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愿我们跑赢时光 » 第11章 心悦诚服

第11章 心悦诚服

    陈笛迟迟没有回答陆绍晖的问题,而他也没有再问过她,但两个人的来往交流并没有少。放假离沪陆绍晖自然周到地送站,开学返沪他也去火车站接,还要了陈笛家的电话号码,假期里给她打了好几次电话,聊家里怎么样了,见到外公外婆了么,他们身体怎么样?过年湖城都有什么习俗,看不看春晚,打不打麻将,除夕吃什么,初一吃什么。他也讲了自己老家绍兴的各种习俗,还约陈笛暑假去绍兴玩。说起绍兴的越剧,陆绍晖更是兴致勃勃,电话里他竟随着自己电视中正播放的越剧唱了几句梁山伯的选段,那是尹派小生尹桂芳的代表作,陆绍晖竟也模仿得柔糯婉转,颇有那么回事。陈笛在电话这一端都听醉了,连连夸赞,甚至膜拜。

    陆绍晖笑笑说,“献丑了,主要是你不在我面前,我才好意思唱,否则你又要笑话我了,你的嘴,嗯,像刀子,不,是笛子,一支笛子好多张嘴,我可招架不住。”

    “那当然,还好我是笛子,要你也是笛子,七八张嘴一起唱越剧,那不就乱了,那就不是美妙的传统艺术,而是灾难了。”

    哈哈哈,哈哈哈!两个人对着电话傻笑。

    陈笛只管放肆地笑,全然忘记了家人都在关注她。好几次了,有个男同学打电话找陈笛,陈笛每次都特别积极踊跃地跑到客厅接电话,一聊起来总是说很久,又是说,又是笑,开心得不得了。爸妈在厨房里小声议论,猜测陈笛是不是谈了男朋友,弟弟也插嘴,凑趣。最后三个人决定审审陈笛。

    “姐,你男朋友在哪啊?怎么光给你打电话,也不来我们家玩玩。”弟弟沉不住气,第一个开口。

    陈笛错愕,“什么男朋友?我哪有男朋友?”

    弟弟自然不信,“别装了,每次都是这个人打电话,不是才怪。”

    妈妈也跟着说:“谈了就谈了,研究生了,不用藏着掖着。”

    陈笛强调说:“我没有,这个人就是我的同学,不,校友,比我大一点。”

    “校友也挺好啊,大一点成熟懂事。说说看呗,这个男生的情况。”一直没有作声的爸爸也沉不住气了。”

    陈笛被家人围猎式的盘问搞的很无奈,反复强调没有男朋友,但最终还是说了一点陆绍晖的基本情况:绍兴人,比我大四岁,博士一年级,专业一个大类,人挺好,长得白白净净,中等身材,性格温和。

    “他一定喜欢你!要不然总是打长途电话干嘛,多贵啊!”才上大一的弟弟对这个相当敏感。爸妈也用探寻的目光看着陈笛,等着陈笛回答。

    “算是吧?他说过想追我的。”

    “那不就是了!”弟弟说,这不就是表白了么?

    “你怎么想。”爸爸抢着问。

    “我,还没有想过,没有回答他。”

    “慎重点没有错。”爸爸说。

    妈妈却说:“听上去这个男生不错啊!你怎么想的。”

    陈笛没有回答。实际上她也真的没有答案。认识陆绍晖以来,相处很愉快,没有觉得他有什么不好,但好像和男朋友联系不起来。

    见陈笛不作声,爸爸想了想说,“如果这个小伙子真的不错,主要是人品,你可以尝试一下嘛!”

    “就是,不要错过机会。女孩子,研究生,也不能光读书,那个男孩子,博士生,也不小了呀。”妈妈也在旁边接续洗脑。

    “人品,挺好的。”陈笛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回答父母的问话。这是她对陆绍晖最最肯定的地方。

    “姐,那你还等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见你谈个男朋友,小心耽误久了,没有人要。”弟弟推着陈笛调侃她说。

    陈笛捶了弟弟两下说:“心急的话,你自己找女朋友呗,管我呢?”

    的确,陈笛长到快22岁,居然没有谈过男朋友,这简直不可思议。爸妈说她心智成熟太晚,不开窍,外面则有人说她看上去漂亮活泼,骨子里却是书呆子,一心要追求学历事业,也有人说家庭条件好,眼光高。只有陈笛自己知道这些说法都不对,不是她不懂男女之事,也不是只爱学习,更不是眼界高,谁都看不上。她只是觉得没有遇见心里希望的那个人。那个人什么样子呢?原本陈笛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高中那些追求她,给她写情书,塞纸条的男生,在她眼里都太幼稚,不成熟。她和夏玉敏说过希望男朋友比她大几岁。夏玉敏笑着说,基本全年级男生都没戏了。到了大学,高年级的男生都是比她大几岁的,而她看着那些请她看电影,跳舞,写情书的学长,又觉得他们一个个气质太过阴柔,长得白净秀气,缺乏阳刚之气。对,阳刚之气,硬汉,英雄,这好像就是自己从情窦初开到现在,对男朋友的幻想标准。要个子高,眉眼气质要刚毅,要挺拔,要爱运动……

