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残剑仙祖 » 第八章 外出

第八章 外出

    这一日,李桐刚从修炼完一个周天,便听到竹庐外有嘈杂之声,起身出门去看,院外已是集结了数名苍衣外门弟子。李桐见白渡正与一太清弟子交谈,片刻后回返来,向李桐招了招手。

    “白渡兄,可是要去宗外做事了?”

    李桐出言猜测完,白渡便点了点头。

    “不错,现下养剑童子们各自皆是入了内照境,又习练了剑法,正好由外门弟子带出去习练剑术。”

    白渡言罢,看向旁边的苍衣弟子,向着李桐介绍道:“这位是相元基相师兄,在织造院做些事。”

    李桐看向那胖高的和蔼弟子,先行了个道稽,自介后唤了声师兄。相元基看起来也没甚架子,却是拱手回了个俗礼:

    “白师弟,李师弟,时间打紧,咱还是边走边说吧。”

    说完挥手置出一仙舟,这仙舟虽不及徐仙师那艘神异,其中刻箓云术施展起来圆润程度差了不少,但也算是宽敞。相元基与两人相邀上舟,随即走上船头掐诀,片刻后仙舟飞起,直直往竹庐外驶去。

    “两位师弟稍坐,还得去务役院捎带上四五名杂役弟子。”

    李桐看着仙舟,不由得出言询问:“师兄可真是财阔,居然置办的起仙舟。”

    “师弟哪里的话,仙舟价贵,怎是我这等外门弟子能购置的起的。”相元基掐诀笑道:“这是织造院方便弟子运载人手财货用的,有时要收回院千斤物什,光靠储物袋可装不下。”

    此时白渡也在旁边解释:“这驮舟虽拿来行路是慢了些,但其中储物空间却是惊人,能装数千斤的货物,有些宗门也是靠这种飞舟来收取修仙家族供奉。”

    “所以今日可是要去附近收取供奉?”李桐道。

    “哈哈,师弟初入太清,还不清楚我门之事倒也正常。”相元基先是吐纳换炁一周,随即继续说道:“我太清不比那些寻常宗门,自有黄巾力士代行苦力,自给自足,不需周遭家族供奉。”

    言语间仙舟已经驶入了务役院,李桐修习养剑经后耳清目明,仙舟还未停妥,已经听闻那杂物院偏厢传来嬉笑饮酒作乐声。跟着相元基走进院内,遥遥可见厢房大门敞开,毫不避讳外人窥探。

    其中的杂役弟子已然是放浪形骸,端着酒盅是饮的面色酡红,时不时夹起起盘中熟肉下酒。而在旁侧却站一同样是杂役少年,只是头上顶着铜盆,一动不动似是受罚一般。

    李桐看的皱眉,自他入太清以来五谷畜肉已是不食许久,以免摄入杂气。宗门内饮宴虽不犯戒,但如此放肆三毒五欲却是不该。但今日主事的是相师兄,自己也不好越庖代俎,只得默默站在后方。

    相元基倒是见怪不怪,站在门前清咳两声,等到那些杂役弟子醉眼惺忪的转头过来,先是一惊,随后下意识想要遮挡杯碟。

    “相...相师兄,这...”

    相元基表情也不好看,只是并非是对这些弟子不求上进而不悦:“尔等醉成这样,还能不能使诀采割仙丝。”

    几名弟子皆默然不语,他们酒入肺腑,炁不入骨,若说还能掐诀施法那是扯淡。犹豫了片刻,为首的弟子还是硬着头皮同相元基言语:

    “相师兄,我等虽是不行了,但决计耽搁不了收丝。”

    说罢拉来旁边顶着铜盆的少年,向着相元基几人推荐:“这小子摄物诀炼的炉火纯青,远在我们之上,隔壁还有个正在休憩的童子,他二人一道已经足矣。”

    “你可莫要哄我,耽误了院里的事,你可承担不起!”

