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沐天子 » 第33章:上表

第33章:上表

    沐斌装模作样的出了中军大帐,入眼所见乃是帐外以莫邃为首不下数百安南旧臣正恭敬的侍立于外,而莫邃正双手托举折子高举过顶,口称请求入见。

    沐斌眼见如此阵仗,不由心中暗喜,满意的瞥了眼身前的莫邃一眼,认为此人办事果真了得,他压下心中的激动,简单询问了一番后并没有赘言,而是折返回了军帐。

    “外面何故喧哗?”张辅见沐斌入帐不待其人走近便出口询问道。

    “好叫大帅知晓,以莫邃为首的不下数百安南旧臣正站在外面,他们请求入帐面见大帅,上表有请。”沐斌如实禀告道。

    张辅闻言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后,徐徐说道:“安南众臣既然有所请,本帅自然不能无动于衷,既然此事乃是莫邃牵头,你便出去将此人喊进来,我要听一听他有何请求?”

    “是!”沐斌应道,随即便再次掀帘而出,不过片刻便将莫邃带入军帐。

    莫邃虽然此前便与沐斌私下有过商量,但此时入得军帐,直面张辅,其人还是难免心中怯怯,只是依旧将表文高举过头,恭敬侍立不敢先开口。

    张辅打量了莫邃片刻,目光尤其在其人手中的表文上停留稍许,这才徐徐问道:“此番攻破多邦城,拿下升龙城,你都功劳不小,本帅也因此对你高看几分,不过今日你何故率众在本帅的军帐外喧哗不已?”

    莫邃闻言赶紧解释道:“我不过番邦小臣岂敢忤逆大帅,今日携众而来,不过是代表安南众士民,当面向大帅陈情。”

    “你有何求?”张辅继续询问道。

    莫邃闻言躬身道:“我安南士民联名上书,愿举国重归华夏,请大帅代为转奏大明天子,请大明天子准许我安南内附。”

    张辅闻言思忖片刻,看向一旁的沐斌,示意他接过奏表。

    沐斌见状赶紧从莫邃手中取走奏表,快行几步,交到了张辅手中。

    张辅接过奏表,入眼所见,奏表乃是一道《安南士民诚请内附大明表》。

    他摊开表文,细细浏览,便见表中言道:

    “安南本古中国之地,其后沦弃,溺于夷俗,不闻礼义之教。幸赖圣朝扫除凶孽,军民老幼得观中华衣冠之盛,不复庆幸!咸赖复古郡县,庶几渐革夷风,永沾圣化。邃谨同耆老等人具表文一通,以达下民之请!”

    张辅快速看完,将表文收起后,却一时沉吟不语。

    他虽然此前被沐氏父子说动,但此时面对莫邃的表文,他心中却有所疑虑,安南内附到底是真的民心所向,还是少数几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有意为之,故意做出的假象。

    此番迟疑,倒不是他毫无主见,优柔寡断,而是因为权利越大责任越大,他为一军统帅,一举一动牵连甚广,他不可不谨慎。

    再者,安南内附若可为,他自然不会故意阻拦,可若只是少数人在此鼓噪,而他这个主帅不加求证便轻易应允,那日后,安南若因此而叛,此罪归谁?

    张辅既然有此疑虑,便需要当场验证一番了,于是其人看向莫邃,语气严厉喝道:“莫邃,可是你欲献媚朝廷,故有意胁迫帐外的官员士绅上得此表,以邀一己之赏?”

    莫邃眼见张辅动怒,不由胆颤,快速的瞥了眼沐斌,见沐斌依旧气定神闲,其人这才稍稍心定,赶紧解释道:“此议为帐外众人所倡,乃是安南士民之意,唯请下官代为呈上而已。下官乃是安南人,受大帅之命招抚士民,又岂敢矫行百姓不愿之举?今众士绅耆老名宿皆在帐外,大帅若不信,可另遣人出帐问个明白,若果有强迫之事,下官甘愿伏法!”

    张辅出言恫吓莫邃不过是为了求证安南内附的可行性,如今见莫邃说得如此情深意切,其人心中便已有成算,于是,放缓语气,宽慰道:“原来如此,是本帅误会你了。”

    “大帅言重了!”莫邃见张辅态度转变,心中大定,底气更足,正容道:“关于安南归附华夏一事,在大帅看来,我等此举有些唐突,实则非也。我安南自古便为中国之土,唐后方自立一国,然士民百姓一向仰慕中华。前番胡氏无道,于国内横征暴敛,士民早已苦不堪言。幸得大明天子明察,遣王师亡此逆朝,我安南举国上下莫不欢呼雀跃。今胡朝已亡,安南无主,士民愿重入华夏亦是应有之义。还请朝廷念我等华夏遗民一片拳拳之心,允安南内附大明,再沐中华圣风。如此,安南幸甚!”

