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一环 » 【迷雾】第七章 迷途挣扎

【迷雾】第七章 迷途挣扎

    人群里,孟欣然总是最理性现实的一个。她师范毕业,不到20岁便参加了工作,性格沉稳,做事干练,在乡镇当语文老师几年后,很快因为讲课出彩、成绩突出,成了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

    一次,县教研室主任丁岱去听课,发现孟欣然课讲得有条有理,激情四射,课后说课点评又颇有见地,便像伯乐看见了千里马一样兴奋。顿觉这个小孟是个可造之才,既有教育情怀,又有教育理念,把她挖进教研室,一定能将冬县语文课堂打造成全市的标杆。

    欣然性格虽沉稳,但心中一直有团火。她是真热爱教育,热爱语文。在她心里,别的科目都是术,唯语文是道,是培养真正的“人”的一门学科,所以有这个机会,她便想义无反顾地投入丁岱麾下,开始落实她的大语文构想。

    旁人以为她是图名利地位,只有她自己清楚,她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更大的平台。

    离开学校的时候,好多学生和家长不乐意,为此打电话反映到教育局,这不白反映吗?

    然而,到教研室一晃三年过去了,她还是辜负了丁老的期待与厚望。眼看着丁岱要退休了,她也没把语文教育搞出名堂。

    不知是自己出了问题,还是旁人出了问题,她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每次丁岱在会上表扬她有想法、思路清、肯实干,她都感觉脸皮发烫、无地自容。冬县语文教学从来没有因为她的加入而有任何起色,她只是安排了很多工作、指导了很多课堂,但没有一个老师起来积极响应她的“慢教育”和“大课堂”。魏书生、管建刚的理论在这里一点市场都没有,她们只在乎做题、背诵、考试和成绩。

    而成绩,正是学校和教研室的考评指标。今天要排队,明天要赏罚,后天又要通报,谁愿意落后?谁愿意为了所谓的让孩子“成人”而付出放弃“成绩”的代价?

    不放弃的,可能只有孟欣然一个人。她不觉得成才比成人更重要,也从不认为远见会败给短视。可是,现实总是给她迎头泼冷水。开学初她想让各学校统计一下孩子们寒假阅读课外书的情况,结果稀稀拉拉几天交不回数据。

    老师们不积极,欣然能够理解。刚开学嘛,大家还没来得及步入正轨,手头一摊事,忙乱之中不想统计也正常。她给的时间不短,一周。

    其实以她的初衷,她想统计的是语文老师和学生分别阅读了多少,甚至他们写过多少文字。

    但理智告诉她:“别天真了,大家都很累,有很多任务要做,他们的人生里可不光是研究语言和文字的。”

    她从一线过来,还能不知道吗?

    曾经的同事云英打电话时给她分析:“读书不是孩子们普遍的事,有一部分孩子打小爱读书,是好事。还有很多孩子压根儿不爱读,没人督促坚决不会碰书本,没人指导又不会读。就这,还是县城的学生,乡下的孩子们更别说了,家里没书,又不允许看电子产品。当然,就算给他们手机,他们也不会拿手机来读书,早干别的事情去了。统计这个能有几分真实呢?白浪费精力。”

    孟欣然说:“学校图书馆不是有书吗?都是允许外借的。还有去年才给各学校安装的电子阅读器,不是没有阅读的资料。”

    “我说我的孟组长,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老师和孩子们工作量接近饱和,身心俱疲,就算他们心是空的,也没有余力追求了。”接着云英又抱怨了学校种种不合理安排,牢骚不少。这可不是孟欣然记忆中那个雄心壮志的数学学霸。

    “你不是曾经想要培养一批华罗庚吗?”

    “你再提这茬,我可跟你掰了。”云英笑骂道,“那时候年少无知啊。”

    “你说现在到底是怎么了?”

    “老了,懂事了呀。”云英感慨。

    孟欣然问的不是这个,但她也不想纠正了。明天得好好规划一下,怎么让老师和孩子们愿意翻开书本,养成读书的习惯。

    越是像没有苍蝇一样忙乱、焦虑,才越要在书里寻找方向和道路。

    如果每个人都活成了空心的机器,她不认为这样的教育能有什么未来。

    语文教育不就是在理智之上培养性灵吗?不就是在冲刺当中让人学会拐弯吗?

    人总不能只管跟着别人跑,而把自己弄丢了吧?

    语文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