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残剑仙祖 » 第四章 养剑经

第四章 养剑经

    仙舟停在门前,门前一左一右伫立着两名金甲护法神将,其法身足有八尺,按此界计量标准来算近乎三米之高。加上一身厚重道甲,以李桐视角来看与小山也无异了。

    左神将手持三尖两刃金戟,右神将抱七星偃月法刀,皆作怒目状。等到徐仙师从舟上走下,两位神将才强自缓和了神色作揖行礼:

    “徐仙师。”

    “徐仙师,可是带弟子回来了?”

    徐仙师招来李桐,也是让神将混个眼熟:“不错,新来的养剑童子。”

    两位神将本来对徐仙师独自接来的李桐还颇有慕羡神色,听到是养剑童子突然又神色一变,化作了一副惋惜表情。李桐看在眼里也是疑惑万分,碍于徐仙师在旁也不便多问。

    寒暄了两句后,徐仙师领着李桐一路走走停停,介绍周围是何处地方。不多时,两人便来到了一处竹林处,李桐环顾着四周坐落的竹舍,似乎已经住满了不少与他年纪相仿的道童。

    “这里就是玄宝院下的剑童舍,巽六房还有一个空铺,你便去那里住下吧。”徐仙师遥指一方屋舍为李桐指明:“等候便有杂役给你送来东西,既然入了仙门,定要好生修习,莫要携带!”

    李桐也学着行了个道稽:“谨遵仙师令。”

    “去罢。”徐仙师言罢,人已然消隐无踪。

    李桐按着徐仙师所指找到自己屋舍,其中内饰颇为雅致,只是没有床铺只有三张蒲团,其中两个已有人盘坐其上,正在吐纳呼吸。李桐走进到了那个空着的蒲团之上,打坐两人也浑然无我,丝毫没有在意他的存在。

    耐心坐了一盏茶的时光,李桐才听到了门外有人踏上竹阶的声音,不多时就有三名穿着灰布袍子的杂役鱼贯而入,手中各自端着木质托盘在李桐三人面前放下,而在李桐面前那位杂役还放下了一个包裹。

    此时打坐的两人才睁开眼,注意到了到来的李桐。其中一人只是冷冷瞥了一眼李桐,便端起了木托盘中的小碗灵米草草刨入口中,再端起旁边的玉白汤一饮而尽,随即继续开始打坐修行。

    而在李桐旁边这位却显得热情了些,主动向李桐打起了招呼:

    “嘿嘿,新来的?”

    李桐拱手:“正是,在下李桐。”

    “我叫白渡,旁边那个冷脸的叫谢茂。”白渡端起灵米开始进食,同时拿起木箸指着李桐的包裹:“里面有本功法叫养剑经,咱们这些养剑童子都要修习这本功法。不过先吃饭吧,吃完修炼事半功倍。”

    李桐初来乍到,自然是依言照做。他先是端起那剔透灵米吃起来,这米无色无香,进口时却化为甘露润泽五脏,虽说不上难吃,但也是寡淡无味。食完灵米后李桐再端起那玉白香汤尝了一口,没料想这汤却是鲜甜无比,令他唇齿生津。

    吃喝完后,李桐只觉的浑身泰然,神清气爽再无半分饥饿之感。转头看向白渡已经开始修行,便打开了那个包裹。

    里面装着一套白渡和谢茂身上所穿的那种青色道袍,还有一份证明他太清身份的度牒,和一本线装的书本。李桐三下五除二换上道袍,将度牒塞进袖袍中,然后平心静气看向那本书。

    书的封面上写着《养剑经》三个字。

    李桐伸手翻开书封,手指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毕竟他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到了仙家功法。很快他的激动就渐渐淡去,逐渐沉浸在了这玄门妙法之中。

    书中内容不多,李桐花了一刻钟的时间便已经读完,其中讲的也够详尽,甚至还画出了图解,生怕有弟子学不会看不懂。养剑经分为三篇,前篇为【炼鞘】,中篇为【敛剑】,而后篇则为【养锋】。其中前篇最为简单,只有区区数百字便涵盖修习之法。