    张辅闻言微微颔首,虽然他心中已经意动,但他也知道,此事不是他这个南征统帅可以一言而决的,此事定然要先禀告永乐皇帝,待明确了圣意后,他方才可施为,故,此时不能轻易应允了莫邃,免得他日后没了回旋的余地。

    “你等心意本帅已知,然此次王师南征,只为剪除暴虐,绝非图占安南国土。本帅出征前,天子曾命大学士解缙作《讨安南胡酋檄》,其中明言待亡胡氏伪朝后,当寻陈氏遗族,重立其国。此檄现已传遍天下,朝廷岂能出尔反尔?故此表本帅绝不能受,你且将其收回,并将本帅之意带与门外众人,命其各归其里,勿得再有此意!”张辅既然心中已经决定,便只好托词相拒。

    “大帅!”见张辅如此说,莫邃不由急了,立即再争道,“朝廷檄文,安南士民早已熟知。然我等之所以行此举,绝非要朝廷言而无信,而是顺势而为。朝廷欲重立陈王,可陈氏一族早已在胡逆篡位时被屠戮殆尽。唯一幸存之陈天平亦在芹站被杀。朝廷欲访陈氏遗族,却不知从何访来?若世间再无陈氏,那安南重归明朝,岂不是顺理成章?”

    张辅闻言不由一时语塞,莫邃这番话倒也确实在理。

    自入升龙以来,他遍遣归附土官寻访陈氏,但至今仍无一丝音讯,由此更加印证了陈氏族绝的说法。

    而若果真陈朝王族皆没,安南士民再自请归附,朝廷顺水推舟接受也不是说不过去。

    张辅想到此处不由心中一动,看向莫邃若有所指道:“你之言也不无道理。然虽坊间皆言陈氏已绝,但其毕竟是百年王族,枝繁叶茂,或有旁支侥幸得脱亦未可知。眼下我刚开始寻访陈氏,你等便上表内附,本帅若答应,那世人岂不以为我大明,明为替陈氏复国,实则欲吞并安南疆土?我大明天子德泽天下,岂能受此污蔑?故你等之请,本帅断不能受!”

    莫邃能把握住机会,欲借明军之势,谋求家族强盛,其人自然是十分精明的,他粗听张辅之言似乎依旧是拒绝安南内附,心中难免气馁,但很快他便回过味来,明白了张辅的言外之意。

    莫邃看向张辅一脸期盼道:“如此说来,若果真陈氏寻访不得,那大明天子便可允我国内附了?”

    “此非当下可言者,先仔细寻访陈氏,其余待寻访过后再说!”张辅想了想,又补充道,“即便寻访不得,安南归属亦需由大明天子裁决。本帅不过一总兵官,此等大事非我可以做主!”

    莫邃闻言彻底放松了下来,他已经探明了张辅的心意,张辅是同意安南内附的,只是因为此前大明天子有明旨,张辅不好明着违抗,便需要走个过场,先让人寻访一下陈氏王族,待无结果后,再行内附之事。

    而寻访陈氏王族这差事,最后还不是要落到他莫邃的头上,他若信誓旦旦的明言陈氏绝嗣,给了张辅一个台阶下,那么又有何人可阻安南内附?

    莫邃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便也不再强求张辅现在便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了,只是笑着说道:“便遵大帅之言!”

    随即其人便欲作揖告辞。

    “且慢!”见莫邃要出帐,张辅忙又叫住他,从帅案上将那道《安南士民诚请内附大明表》拿起递给他道,“把表先拿回去!”

    “这……”莫邃见状面露犹豫,一脸为难道:“此表是安南士民诚心所上,即便眼下不宜递呈朝廷,但还请大帅暂且留下,否则一旦退回,恐寒了大家的心!”

    张辅让莫邃拿回奏表,原本是存着不留下日后让人指责的隐患,此时闻得莫邃所言,又恐此举真的让帐外众人迟疑不前,一时有些为难。

    一旁的沐晟见状赶紧解围道:“大帅勿忧,此事有我见证,日后无人能多言,再者,此表即是安南万民所上,那还是先收下吧。王师眼下客居安南,不宜让安南士民尴尬不是?”。

    张辅闻言只好作罢,微微摆手,让莫邃退出了军帐。

    待莫邃离开后,张辅这才看向沐斌道:“文辉,我恐莫邃立功心切,行事肆无忌惮,安南内附需要名正言顺,让人挑不出一丝错处来,你与莫邃想熟,出去叮嘱他一番,让他好好办事。”

    沐斌闻言心中了然,拱手告退,快步出了军帐,追上了莫邃。

    “小侯爷放心,此事我会小心施为,定然不会给大帅惹麻烦。”莫邃听得沐斌的言语,赶紧保证道。

    沐斌看着眼前这位一心为了家族利益,丝毫不顾国家利益的莫邃,心中不由百感交集。

    在庆幸有了此人在,日后大明治理安南能更加容易的同时,心中又何尝不鄙视此人的举止了。

    但一想到另一个时空,永乐帝郡县安南,宣德帝放弃安南,此后道君皇帝时期,莫登庸篡位自立,建立莫朝,为了平息明朝的怒火,甘愿前往镇南关向明朝纳降求封,明朝下诏降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心中便释然许多了。

    因为莫登庸正是莫邃的玄孙,只能说莫氏一族,可谓“家学渊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