就学,姐姐站在路边挥手告别,岁月的沧桑已经让发角过早染上了白霜,坐在车窗边的方桐泪流满面……

    又是一个场景,姐姐躺在病床上,看着方桐递来的银行卡,既吃惊又欣慰,这一刻虽然面容憔悴,但却两眼有光……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照亮现实。

    记忆是一味良药,能够发现自我。

    当场景淡去,方桐就像被一桶凉水浇个透心凉,彻底清醒了过来,对这个鬼地方再没有半点留恋。

    接下来的时间,杨静叶非常小心地看着方桐,“她”真的就像一个充满爱心的小姐姐,生怕方桐又做什么自残行为。

    方桐心里感动:这其实是很善良的人啊。

    他突然在自己手指上狠狠咬了一口,真是钻心的疼啊!

    一滴血抹在了笔记本上。

    杨静叶慌了,伸手一把攥住了他的手腕,“不能这样!”

    方桐却从接触的手上,闪电一般回顾了杨静叶悲催的一生:

    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女孩子,常做女孩打扮,被人排斥、被人嘲笑是怪物、被父母痛打;

    长期的心理压抑,终于导致严重的忧郁症,想要看医生不被母亲理解“你就是矫情!就是做!”;

    由于忧郁症时常发作,自己无法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又不得不依赖原生家庭;

    恶性循环……

    他对杨静叶说道:“醒醒,你还记得自己是谁吗?你是想要自杀的,结果手机亮起了红光,你就来了这里!”

    杨静叶一震,眼神一阵恍惚,过一会儿才想起来,笑着说:

    “想起来了,我确实是想自杀来着,旁边还放着偷偷买来的氯化钡呢。”

    说是在笑,眼神里却全是凄楚。

    方桐说道:“就像你跟我说的,挺一挺,一切都会过去的!”

    杨静叶良久说道:“是的,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