    那领头人连道不会,同时将少年狠狠推出,少年虽然面上紧绷,但还是低眉掩盖眼神中的愤恨,向着李桐三人行了一礼。

    “也罢,你叫什么名字。”相元基看向那少年。

    “弟子林圳。”

    “你去把你同门叫醒,来院外飞舟汇合。”说罢,便带着李桐两人离了院子。

    走出院子,不等李桐发问,相元基便先一步开口解释起来:“唉,这些弟子虽是修了炼炁法,但苦于天资不足,在务役院蹉跎数十年,早就被磨平了心气认命了。”

    说完自嘲一笑,倒也没甚么责怪的语气。

    李桐犹豫道:“我看那林圳却是被他们排挤?”

    “偶有鹤立鸡群之人,不足为怪。一群庸才,若是见到天资强自己甚多反倒不敢起怨怼之心,就怕也这种不上不下的...”相元基摇头叹息:“还是机缘不足。”

    李桐听出了此中意味,如若他没有仙门令,自然也同这林圳一般境遇,看白渡和其余养剑童子谈吐行事,也都像是出身不俗的世家子。

    正思索间,林圳也寻来了一名睡眼惺忪的弟子,向着相元基一拱手。几人一同登上了仙舟,云雾弥漫载着众人离了院子。等到往仙宫外飞去时,相元基才开始说起正事:

    “白师弟、李师弟,若只是采丝之事本是劳烦不到两位的,织造院内养了不少玉蛁秀蛛,在院内便可采收。谁知十几年前那蛛母产了幼蛛,有弟子看护不严溜了数只出去,若不是有修仙家族说是有采药人上山被其捕食,仙宫内还不知晓此事。”

    “若是要灭这妖物,我等却是没带趁手家伙。”李桐转头看了看白渡,见他也是探手无奈:“况且我们也是第一次对敌,也不晓得那秀蛛有何本领。”

    “门内既然派遣你二人,自然是备好了武具。”相元基未掐诀的那只手一摆,两把紫竹剑就落在了李桐和白渡膝头:“至于那玉蛁秀蛛也不是什么棘手的妖物,无非所吐丝线坚若金铁,等闲斩击撕不开罢了。二位都身怀剑胚之炁,加上为兄也会在旁掠阵,不足为惧也。”

    李桐得此保证,自然也放下心来。仙舟悠悠,迎正阳而沉朝霞,片刻后破开云海,直直往山间行去。

    划过朦朦天霜,掠过万年寒峰上的青柏,一阵弥萦的雾气后,眼前是骤然开朗的山涧和亭寨。如剑般的石峰将天幕白雪隔断在外,让这片苦寒之地也有了盎然绿意之域。

    很快仙舟就停在了一处山城之中,城中青瓦白墙清幽动人。微湿的石砖小路像是刚经历过一场寒雨,沥沥的散发着尘土的气息。两三总角孩童拿着纸糊的风车欢笑而过,映衬着远处叫卖声。

    据相元基介绍,太清仙宫虽自给自足,但时有附近的崇道散修自行采办供奉,不求回报,以成习俗到祖辈相传。

    后来太清道人感其诚心,每有人送来灵米灵草,多以丹药符箓回赠。太清赠丹药珍且稀,若是能转手卖予,不但能抵灵材之资,还能有薄有收益。符箓也不吝材质,一张上好符箓甚至能家传三代,做镇家宝箓。

    如此经过千年时光,山下聚落而成镇,又扩建为城,城上民风多受道学熏陶,淳朴而淡欲。几家旧时散修也成了修仙世家,虽然也有兴衰更替,但无论是谁得势,都会先把持主向山上供奉的资格。且每三年选灵根资质上佳道童入山修行之事,也由这些主事家族统一调配。

    相元基刚收起仙舟,远处便有两三修仙之人急速飞来,见几人身着太清道袍,连忙落地行居士礼,为首管事也是恭敬下拜:

    “在下黄霭,恭迎仙宫诸位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