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最强三代,建文帝靠边站 » 034皇帝是国贼?

034皇帝是国贼?

    明初,有一个让朱元璋非常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江南大批的士族并不买他的帐。

    这个问题怎么来的?

    倒也很简单:在江南士族看来,朱元璋是叛乱分子,元朝才是他们真正的国家。

    为何这帮江南士族不支持“驱逐鞑虏”的朱元璋?

    却去支持“蛮夷鞑子”元朝呢?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宣告大明王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但是当时的江南士族却出现了极端的两极分化。

    一类就是支持新朝,这类人数其实较少。

    一类则是支持前朝,也就是元朝,对朱元璋的明朝完全不感冒。

    根据记录:

    当时的元朝有名的江南遗民诗人就高达85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著名的学者和大儒。

    在当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帮人以遗民自居,表示自己是元朝臣子不对朱元璋效忠。

    要不要来个反明复元?

    别说,朱元璋的后世子孙中还真有这么一位,后续会说到。

    有归隐山林的,有宁死不屈的,甚至还有自杀明志的。

    按照一般认知,元朝实行的是“四等人制”,读书人是“臭老九”。

    不应该对元朝如此忠心,事实恰恰相反。

    四等人制并非一种严格执行的制度。

    这一点历史学家早有公论,事实上元朝从来没有正式的文件说有这么一种“制度”。

    只是在各种方面歧视是存在的,不过这种歧视可不关这些文人学士的事情。

    事实上在元朝百年的历史上,汉人做官科举虽然较少,但是绝非不存在,而且其实还很普遍。

    毕竟元朝的科举时间虽然短,但是并非没有。

    其实元朝歧视知识分子的说法也是长久以来的误解,对于绝大部分江南士族而言,元朝就是需要竭智尽忠效力的“本朝”,也是唯一的“正朔”。

    所谓“言必称本朝,而其本朝则胡元也。

    如果没有元朝,那么他们在元朝所取得的功名也就化为乌有了。

    朱元璋最初北伐的时候,拿出的口号是“驱逐鞑虏”,这对这些遗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毕竟元朝要是伪朝,自己取得的一切成绩也就化为乌有了,所以自然不待见朱元璋的新朝,而要抱残守缺了。

    这也就没办法,朱元璋自然不是士族,而是一步步踩着敌人尸骨上位的。

    也就不可能理解他们维护的东西,如果朱元璋不喊口号,那么如何成为所谓天命加身之人。

    在儒家思维里面,华夷之辨其实永远都是在第二位的。

    第一位的,永远是忠君爱国。

    忠君爱国,就是要忠于君主,爱君主之国。

    儒家思想里面,忠于皇帝是绝对大于其它任何一切的,毕竟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国,哪来的理想信念和“三不朽”的伟业呢?

    没有一个君主效忠,自己的一身才华又如何施展呢?

    当时这帮人还有不少对元朝能卷土重来抱有幻想。

    所谓“白发遗民真可哀,途穷犹望北兵来”。

    颇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风范。

    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对元朝自然也是要坚持“气节”。

    不少人还有沽名钓誉的想法,遁入山里当起了所谓的“世外高人”。

    这些保持着儒家思想的人让朱元璋也是感到非常棘手。

    毕竟没有士族的支持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那始终就是遗憾。

    就像后来的康熙帝,为了让明朝遗民出山相助,不惜开博学鸿词科,让人抬都要抬到北京。

    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士族就缺乏合法性。

    朱元璋其实也做出了一定的妥协。

    比如,朱元璋之前的口号是“驱逐鞑虏”,但是自从夺取了元大都之后,朱元璋就是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如果说自己当年是“驱逐鞑虏”为名反元。

    那么将来后世子孙不也可能被人拿出其它名义反抗吗?

    且自己这样做,直接就把江南士族都得罪光了,实在不明智。

    朱元璋的想法突然开始转变,当有臣僚称元朝为伪朝的时候,朱元璋立刻表示:

    “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同时朱元璋大幅度修改《元史》,主要从三个方面:

    一、朱元璋将红巾军等写作“贼”,朱元璋是灭贼平天下,正所谓“取天下于群雄之手。”

    二、隐去了朱元璋效力于龙凤政权的事迹,当然韩林儿死的事情也一并隐去了。

    三、把朱元璋对元朝的作战给隐藏了不少。

    朱元璋完全就是一个元朝守护神,不小心就把元朝的天下给夺了。

    可能是历史的轮回,当年的清廷对于这种说法也是非常的赞同,建奴入关之初就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

    到宣传自己夺取天下的时候,同样也是这种说法。

    大义觉迷录:

    前明之亡国,亡于流寇李自成之手,与我朝毫无干涉。

    之所以这种说法,就是因为要宣传:得国最正。

    古代价值观之中,造反那是以下犯上,强行推翻原来的王朝,不可取。

    但是灭贼,那就是戡乱定国,拯救黎民百姓,那才是正途。

    正如乾隆所说:

    我朝为明复仇讨贼,定鼎中原,合一海宇,为自古得天下最正。

    在朱元璋改史之后,就完美的符合了这些遗老遗少的儒家思维,可见这些遗老遗少们的影响力之大。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些遗老遗少们不少还有另一重身份——张士诚的旧臣。

    很多遗老遗少都是出身张士诚的地盘,虽然陈友谅是朱元璋自称“最强的对手”,但是张士诚和朱元璋作对的时间不仅更长,而且很明显仇恨值更大。以至于利玛窦都认为:

    苏州被视为叛乱城,收取更高的赋税。

    朱元璋对于张士诚手下这帮遗老遗少自然也是多加打压。

    明初的文字狱,虽然不少都是捏造的,但是针对张士诚原来统治地区人大部分确实都是真的。

    这就是朱元璋的“良苦用心”了。

    所以综合来说,那些遗老遗少们并非怀念元朝有多么好,而是对明朝实在是一时难以接受。

    江南士族大部分不与朱元璋合作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