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曹叡 » 第17章 赵李氏父

第17章 赵李氏父

    私自配婚民户的女子已被遣返回家,不日就会将她们配给新的人家。已经生育了的,子女也不能幸免,被一起带回去。

    到时会连同她们的母亲一起,嫁到第二任丈夫家去。

    赵李氏的父亲左等右等,等不回来女儿,还以为她也死了,正在为此伤心落泪。

    他可是知道好些个嫁出去的女子,为了不被遣返,趁官吏不备一头撞死在墙上。光他知道被叫去认领尸身的军户,就有不下三家。

    赵李氏虽是女儿身,却也是他含辛茹苦养到大,如今人说没就没,他这做父母的如何能不心痛?

    曹叡一行人到的时候,李父正在门前的空地上用斧凿做房梁。孙儿孙女已经四五岁大,继续与父母同睡一间房多有不便,所以李父打算再搭两间房。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李父今年还不到五十,还在征调年限内。建安十七年,随军南征孙权时伤了腿脚,无法继续服役,故而被免于征调。

    所谓世兵,即世代皆兵。李父腿脚不便不能从征,便需要由他儿子接替。

    长子去了汉中,次子去了襄樊,现在都还没回来。家里只剩一个幼子,这会儿正和母亲、两个嫂嫂以及几个侄子侄女在地里干活。

    李父削几下房梁,就要放下斧凿,用衣袖抹眼泪。不知不觉,衣袖已经湿透,双眼也哭的红肿。

    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甚至连女婿来了都没察觉,直到赵肥走到他近前跪下行礼才看见。

    见女婿独自登门,心里咯噔一声,手中的斧凿也掉在了地上。李父顾不得去捡,抓住赵肥的肩膀追问女儿的情况。

    赵肥并没有急着解释,而是先将曹叡一行请到屋中。又站在门口向外张望了几下,确定没旁人后才对老丈人和盘托出。

    “丈人,昨日确有本乡游徼前来拿人,但蕙娘并未被带走。”赵肥压低着声音说道:“也算我和蕙娘命好,遇上贵人登门借宿。贵人见我俩可怜,将蕙娘救了下来。”

    怕老丈人泄露消息,给曹叡带来麻烦,赵肥又叮嘱道:“丈人你只当蕙娘去了便是,千万别说是被贵人救了。”

    李父不是没有见识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是以当他得知自家女儿被贵人救了后,放下心来的同时也明白了女婿方才为何会那般谨慎。

    得知女儿没事的消息,李父脸上才看见笑容,笑着说道:“女婿放心,蕙娘的事我谁都不说。”

    将老丈人安抚住后,赵肥又介绍起了曹叡的身份,小声道:“丈人,这位就是搭救蕙娘的贵人,夏侯公子,乃是夏侯大将军之孙。如今游学四方,正好路过我们万年乡。”

    李父见过最大的官也才部曲督,知道屋中贵人是当朝大将军之孙后,立刻跪下磕头,感谢贵人的救女之恩。

    “李翁请起。”曹叡亲自扶起李父,又吩咐赵肥扶李父坐下。

    赵肥闻言,扶着自家老丈人坐在一个木头墩上。见曹叡还坐着,有些不好意思,忙从墙角抱起一个稍微干净点的木头墩。

    用衣袖用力擦了好几下后,才请曹叡入座。“公子坐,小的已经擦干净了。”

    曹叡没有推辞,一屁股坐了上去。

    等曹叡坐稳,赵肥向老丈人道明几人的来意:“丈人,夏侯公子想了解了解军户的情况,等会儿会问您一些问题,您一定要照实回答。”

    “那没的说,公子随便问,我一定照实说。”

    “那就麻烦李翁了。”

    曹叡并没有直接问李父遇到了哪些困难,而是旁敲侧击,聊起了家长里短。

    先问了句家里几口人,得知李父的孙儿孙女已经四五岁后,便说起了自己四五岁时的趣事,说自己那会儿经常惹得母亲生气,还说自己那时候最讨厌认字了。

    小孩子四五岁时,正是最闹腾的时候,赵父嘴上说着烦,心里却高兴的不得了。“谁说不是呢,几个小兔崽子天天缠着我吵闹。孙儿让我给他们做木刀,孙女让我用泥给她捏条狗。”

    “一日不做就缠着你闹一日,今天被他们阿母带去田里干活了,我才能得一会清闲。”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如忘年交一般,聊了好一会。

    李家的家底也差不多被曹叡摸透了:大大小小九口人,种了一百亩地,其中水田七十亩,旱田三十亩。水田亩产粟米三石,旱田亩产一石半。

    一石等于120斤,汉代一斤约合现代258克,一石就是62市斤,李父家去年一共收获15810市斤粟米。

    不过这一万多斤粟米并非全部归李家所有,其中有六成半需要上交给官府,留给李家做口粮的只有五千斤多一点点。

    这点粮食,只能勉强糊口。改善生活,全靠出征打仗,因为抄掠的财物归士卒自己所有。

    六成半的田税,让曹叡感到心惊。一年忙到头,七成要归别人,剩下三成还得看别人脸色。

    换作是自己,恐怕也会选择逃亡。

    可惜逃不了,朝廷有专门的制度和法律针对军户。一曰错役制,二曰士亡法。

    错役制说白了就是拿士兵的家人做人质,军官也不例外,需要将家眷留在邺城。而士亡法则规定士兵一旦逃亡,全家都要处死。

    这两玩意就是曹叡他死去没多久的爷爷曹操琢磨出来的,现在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苦主在世。

    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

    两人聊得兴起,正午已过都不知道。在田里干活的几个人一直没等到李父送饭,担心出事,连忙回家查看,才发现家里来了客人。

    而李父看到家人回来,才想起自己还没做饭,连忙叫两个儿媳去做饭,还让她们杀只鸡,说要好好款待贵人。

    似李家这等家境,曹叡哪里肯吃鸡?只吃了顿地地道道的粗茶淡饭,好好的感受了一番民间疾苦。

    曹叡尚且只吃了个七成饱,更别说许仪几人了。李母还要去煮饭,却被曹叡阻止。

    留下一匹缣和几匹布后,便带人离开了李家。这时赵肥才告诉李父李母,自己和蕙娘如今跟了夏侯公子。

    李父李母眼中含泪:“跟着贵人好,走了就不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