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残剑仙祖 » 第三章 入太清

第三章 入太清

    李桐自逃离了李府,片刻也不敢休憩,日夜兼程走了两日,甚至混入了流民之中才从乾国边境悄悄混入了坤国境内。期间还遭遇了一次流匪一次官匪,前者如梳后者如篦,先把流氓财货劫走,然后还要杀良冒功。

    也是李桐有剑中残魂相助,才勉强躲过劫难,到达了坤国的边陲小城之中。用从银盘上掰下的碎银角子进了城,李桐找到家客栈,拿出片金叶子租下了上好的客房,再打上一盆香汤洗浴。

    等到李桐梳洗完了,刚好门外传来了小厮的声音:

    “这位爷,您让我代买的衣物我给您送来了。”

    李桐取来棉布裹在下身,打开门抓起那两套新衣。衣服摸起来材质平平,看来自己给出去的银角子是被昧下了不少。

    可是李桐全然不在乎,将换下来的那一团脏衣服塞进小厮手中,再弹出一枚银角子出去:

    “替我丢掉。”

    “得嘞爷。”接过银角子的小厮眉开眼笑,全然不在意手中沾泥的恶臭破衣:“您好生歇着,等会儿我把饭菜给您带上来。”

    就在等候吃食的时候,李桐开始思考起了未来之事。逃亡路上那位名为尘老的老者多次给自己解释了那枚仙门令的来源作用,令牌出自太清仙宫,并非一般的小宗小派,而是玄门魁首的三清名宗之一。

    这太清仙宫尤擅长剑法雷法,玄功精深,若能拜入其中定然是天大的机缘,长生久视也是不无可能。

    只是这令牌定是因李家祖上出过仙人,并且这仙人有大功于太清,这才能颁下一块能让后人直入仙门的信物。

    而怎么冒充它的原主就是个问题了。

    与李桐关系最好的青衫童子出现在梁上出言:“这还不好办,就说你是李家分支,自小随父闯荡江湖,家父死后才将这枚令牌传予给你。”

    “这般真能瞒过仙人?”李桐愁眉紧皱:“长生之人,又有几人智短?这样说真不会被人看出端倪。”

    “正因为智超凡俗,所以才不会对凡俗之事多做思索。”童子从梁上飘下,看着门外小厮端进蔬果饭食,嗅了嗅皮薄肉润的荷叶鸡,不由得叹了口气:“仙凡之别,不啻与云泥,仙人哪儿有心思细究你一介凡人的经历。”

    李桐撕下一块鸡腿狼吞虎咽起来:“那万一能他掐会算,算出我不是仙门令主人呢?”

    “这不需你费心。”

    李桐和童子转过头去,刚刚发声的尘老正闭目盘坐在铺上,好似刚刚说话的不是他一样。李桐摊了摊手,童子也微微吐舌,两人挤眉弄眼了会儿,童子见吃不上桌上佳肴,遗憾的消隐于残剑之中。

    “三日后,寻一山岳,登高而待。”尘老言毕,也如烟般消散。

    只留李桐一人在屋内惴惴不安。

    ......

    三日后,李桐在城外寻得一人迹罕至的山岳,花了半天时间登往高处,随后按照尘老所言盘坐于崖边青石之上,五心朝天。清风徐来,云卷云舒,而膝头仙门令却越发温热,到最后竟发出清光兀自飞起,悬于半空之中。

    李桐心中忐忑,知道接下来便是要决定命运的时候,不由得掌心出汗,龙骨酥麻至颈。突然林叶窸窣,风起拂面,李桐下意识一眨眼,睁眼之时面前不知何时已经出现两位白衣仙人。

    李桐连忙起身作揖,侍立一旁,目光却偷偷打量着两位仙人。

    于前者生是一国字正脸的中年道人,留有长须三道,神色不怒自威。后面则跟着一鹤发童颜老道,目有星辰,面有霞光。两人皆身姿缥缈,凌然出尘,好一副仙风道骨的做派。

    那中年道人踏云而来,落于李桐身前,抬手向着仙门令虚握,悬于半空的令牌立刻便到了他手中。他略一摩挲,微微点头:

    “李家后人?嗯,李正阳师叔三十年前寿尽了,没想到居然还有后人,不过你既然持有仙令,太清自然会将你收入门墙。”

    李桐心中一喜,这李家先祖居然已然亡故,这下也不必怕进了太清被原主指认,顿时再一作揖:“谢过仙长。”

    可这几乎不动声色一喜却被那中年道人察觉,只见他眉头微颦,语气也从刚刚的平淡变得严厉起来:“乃祖寿尽,你喜什么?”

