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我叫汤总 » 第三十八章 乘楼船攻下邳

第三十八章 乘楼船攻下邳

    看着孙观送来的大船,我陷入了深思。

    这玩意也太大了吧!

    看来我对汉末三国时期的造船业有所误解。此船高约八丈,有上下三层,远远看就像一座楼。

    “军师,可还满意?”孙观问我。

    “满意,满意!这船能装多少人?”我被这大家伙惊到了,北方人哪里见过这阵势,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楼。

    “此名楼船,一船满载两千人。这些楼船是大哥几年里亲自督造的,质量和战力都属上乘。”

    孙观不无得意地向我介绍。

    好家伙,一船就能装得下两千兵,可以说是东汉时期的军舰了。

    再看这船,全身涂一层赤红漆色,两帆高耸入云。甲板上设一方城,有木墙、射孔、敌台、瞭望、角楼,就像一座可以移动的城堡,让人感慨汉末的造船工艺之强。

    我本来只是要六十条大点的运输船运兵而已,没想到这小子给我整了六十战列舰来,大也是真的大。

    “很好。若夺回徐州你有大功,中郎将的事放心好了。”我拍拍孙观许诺说。

    这不是空话,现在徐州情况复杂,曹操袁术袁绍等诸侯都像秃鹫般闻到了血腥味,伺机待动。

    谁掌握了时间,谁就掌握了主动。

    我让全军走沐河,现在正是雪融时候水流很急。我们用楼船运兵运粮,船员水手都是孙观安排,顺风而下日夜不停。

    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到了下邳,不得不说这水运速度是真快,还让士兵们省去了行军之苦,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又保存了体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看来以后有机会,真是得学学臧霸培养水军。

    闲言少叙。登岸后我又命全军往下邳进发,并不停歇。但到了下邳城郊却发现,早已有人赶在我们前面开始围城了。

    我心说不妙,难道是曹操趁徐州大乱,来摘桃子了?

    想到这里心中愈发不安,就催促兵马速行,离下邳还有三百里时探马回报:

    “军师,前方人马正从东西南三面将下邳包围,止留出北面未围。”

    此所谓围师必阙,看来攻城指挥是有点东西的。

    “可探明是何处兵马?”我追问。

    “不知。只知道攻城军队不多,现在只能围困而已。”

    顿兵攻坚,兵法所忌。有趣。

    我让再探再报。突然一声惊雷炸响,吓得我坐下马不安嘶鸣。怪哉,这天不见有雨,何来惊雷?

    说着又是数声雷鸣,伴随着砖石轰塌声,看到下邳城上起了一阵阵灰烟,我这才明白过来。

    原来是攻城方射石轰击城墙的声音,只见围城阵地中立着几十台木质投石车,细看这些攻城兵器却和普通抛石机很不一样。

    这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使用粗壮竹子进行抛石的新型投石车,车身装有四轮,移动更为灵活轻便。

    别看这些家伙个头小,但发石攻击时却有如山崩地裂。更狠的是,这东西打完后还能移动位置重新部署,从多方位无死角进行射击,守军只能成靶子干瞪眼。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唉,这不是我之前发明的霹雳车吗?

    在攻打豫州前我曾参照曹操官渡之战时的做法,在投石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让其攻击力和破坏力更大,也命名为“霹雳车”。并把图纸给关羽,让他在小沛做了几台试用。

    但入豫后基本没攻过城,就把霹雳车这事忘了。没想到今天见到,这东西还具装成了几十架,正在无休止地轰击着下邳城墙。

    这让我越发好奇,是什么人能有我们的兵器,还如此神速赶在我之前到了下邳。

    就算是曹操也不可能这么快啊。

    我留下步兵,仅带轻骑百人去看。随着距离越来越近,锦旗招展下能看清这些人身份。

    是我们平日里用的赤旗,镶金边。正营侧两杆大旗上分别写着“镇东将军”和“徐州牧”几个大字。

    镇东将军?徐州牧?难道是主公?

    不对啊!主公和臧霸两日前还在即丘,几万人又带着兵器和粮草辎重,就算是飞也不可能飞到下邳的。

    我愈发混乱,疑问更重快马骑向中军大帐,守营兵士见我并不阻拦,还有人点头示意。

    径直到帐前下马,我拉开门帘,当中一人正读着书。见我来到他惊掉了竹简,甚至都忘了起身。

    “军师?你怎么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