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沐天子 » 第34章:选才

第34章:选才

    升龙城,东门校场。

    且说,自从那日沐斌一力促成莫邃入军帐拜见张辅,递交表文,请求安南内附大明后,一晃便半月过去了。

    这段时间,沐斌虽然没有继续参与此事,但是依旧留心着事情的进展。

    据他所知,莫邃此人手段确实了得,他先是发布一份寻访陈氏遗脉的布告,没过几天,便安排了一个死囚,让其假冒陈氏王族,后来自然是顺理成章揭露此事,然后以其不敬王室为由,将死囚公开斩首。

    因为明军南下,为了减少安南人的抵抗之心,张辅曾让人在安南境内,宣告过永乐帝的旨意,所以对于大明天子寻访陈氏遗脉,帮助其复国的消息在安南境内已经流传开来了。

    权势的诱惑之下,自然是不缺投机之辈的,而随着冒充者被公开处决,血腥的人头倒是震慑了不少野心之辈。

    其后,莫邃如法炮制,又伪造了几起冒充事件,在此过程中,陈氏绝嗣的消息也在他的有意推动下广为流传。

    而陈氏绝嗣又与冒充事件相互印证,更显得可信了几分,渐渐也成了升龙百姓的共识了。

    最后莫邃见火候到了,这才图穷匕见,公开倡议安南失主,正该趁机内附大明。

    而张辅便也顺势将安南请求内附的表文与此番南征的捷报一起上递入京了。

    另一方面,随着这些消息自升龙开始向整个安南扩散,那些陈氏王族的漏网之鱼,便也知道了如今的形势,哪里还敢冒头,做这个出头鸟。

    毕竟大明三十万大军还停留在安南了,形势比人强。

    而沐斌见此事大局已定,便也没再过多关注此事,转而将心思放在了他的本职工作上。

    没错,沐斌因为身份特殊的关系,常在中军大帐张辅身边做些文书或参谋的事情,但他不会忘了,他还是明军火器营的二把手了。

    沐斌作为穿越者,自然是知道,另一时空,便是在安南之役后,永乐帝有感火器的重要性,这才下令建神机营。

    而在沐斌看来,火器才是未来的致胜之道,所以,沐斌心中便动了促成建立神机营的心思,而且,他认为凭借着此次南征的功勋,他是有机会日后执掌神机营的。

    沐斌既然有意神机营,自然现在就要开始增加他的胜算,首先一条,神机营乃是火器部队,作为它的执掌者,若能对火器有足够的了解,待朱棣询问时,说得头头是道,一副行家模样的话,自然便胜算大增了。

    是故,沐斌这几日也不回城中了,搬到了军营,整日在校场操练火器营的火枪手,并且实地考察火器营的火铳与火炮。

    “小侯爷,已经准备就绪,你可以检阅了。”蒋贵将目光从不远处已经列阵的火枪手身上收回,小跑几步靠近沐斌恭谨道。

    沐斌闻言笑着颔首,他心中对蒋贵是越发的满意了。

    想当初,两人初见时,他之所以高看此人一眼,还是因为穿越者的先知先觉,毕竟在另一个时空蒋贵后来屡建功勋,最后在明英宗时累封定西侯。

    由此可见,此人是个真正有能力的。

    他只是因为出身不高,缺少一个伯乐,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才让沐斌慧眼识人,捡了个漏。

    沐斌心中已经打算,日后他若执掌神机营,便让蒋贵做他的副手。

    这些念头快速在沐斌脑海中闪过,他收敛思绪肃然吩咐道:“开始!”

    随着沐斌的一声令下,三人一组的阵列中,最前面的火枪手开始射击,随即校场内便陆续传来“砰砰”的枪声。

    在沐斌的注视下,前排已经放完枪的火枪手便有序的退至队伍后方专心装填弹药,由第二名士兵上前开火,如此三人交替装弹、开火。

    是的,这便是典型的“三段击”了。

    据沐斌了解,“三段击”早已经有人实操过了,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沐斌的祖父沐英。

    因为云南地处西南边疆,猛兽比较多,那些不服教化的蛮族,便有驱使野兽作战的方法,最显著的便是象队,此前明军攻打多邦城时,沐斌便曾亲眼见识过了。

    而沐英在镇压云南境内的蛮族时,使用火器对付叛军大象等野兽兵种时有感于火药装填速度太慢,这才渐渐有了“三段击”这种战法。

    待一轮射击完毕,沐斌不由皱起了眉头,因为“三段击”虽然有效避免了火铳发不能继,从而因为装填过慢,贻误战机的不良后果,但是如今的火铳威力还是太小了,以至于射程短,射出的弹丸有些压根到不了不远处竖起的人形靶子上,便因为力尽而掉落于地。

    一旁的蒋贵眼见沐斌脸色不好,不由赶紧解释道:

    “小侯爷,你也看到了,这’三段击’的阵型,士兵已经很熟练了,至于效果欠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今我朝的洪武制火铳便是这个样子,火力不足,我等也无计可施呀!”

