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鲸海传奇 » 第26章 祸水东引

第26章 祸水东引

    “您的生意”?管家一时语塞,不知从何时说起。经商是降低身份,这种偏见在法国大革命前在整个贵族圈都是根深蒂固的。伯爵大人当然有很多生意,放高利贷、农场、酿酒、走私等等,但除了农场之外,其他都是代理人在做,伯爵并不想失去体面。

    “你没听刚才的情报吗?他们在修一条前往沃尔斯河的路。你觉得他们想干什么?如果这帮匪徒切断沃尔斯河,城里的商人们怎么把货物发往法国?领地的商人们怎么办?”伯爵大人盯着墙上的地图,分外忧虑。看地图是大人的一大爱好,因为常常端着蜡烛去细细琢磨上面的内容,部分地区已经被熏黑了。文艺复兴时代,贵族们识字率并不高,像这种喜欢看书看图的伯爵实属罕见。读书多、脑仁小、是做人的大忌,可偏偏这个伯爵喜欢自寻烦恼。

    伯爵话一多,管家心中一紧,“老板的偏执病又犯了”。像很多领主一样,因为身边没有同等级的沟通对象,他们往往会对一件事产生很深的癔想,伴随而来的是一顿鸡飞狗跳的折腾;似乎唯有看到下人们跟着指挥棒动起来,才能满足老板的掌控欲和安全感。

    管家心中没有主意,出于本能,他得先稳住伯爵,“根据情报,这伙人武力很高;尽管有人说他们长得象黑海边上的佛教徒,但我不确定他们从哪里来?但我肯定他们不是针对您,如果他们针对您,他们没有必要给波那瑟珠宝?他们应该是来求财的”。

    伯爵大人很不满意管家的答复:“从大主教到农奴,忙着生忙着死,谁不是求财?”

    在任何一个时代,管家基本都是年老、博学的,知道怎么安排花匠整理花园,知道清理古董上面的油脂,知道怎么保护墙上的油画,知道怎么安排女主人的服装,知道怎么安排主人的在巴黎的田产,知道怎么保存好酒、知道怎么对付狡猾的农奴,知道怎么安排怀孕的女仆。学好这些,得是家传的手艺、也得有二十年的历练。从这点吉夏尔是不合格的,不过他也有他的优点,那就是在大城市长起来的,受过良好的教育,视野宽广,这在一百多个下人里面他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夏吉尔整理了下思路:“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法王要亲征萨伏伊,谁挡道谁就是死,他们敢闹大,不用您动手,自然有人撵平他们”。

    “不是已经死了一百多人?还不够大?”伯爵大人还是不放心。

    夏吉尔:“那是贝勒加德伯爵领地的雇佣军,不算数的。现在巴黎谁不知道,贝勒加德伯爵最不讨王太后的欢心。王上膝下无子。太后和王弟一党蠢蠢欲动,如果王上一直没有孩子,哪天王弟奥尔良伯爵取得了王位,恐怕贝勒加德伯爵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大马厩总管(贝勒加德伯爵)可谓位高权重,王上跟前的红人,可老人家毕竟快七十岁了,恐怕也红火不了几年了。老人家后继无人,几个子侄也平庸的很,在巴黎一直没有吃不开。恐怕老人家蒙主召唤之后,他的子孙还是要回领地的。我不明白,出来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家这么就没有动静呢?难道人老了,反应也慢了?”伯爵大人过去巴结这位老邻居没少吃灰,少不得说几句酸话。他不始料不及的是,后来贝勒加德伯爵活到了八十多岁,一直活跃在巴黎政治舞台的中心。

    夏吉尔到底有一些愤青情绪;“狗屁重臣。他什么东西您还不知道,当年亨利四世在的时候,他就是老王上的皮条客。太后能喜欢他才怪。现在又和森-马尔斯做了忘年交。如今王上和森-马尔斯这个卖屁股的好上了,王后能生出孩子才怪。我劝您千万别轻举妄动,更不能发兵助剿。王上和太后在巴黎的斗争还没有结束,您一定要洁身自好;最好让巴黎那边的蠢货忘记您,现在站队还为时尚早……’”。

    伯爵大人放松了下来,“政治风险是底线,也是红线。这是很大的棋,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夏吉尔很喜欢这句话,点头默认。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管家能从一而终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厉害了不行,笨了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都也不行。总之,伴君如伴虎,守住自己,得先守住自己的嘴。

    “贝勒加德伯爵没有动作,您也按兵不动。装聋作哑可以,但不能做瞎子,我们得派人盯着这帮匪徒”,夏吉尔继续说话,他就是靠这根舌头吃饭啊。出不了主意、想不出办法,伯爵要他何用。

    “这两年北方来的流浪汉特别多,我的领地内就有千人了吧,把他们送过去给这群异教徒打短工吧”。伯爵大人又开始出主意。

    管家当然知道这是个馊主意,但是马屁还是要拍的,还得把补救措施揉到马屁里。“太好了、好极了。今年的形势不大好,得把这群祸水引走。您这是一石二鸟,不,是一石三鸟:解决了难民,安抚了匪徒、还给您的老邻居带来了困扰。不过,这事不能明着来。还得演出戏,得把这群难民往日内瓦轰,既不能激起民变,也不能让人怀疑咱们是故意的。”。

    “还是让日内瓦那个奸商去干这事吧,出了事他担着,总不能管光吃肉不挨打”。

    伯爵心情大好,;“就按你说的办,你把侍从官叫过来,我让他去安排”。

    管家很知趣的下去了。

    17世纪,深陷危机的并不只有中国,同时代的西方世界也是哀鸿遍野。最惨的是德意志地区,大量的流民挣扎在死亡线上;有历史学者做过统计,当时最发达的德意志商业城市科隆,五万人口里面有两万人是乞丐。这些德意志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北美、瑞士、巴伐利亚、甚至南欧大草原。作为离德意志最近的和平之地,瑞士周边承载了相当大的难民压力。伯爵大人本来很喜欢这些难民,默认这些难民去开垦荒山野岭,希望这些“客籍民“自立自强,种地、养牛、交税、当兵,甚至希望他们自发建立起几个新城镇。

    战争即将爆发,伯爵大人的计划搁浅。难以想象这些挣扎在生存与死亡边缘的难民们会在更恶劣的环境下会做些什么。伯爵大人早就听说在不远的孔泰地区已经有活不下去的农民开始造反,他可不想在自己的领地里也发生这种事情。一旦成燎原之势,此生的积蓄将全部归零,家人的性命恐怕也危在旦夕。

    当天晚上,在伯爵大人领地内的税务人员们又收到了全新的税种,“外来人员忠于王上特别保障税”。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和中世纪的封建模式差不多,势力强大的主君往往将肥沃的土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并任命自己信任的领主替自己管理这些采邑。汝拉山一带作为新征服的土地,王上拿了最大一块作为直辖领地,王弟靠着太后的支持也获得一块交通要地。至于边边角角的贫瘠之地就分给这些中小贵族们了。如今大战在即,王上当然要对这些边境小贵族们开刀收税,保障做到位了,那是本分;拿不出贡品,那就对不住了,那只能收回领地,土地归王室直辖。

    大明崇祯皇帝同时代的路易十三,都遇到了小冰河时代,都遭遇了粮食减产、内忧外患,也都是刻薄之人、平庸之君。但两人还是有些不同的执政色彩,用人做事暂且不提,两人的税收政策还是有些许不同。至少路易十三愿意向富人商人贵族下手,虽然路易十三任内既有农民起义也有贵族政变,但法国在他手下熬过来了艰难,走向了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