    李桐确认了一番,再在心中默念了一遍,随后就依照书中描述开始感炁。在努力了一会儿后,李桐才明白了为什么白渡告诉自己先吃饭再修炼,因为他明显的感受到了刚刚进食的灵米仙汤化作了一缕玄虚之物。

    在生出这一缕炁感之时,周天游离的炁也便可以“捉摸”了,李桐按捺住心中欣喜,开始依照养剑经上的方法吐纳呼吸,并用意识控制吐纳的炁随着经书记载的经脉路径运行。

    心神内敛间,李桐陷入浑然无我无物的状态,等到真炁运行了一周天,睁开时已经到了夜间。面前是杂役不知何时已经端来的晚膳,照旧是一份灵米和一份仙汤,李桐边端起来进食,边开始回忆刚刚修炼时的收获。

    功法第一篇被称为炼鞘实乃名符其实,真就是把人当做剑鞘一般用炁锤炼,该说不愧是玄门修行法,货真价实的是从最基础的性命双修开始。真炁入了自会阴起过奇经八脉,终到至阳穴,一路上如跳珠撼玉,寸寸淬炼筋骨皮肉。

    李桐微微握住拳头,感觉自己的气力确实强了些许。只是修炼半日不到便有如此效果,当下他便速速解决完了面前的吃食,再一次投入了修行的之中。

    这一晃,便是月余过去了。

    李桐在这些时日里也算是修炼不辍,也算是将炼鞘篇修习了个圆满,浑身劲力已然是超脱凡俗,开碑裂石不在话下。身躯虽谈不上刀枪不入,但已然是强过凡人太多。

    这便是仙凡之别,仅仅是本入门功法的入门首篇,修行之后也可拥有那些武学宗师修炼终生不可企及的健体。

    在修行之余李桐也开始疑惑起来,自己被那子甫道人评价为灵根资质下乘,可即使是这样也有杂役每日为自己奉上仙食,更是可以不用关心其他事,一心修炼养剑经即可。

    据他打听,那些杂役一般都是要在太清中做杂务个二三十年,才有机会被赐予一部最基础的《守拙录》用以修行。

    横竖想不明白,李桐倒也不再继续纠结,准备开始修行下一步,也就是中篇的敛剑篇。

    这一篇的功法难度于炼鞘篇可就困难许多了,讲究的是引动人出生时的那一缕先天胎息之炁。这也是为什么在此间的养剑童子都年不过十四,盖因过了十四岁,那一口先天真炁便难以回光注想。

    而敛剑篇的口诀比起单纯的运炁,也更希望弟子们先懂得如何磨炼心性,开句便是讲什么澄心神清,不生六欲、灭除三毒,随后才是行炁之法。

    李桐耐心读完,才按照书中所说开始吞炁吐纳。真炁游云蟠龙一般随着他吐纳行过奇经八脉、周身窍穴,最后于丹田中开始感应那一缕玄虚中的先天胎息。

    只是一连七日过去,李桐都未能感应到那书中所说的胎息之炁,这让他不由得有些心烦意乱。所以开篇那段磨炼心性话真不是无的放矢,意识到这点的李桐也开始沉下心思,开始耐心的去慢慢体悟起来。

    如此又过了三日,李桐终于是感应到了先天胎息之炁,随着真炁引动开始从经脉中不断运行。在经脉中运行周天后又回到丹田之中,温养片刻再复而流转经脉。

    如此不断锤炼经脉,让李桐那原本脆弱的经脉变得愈发坚韧。如果说炼鞘篇是让李桐这把剑鞘外壳变得坚硬,那么敛剑篇则是让剑鞘的内部比外部还要坚固更甚!

    如此又过了月余,正当李桐认为自己的修仙之途就应当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走下去时,许久不见的徐仙师带着一群道士来到了竹庐之中。

    说的是要开始养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