    大概就是这样吧,画像有点模糊,又好像边界清晰。陈笛心想,如果按这个幻想中的标准来评定陆绍晖,那好像差的有点多。陆绍晖目测最高有1.75,并不强壮,也没有见过他运动,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和刚毅两个字完全不搭界,性格也有点像温吞水,更何况他皮肤白皙细腻,圆圆的脑袋上长着圆圆的眼睛,再配个粗框眼镜,天生一副娃娃脸。这些和陈笛预设的那个男朋友形象大相径庭,所以尽管半年来与陆绍晖相谈甚欢,对他的印象也很好,陆绍晖也算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但陈笛就是难以把他和脑子里的男朋友三个字对上号。

    研一下学期,陈笛和陆绍晖再没有同堂上课。但专业讨论和学术活动还是会碰上。食堂里也会,陆绍晖常常大方地端着他的饭盆走过来坐在陈笛身边。下个学期研一的学生都要进行课题开题,在此之前先要完成文献综述。陆绍晖经常问她的进展,偶尔也给一点建议。陈笛也会把他的建议用于综述报告中。

    有一次,陆绍辉说:“不介意的话,把你的综述拿给我看看。”

    陈笛就把自己写的报告拿给他。谁知他又说:“这是文献综述,你把阅读过的文献也一起给我。”

    陈笛瞪大了眼睛说:“这个你也要看,多费时间啊?”

    “当然。”陆绍晖斩钉截铁地说。陈笛第一次看见他如此严肃的表情。

    “可是,”陈笛说,“我阅读的文献特别多,满满一大摞子,都给你,很重的啊!”

    “没事,我去你那里拿。”陆绍晖满不在意地跟着陈笛去她的实验室,找了两个马夹袋把两大落子陈笛复印的文献搬走了。

    过了几天,陆绍晖又带着这些东西来找陈笛。对着这些文献和陈笛的文献综述报告,一一帮她分析。他说陈笛的综述做的很全,文献检索的特别细,特别全,分门别类也做的好,文献综述报告整体框架也完整,合理,陈笛手写十几页的稿件整齐又干净。这些话陈笛听得美滋滋的,差不多也是她的导师粗看陈笛报告时给出的反馈。而且令陈笛感动的是他把陈笛的综述报告和复印的文献全部仔细阅读了。

    谁知道陆绍晖很快又转了画风。“陈笛,我问你,目前,这几种研究方法,哪个最好?哪个适合你用?”

    “我没有想过,各有利弊吧?”

    “那你的综述形成了什么结论,和你接下来要做的研究关联是什么?”

    陆绍晖提了一系列的问题,陈笛没有能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其中最致命的是“逻辑”两个字。文献综述,自己的立项方案,开题报告之间的逻辑是什么?陈笛的脸越来越红,她不敢正视一向温和儒雅,任她随便调侃抬杠的陆绍晖。她从来没有如此汗颜。之前和导师讨论过课题,她以为自己思考,设计得很合理,很成熟,在老师面前也说的头头是道,老师都没有多少异议,允许她做做看,不行就及时调整。而现在这个比她大几岁的博士生竟把她的这一套东西批的体无完肤。

    陈笛好像是重新认识了陆绍晖。她说不出是害怕,敬畏,还是隐隐的佩服,心悦诚服。因为她听得出陆绍晖说那些话并非诚心打击她,而是真正希望她做的好。他告诉她,文献综述不是对前人研究的简单罗列,而是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要拎出重点,淘出珍珠,那就是对自己的研究最有意义的部分,和自己的设计串成线,要有逻辑,要符合科学。最后,他又说,陈笛才是研一学生,能自主独立地写出这样的报告,已经非常厉害了,比自己当年强多了。那时候不会写综述,都是导师手把手教的,他的硕士导师非常严格,他综述引用的每篇文献,导师都读过一遍。

    陈笛听懂了陆绍晖的话,她带着感激,带着崇敬,或者说崇拜的心情对着自己的文献综述狠狠动刀,大刀阔斧,毫不留情地修改,花了好几个晚上才写出了新一稿文献综述。又是十几页的稿件递到陆绍晖的手中,他很是意外,握住陈迪的手满意得要跳起来。陈笛又按这些思路准备了课题开题,开题报告和答辩都非常成功。导师请来的专家们大赞陈笛,羡慕导师招了个好学生,还针对陈笛实验中的材料设备的获得路径进行推心置腹的出谋划策。导师自然脸上有光,说陈笛修改的文献综述和实验设计方案连自己都震惊了。

    答辩结束那天晚上,陈笛第一次去陆绍晖实验室所在的楼层找他,和他分享这个好消息,或者说汇报成果。陆绍晖一激动,就拉着陈笛出去庆贺。两个人都吃过晚饭了,就在校门外一条小马路上找了个路边摊,炒了一盘香辣小螺丝,一盘丝瓜毛豆,煮了两碗小混沌,又开了两瓶雪碧碰杯。陆绍晖的激动好像是余音绕梁,挥之不去,他对着陈笛又夸了半天。而陈笛又说都是陆绍晖的功劳,要不是他慷慨无私的指导,自己哪有那么顺利开题。两个人互相推让着互夸了半天,又相视而笑。

    回校的路上,陈笛忍不住感叹:“大博士,你太让我佩服了,以后你必然是个大科学家,还能当院士,你说是科学院呢,还是工程院呢,你喜欢哪个?”

    “哈哈,我听小硕士的,你说哪个就哪个。”陆绍晖的眼镜片随着街边的灯光一闪一闪,陈笛却好像感觉陆绍晖自己在发光,不觉看得怔住了。

    陆绍晖突然拉住了陈笛的一只手,陈笛也没有挣扎。两个人的脚步都没有停顿,像有默契似的,他走在外侧,她在内侧,他的右手牵着她的左手,谁都不再说话,静静地走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