    沐斌闻言点了下头,虽然他不满意眼前的效果,但是也知道,洪武制的火器,已经十几年没有过大的革新了,能成这个样子便也不奇怪了。

    虽然沐斌前世对火器倒是有些了解,但毕竟他只是个纸上谈兵的家伙,或许在某些地方,能够仗着先见之明,出些好点子,但轮到实操,他便不行了。

    所以,沐斌认为,现在的当务之急乃是寻个好的工匠,一个能够实现他想法的能工巧匠。

    而说来凑巧的是现在正好有个合适的人选,便是逆贼胡季犛的长子胡元澄了。

    多邦之战时,那城头上出人意料,超出常规射程的火炮,可是给沐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他人或许只是把胡元澄当作逆贼之子,换取功勋的战俘,只有沐斌知道,此人在另一个时空,正是因为精通火器之道,这才被朱棣赦免,甚至做了明朝的官。

    沐斌心中既然有所决定,便不再迟疑,笑着对一旁的蒋贵道:

    “你放心,我不是个是非不分之人,这火铳的火力不足,非你之过,此事交给我解决便行,这些火枪手的操练,还需你费些心思。”

    “小侯爷言重了。”蒋贵见沐斌态度和善,心中不由松了口气,赶紧拱手道,“此乃我分内之事,小侯爷放心便是。”

    沐斌闻言微微颔首,随即转身离开校场,前去寻被关押着的胡元澄了。

    ..........

    “如今胡氏父子三人已成阶下之囚,那胡元澄虽然此前没有过多的参与政事,但毕竟是逆贼之子,不知小侯爷寻他何事?”琴彭一边在前引路,一边笑着询问道。

    沐斌此番前来寻胡元澄,便是存着将此人收为己用的心思,虽然如今他们两人身份地位悬殊,若按常理,沐斌肯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给胡元澄一个机会,胡元澄理当极力抓住,感恩戴德才是。

    但话又说回来,从胡元澄不热衷权势一心研制火器来看,此人可能是个典型的技术宅,而这样的人一般脾气都有些怪。

    所以,沐斌在不清楚此人的性情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最后适得其反,特意寻了琴彭来做个中人。

    而琴彭此人正因为莫邃一手主导安南内附的事情,风头无量,心中十分羡慕嫉妒,这几日倒是时常巴结讨好沐斌,也想寻个建功的机会。

    而他听得沐斌的要求后,便干脆的答应下了。

    “我听闻胡元澄此人十分精通火器之道,如今我又执掌明军火器营,知道他是个人才,便起了求才之心,这才想去见一见此人,看他是否真的名至实归。”沐斌收敛思绪,徐徐回答道。

    琴彭闻言一脸恍然道:“胡元澄的确颇善此道,他如今沦为俘虏,若能得小侯爷赏识,也是他的莫大造化了。”

    沐斌闻言微微颔首。

    却不料,两人沿街前行不过盏茶功夫,便被一阵喧哗声吸引了注意力。

    沐斌看去,竟然是一群十二三岁的安南少年正被训斥着排队,在队伍前方摆着一个长条桌,一个安南吏员时不时的询问当面的少年几句,在纸张上记上几笔后,少年便可在旁边领一个馒头,随后便依序被推入旁边临时收容少年们的房屋中。

    “这是在遴选入明伺候大明天子的阉童。”琴彭眼见沐斌脸有疑惑之色不由神情复杂的解释道。

    沐斌闻言不由恍然,此前他曾在军中大帐,听张辅提过一嘴,只是此事终究与他关系不大,他便也没有再关注此事。

    却不想,安南人如此郑重对待此事,这阉童还需要遴选。

    琴彭也是个有眼色的,他瞧着沐斌脸上的神色,便大概猜到了他的心思,不由肃然解释道:

    “小侯爷或许觉得我们小题大做,实则不然,这些阉童日后会入大明皇宫,运气好的还能伺候大明天子,非容貌俊秀,身家清白,机敏灵巧之辈不得入选,免得因为一些糊涂蛋惹得大明天子不快,从而恶了我安南。”

    沐斌闻言心中顿时觉得啼笑皆非,但是笑过后,又十分庆幸自己此番穿越,结果不错,不仅身处国势蒸蒸日上的大明王朝,更是生在勋贵高门之家。

    一番感慨后,沐斌看着眼前的这群安南少年,倒是认为或许他们中日后会出一个大宦官也说不定。

    毕竟有郑和这个前辈的例子在。

    想当初,沐斌的祖父沐英跟随傅友德领军平定云南,其后也是遴选阉童,其中便有郑和。

    这才有了后来的“三保太监”与为史家津津乐道的“郑和下西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