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九州缥缈录:从教姬野枪术开始 » 第14章 极擅书法的木兰酒徒

第14章 极擅书法的木兰酒徒

    天边泛起了一抹极淡极轻的鱼肚白,见还有不多时天就要亮了,叶醇转身对沈清川说:“沈兄,这一晚聊得真是畅快,看这天色将明,不如我们去旁边的客栈稍作歇息,养足精神。”

    沈清川微微颔首然后又摇了摇头,眼中流露出担忧之色,说他放心不下还在二楼的桌椅板凳上呼呼大睡的朋友们,“他们昨夜喝得酩酊大醉,若是无人照料,只怕不妥。”

    叶醇略一思索:“既然如此,那我便独自前往客栈歇息,你留下照看他们,若有什么事就来找我。”

    说罢,叶醇便走出酒肆,随意寻了家近处的客栈住了下来。

    他躺在床上,回想起昨夜与沈清川的交谈,以及那句何当重整风炎血,这就是少年人念念不忘的风炎北伐么,他这么想着,渐渐睡了。

    而此刻,酒肆中的学生们也被清晨的忙碌声所唤醒。他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捶打着酸痛的腰腿,显然昨晚的醉酒和以桌为床让他们吃尽了苦头。

    学生们互相搀扶着,约定先回家或书院休息,待精神恢复后再聚。于是,他们便各自离去,留下了满地的狼藉。

    沈清川见状,叹了口气,动手收拾残局。残羹冷炙、酒杯碗筷都被他收拾好,忙碌了一番后,酒肆的店家找了来,笑着说道:“沈公子,您的朋友们走得太快,许是忘记结账了,您看是不是由您来结下账?”

    沈清川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这群闹着要请客的人倒是先跑了,真是一群酒鬼!”

    然后沈清川取出钱来,拿给店家,谁知店家却说“沈公子,这些钱付您昨晚的酒钱是够了,可是您和您那位朋友后半夜在大堂中又喝了许久,还拿了我们店里的珍藏,这钱就不够了,您说是吧?”

    沈清川听到店家这么说,神情终于有了些慌张,他知道自己的钱就这些了,付了刚才的钱,他还得找朋友们借些铜钿才能熬到下月书院发资助的时候。

    看沈清川一脸窘迫的表情,店家说“沈公子,您是春榜的头名,自然是不会差这点钱的,要不您先忙您的,等您空了再拿钱来。”

    这时,店里的伙计拿着一张写了字的纸条和一个金铢上来,递给他看,只见上面写道“酒钱在柜内,余钱给清川兄”。

    店家翻来覆去地看了看这纸条,仿佛要看出一朵花来,沈清川看清了纸条上的字,明白这是叶醇的手笔,便说“店家,既如此,我刚才还帮你们收拾了一番,这酒钱总得多退一点给我们?”

    店家举着手里的纸条,笑着回道:“沈公子,没问题,酒钱我全都退给您,只是,这纸条您看就不能退给您了吧。”

    “店家这是什么意思?”

    “沈公子,我虽然是开酒肆的,您不会以为我就不懂这几个字的好了吧,哈哈哈哈哈是我赚了,还得麻烦您替我跟这位朋友说声谢,往后他来我这里,只要有字,美酒管够!”

    沈清川见店家也懂书法,免去这么一大笔酒钱,甚至还想着让叶醇每次都来,他心里感叹道“叶兄啊,你不知道你的字这么快就值钱了吧?”

    店家安排伙计收拾好楼上,便笑着下了楼。

    沈清川坐在桌前,拿起一本书开始读了起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为这清晨安静的酒肆增添了几分温暖。他时不时地抬头望向窗外,心中盘算着叶醇何时会醒来。

    时间缓缓流逝,日头渐渐升高。估摸着叶醇应该已经睡醒,他便放下手中的书,起身离开酒肆。他径直走向旁边的客栈,问了叶醇在哪个房间,沈清川上楼,轻轻敲了敲门。

    早起练过刀枪,叶醇正在房中思索,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系统就出现了,可是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时,叶醇听见敲门声,想着应该是沈清川来了。他打开房门,只见沈清川站在门口,笑容满面。沈清川道了声叶兄早啊,然后说着“你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书院正好休了假,就陪你四处逛逛,熟悉一下这木兰城,再给你介绍几个朋友。”