    李桐吓得一哆嗦,顿时背心一凉:“小子喜的只是能够修仙寻道,没有不敬祖先之意。”

    中年道人疑心既起,又怎会因李桐一言而盖,他立刻从袖中拿出卦盘,掐指卜算起来。李桐内心惶恐不已,但却强作镇定,不露出心虚样子。那卦盘在中年道人手中运转如飞,却始终不曾停下,渐渐地,他的眉头拧作一团,口中更是轻咦。

    而近在咫尺的两位仙人包括李桐没有察觉,在李桐身后的尘老和中年算子也在连掐指诀,和那道人争锋相对争夺天机。

    半柱香的时间过去,中年道人手中的卦盘终于停下,而他也算出了李桐因果。他深深的看了眼李桐,迈步间转瞬间来到他面前,不等他反应便一把抓住其的手腕。

    这一抓,他反而更加疑惑,连三缕长须也飘飞起来。

    “奇怪奇怪,卦象晦暗,因果不明,灵根资质下乘,倒也不像是别派的细作。”

    李桐此刻是丝毫不敢动弹,尽管对方没有没有使上半分劲力,但他浑身每一根汗毛都告诉自己,只要自己有任何异动自己都是十死无生。

    “既然如此...”中年道人松开手后沉吟片刻。

    李桐低头,不敢动弹半分,只等对方做出决断。

    “...那便一掌杀了罢。”

    李桐身形剧颤,几乎要软倒在地,可心中愤懑无奈又涌了上来,硬生生支撑住他的脊梁。到底是修仙之界,凡人性命在乱军中都是朝不保夕,更何况对修仙者而言呢?

    不过蝼蚁罢了。

    怅然太息一声,李桐终究没有拔出腰间短匕试图与仙人一搏,只引颈就戮。

    “不妥吧,子甫师侄,我们乃玄门正派,怎能无故杀灭凡人?”这时旁边一直不曾言语的老道却在这时开了口。

    “师叔忘了五十年前蛮火五圣山的弟子混入我太清,偷取功法,杀我宗门弟子之事了么?”名为子甫的道人坐掌已掐出雷诀,掌心青雷闪烁:“仙门令百年不得一见,命格卦象混乱之人万中无一,怎么就恰好撞在一处了。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老道长叹一口气:“生杀乃六欲三毒,师侄到底是颠倒执著。也罢,我司管的玄宝院近来再招收养剑童子,既然他天资不佳,倒也恰好走这条路子。便是出了事,我一人承担即可。”

    子甫道人思索了片刻,最终还是松了口,向着老道行了一道稽:“既然是师叔要求,子甫也无话可说。”

    “你自回返仙宫,我带着童子后来。”

    子甫再再行一稽,掐诀唤来霞云,刹那便消失在李桐视线之中。那老道目送自家师侄离开,才转身向李桐言语:

    “我这师侄五十年前有亲友丧生在那场事故中,后又修习剑道出了岔子,在接引弟子之事多有偏激。”那老道淡然一笑,言语轻柔,将心有余悸的李桐唤回了神:“你叫我徐仙师便好。”

    “多谢徐仙师救命之恩。”李桐知晓自己是死里逃生,对面前救命恩人就要行大礼,却被徐仙师挥手托住。

    “玄门修道人,不讲凡俗礼。”言罢了,徐仙师从袖中置出一叶玉色仙舟,指诀一掐仙舟迎风而长,变得足以容纳数十人乘坐。

    待到李桐登上仙舟,飞到船头的徐仙师再一掐诀,舟后枝条顿时骤长,化作颗翠白玉树,只见树上流光四溢,淌下幻霞彩云,托起飞舟腾空而去。

    片刻间飞上云端,周遭云海如陆,烟丝萦绕,美不胜收。

    李桐两世为人,也未曾见过如此妙法,不由得心生向往。见李桐满脸慕羡,徐仙公便在船头解释道:

    “修士飞行虽快,但罡风逼人凡人承受不得,只能以这代步法宝接引。你也是有仙门令,若是普通弟子少不得要乘车坐船,花上几个月才能到达太清仙门。”

    李桐盘坐在蒲团之上,心里好奇:“若是乘坐这白玉舟,又要多久才能到达太清仙宫呢?”

    “我太清仙宫在这乾国与坤国居中交接处,离此处倒是不远,半日便到。”

    李桐虽然说不曾出过远门,但也算是和往来游商了解过外面的世界,从未听说过在乾国坤国交界处有何名山洞府,况且太清这等玄门大派,山门所在之处竟从未有人提起过。

    提及到这等疑问,徐仙师也是连连摇头:“你且耐心等待些时辰,便可知晓。”

    李桐闻言,只得按捺下心中好奇。也不知过了多久,突闻徐仙师说了句坐稳,随后飞舟骤然上升,周遭穿过团簇云层,直到天穹之上。李桐被缭绕重雾迷了双眼,等云霞散去,眼前之境不由得让他瞪大了双眼。

    云端坐落五方城阙,以金玉饰之,城楼叠嶂,高万仞。期间缀有亭台楼阁,星阶霞桥,碧树瑶池,仙鹿神鹤。绝顶有龟台,台上奇花四序而盛,渊沉落归墟,墟中清汉飘摇其坠。城间以十二楼通,楼上书有金箓万道,耀万丈周天,大道希音,比比其中。

    李桐此刻只觉飞舟如一枚浩渺小叶,飘荡着停在那万丈天门前,抬望眼,门上书有道韵四字。

    太清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