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曹叡 » 第18章 硕鱼硕鱼

第18章 硕鱼硕鱼

    一行人骑着马,穿梭在田间地头。

    田里,饱餐一顿的军户妻眷重新弯下腰,在地里忙碌,如照顾自己孩子般,悉心照料着茁长成长的粟苗。

    田埂上,老妪则提着饭盒,步履蹒跚的往家赶。她们还要回去织布,给家里人准备晚上的饭食。

    看见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吏,她们会下意识的低着头,将道路让开。

    曹叡从一个老妪身旁经过,只见她白发丛生,满脸皱纹,躬身控背,不敢抬头看自己。

    一双手粗糙无比,指甲盖里还嵌着黑泥,显然是做惯了农活。

    身上的衣服看不见一块完完整整的好布,到处都是补丁。脚下更是踏着一双破破烂烂的草鞋,连双像样的布鞋都没有。

    卖盐的喝淡汤,编凉席的睡光床。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看的曹叡无比心酸,这就是魏国治下的军户。

    急迫感涌上心头,对权势的追求也变得炽热起来。

    只见他双腿夹了下马腹,赶上最前面的许仪,问道:“廷垣兄,几百年前,有一个叫陈涉的人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说这话是对还是错?”

    许仪思索了片刻,答道:“应该是对的吧。家父以前不过一乡野豪强,无官无爵。蒙大王恩典,得拜中坚将军,受封安昌亭侯。”

    “可见侯和将并非是天生的,相须有安邦定国之才,也可后天养成。”

    “至于王,仪不敢说。”

    经过两汉四百年的宣传,昭昭天命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班彪曾作《王命论》,直言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高帝能成其事,皆因天命在身。其兴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如今除了刘姓诸侯王,就只有一个曹姓王,让许仪如何敢评?

    “可廷垣兄你生在侯爵之家,生来便注定是列侯,这不就是有种吗?”曹叡反问道:“再如我,哪怕再不济,也不失一县侯之尊。日后我有了子女,就算他们不成器,一世富贵也是少不了的。”

    “再看李翁一家,子子孙孙都是军户。除非建有特殊功勋,否则永世不能转成民户。”

    “这些不都是有种吗?”曹叡反问道。

    “这……”许仪被问住了,不知该如何回答,沉默片刻,问道:“那公子的意思是?”

    曹叡摇了摇头,说道:“我没什么意思。”

    随后又坚定的补充了一句:“我只是想给占天下人口九成以上的黎庶一个机会,一个能向上发展的机会。”

    “哪怕这个机对他们来说会渺茫,至少也能让他们有个奔头。”

    话音刚落,不等许仪反应过来,曹叡挥起马鞭,给马儿来了一下。

    马儿吃痛,向前疾驰。

    许仪见状,不再思索曹叡方才的话,也给骏马来了一鞭,加快脚步追赶曹叡。“公子,不去别家打听了吗?”

    “不去了,看着难受,且随我去河边散散心。”曹叡头也不回,只管策马向前。

    沿着沟渠一路走了二十里出头,水面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里地势平坦,水流并不湍急。

    河堤两岸,弯七扭八的长着不少柳树,垂下的柳枝随风摇曳。河面上停着几艘小船,渔夫们已经将渔网撒下,正在拽着线慢慢往回拉。

    网快收完时,水面溅起一片水花,有大鱼在网中奋力挣扎。企图挣脱渔网,重新获得自由。

    一条大鱼挣脱开来,摆摆尾消失的无影无踪。痛失大鱼,看的渔夫一阵懊悔,只能抓紧把网收回。

    随着网越收越紧,溅起的水花越来越多。只可惜剩下的鱼力量不够,挣不脱大网束缚。反倒是越挣扎越无法脱身,一如岸上辛苦劳作的军户。

    “还有不少鱼。”

    “还有不少鱼。”

    曹叡隐约能听见船上渔夫兴奋的叫喊声,马鞭一指:“廷垣兄,将鱼买下来,今晚喝鱼汤。”

    一众护卫站在岸上,大声呼喊着渔夫,说自己要买鱼。渔夫们听到声音,迅速将网全部拉上船,撑着竹篙慢慢悠把渔船划到岸边。

    为首的一人道:“贵人要如何买鱼?”

    曹叡从怀里掏出半块金饼,径直扔向那人,问道:“全部买下来,可够?”

    那人接住金饼掂量了几下,又放嘴里咬了一口,确认是真金后连连点头:“够够够,还有多哩,就是把船买下来都足够了。”

    金饼一汉斤一个,合市斤250g。半个金饼就是125g,放到曹叡穿越前能值六七万。现在也能换5匹缣,换成五铢钱足足有一万。

    一万钱是个什么概念?几百年前的高皇帝只凭一句“贺钱一万”,就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吕后。

    即便如今的一万钱购买力不如高帝那会,但买下一网鱼和几艘木船却绰绰有余。

    那人又问道:“贵人住哪,可要小人送到府上?”

    “不用了,你们不如趁现在天色尚早,拿着钱去换几匹布,给家人做一身新衣服。”

    几人得了钱,自然对曹叡感恩戴德,纷纷祝他公侯万代。

    说话间,已经有人将鱼从网中抓到了岸上。又有两人寻了一把茅草,放手中搓捻了几下,搓成一根细绳,穿过鱼鳃系了个活结。

    这一网收获确实喜人,最大的一条鱼,怕是有四五十汉斤重,还有七八条十几斤的,再小的没去数。

    将鱼全部系上草绳,几人又是对曹叡不住的感谢,最后才拖着船和网回家。

    曹叡翻身下马,用匕首将系在小鱼身上的草绳全部割断。又呼唤许仪等人,让他们将上百条小鱼全部放回河里。

    许仪很不理解,他完全看不懂曹叡今日的所作所为,但还是依令行事,放生全部小鱼,只剩下几条大鱼。

    看着小鱼重回水中,欢快的游走,曹叡叹道:“走吧走吧,愿你们这一行如鸟上青天,鱼入大海,再不受渔网之祸。”

    回头又看了一眼岸上摆尾的大鱼,道:“硕鱼硕鱼,无食小鱼之食。”

    “你能长这么大,也不知道抢了多少小鱼的口粮。今日遇到我,算你倒霉。”

    说完翻身上马,调转马头,向赵庄方向赶去。

    “廷垣兄,将大鱼带回赵庄,晚上做汤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