    沈清川熟门熟路地带着叶醇来到燕塘坊中的一家早点摊,吃过早点后,沈清川带着叶醇往西穿过人群聚集的汉溪文苑、中平街,又往南去了售卖珠宝玉石的瑶台坊和珠玑坊。

    午后,沈清川带着叶醇去了夏园,虽然名为夏园,但此时的春日风景也是木兰城一绝。

    出了夏园,沈清川又带着叶醇往东,走在太和街上,沈清川指着不远处的宫殿:“上唐的皇宫玉宸宫就在那里,可惜我们是进不去的。不过我这次春榜拿了第一,不久就会得到国主召见,等我进了宫,看看是什么模样,再讲给叶兄听。”

    叶醇闻言,笑着点头答应:“那就劳烦沈兄了。”

    又过了两日,沈清川携着叶醇,漫步于东轩书院的后院。他们穿过一片翠绿的竹林,竹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来到一处清幽的亭台前,只见袁子廷、张文炎和赵元均三人正围坐在一张石桌旁,品茶聊天。见到沈清川和叶醇的到来,他们起身相迎。

    “沈兄,这位就是前几日与我们饮酒的那位叶兄了吧?”袁子廷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他迎上前来,拍了拍叶醇的肩膀,问向沈清川。

    “正是。”沈清川笑着点头,将叶醇引荐给三人。

    张文炎则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他微笑着说:“叶兄,幸会幸会。前几日忙着争那两道策论题了,没有顾得上你,改日我们找机会再好好共饮。”

    赵元均仔细打量了叶醇一番,不禁感慨道:“叶兄,那日我们在酒肆相遇,你的酒量真是让人惊讶。平日里,平日里有沈兄一个在酒量上天赋异禀的人已经很吓人了,谁知随便在酒肆遇见的叶兄是更胜一筹啊。”

    张文炎也插话道,“叶兄,我看干脆就叫你木兰城的酒徒好了,你的酒量,我们实在是比不过。”他的话引得众人大笑,于是也就这么称呼起叶醇来。

    虽然上唐国与下唐国已经分隔多年,但两国的文化风气却一脉相承,深深烙印着崇文传统。因此,在木兰城中的东轩书院,文会便成了学子们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重要场合。

    就在这时,一名书院弟子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高声通报:“诸位,东轩书院的小文会即将开始,请各位移步至书院的大堂。”

    小文会是学生们之间自己举行的活动,小至三五人,多至十二三人,都可举行,只是因为这次的文会由沈清川发起,便办得正式了些。

    而正经的东轩文会,是院长发起,木兰城的文人和书院学生、名望大臣甚至偶尔国主都会出现的,若有人在那上面得到大家认可,那可就是鱼跃龙门了。

    文会的大堂内,早已布置得十分雅致。四周摆放着各种竞相开放的名贵花草,堂中是一张宽大的书桌,上面铺着洁白的宣纸和精致的砚台。

    小文会没有那么多正式的规矩,但是基本的写诗还是必不可少的,参与文会的人要轮流作诗并写下来。叶醇站在人群中,有些尴尬,他曾经也写过一些诗,但都是些打油诗之类的,登不了大雅之堂。

    他说自己不会写,但是书院的学生们都不相信在这书院中与沈清川关系好的人不会写诗,叶醇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作了一首直白粗糙的春日风景诗。

    诗成之后,众人传阅各自的诗作。当看到叶醇的诗时,许多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他们没想到,这位与沈清川关系亲密的叶醇,在诗词方面竟然如此“朴实”,众人这才相信叶醇说的是实话。

    当张文炎看到叶醇的诗时,他拿起叶醇的诗作,仔细品读了一番,然后笑着大声调侃道:“叶兄的字果真是我上唐国一绝,而这诗嘛……哈哈,我看也可以称得上是我木兰城一绝啊!”

    在场众人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叶醇也笑出了声,说:“好你个张文炎,好赖话都让你说尽了,不愧是东轩书院最有名的清谈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