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宋家族 » 第9章 公开

第9章 公开

    吃过饭后,方远来到外间的一处偏院。

    这里是他对外展示,炼药的地方。

    其实药物,都是直接从系统兑换的。

    可为了掩人耳目,还是建了这么一处不小的院子。

    堆放着成捆成捆的木柴,还有各色药材堆在院内的屋里。

    三座鼎炉,不时轮流架烧。

    每次架烧,方远都将人支开,将各种药材替换成树枝草根之后,码放在炉子里。

    再命人打水进去焖烧。

    自己则装模做样的,围着鼎炉转圈,不时比些手势,撒点盐,硼砂到丹炉外边。

    一般转个两三圈,就到一旁休息看书去了。有时也会去睡觉,毕竟家中妻妾太多,晚上加加班很正常。

    嘱咐院里所谓的学徒,好好照看,一般烧个一个时辰,就会撤去炉火,盖上草木灰,保温再闷一个时辰。

    这样,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混过去了。

    之后命人扫去炉灰和草木灰,方远再将多余的人,驱赶出院。

    留下一二所谓贴心的人,教他们辨认练出的丹丸,药粉。

    其实是方远隔着炉子,将系统兑换的药物,一股脑放进去的。

    不过有时有规律的放,有时杂乱的放。

    装作炼药的火候及气候差异,造成的各种意外和混乱。

    并且,还似模似样的编了各种口诀,有时他自己都记不得,还要弟子们提醒。

    总之,这个丹院,就是方远一个人的主场。

    主持着一群人现场参与的,滑稽戏。

    申时二刻,方远还在看书。

    院外却来人,称是有贵客临门。

    “老爷,王管家说,有贵客前来拜访,请问老爷可方便见客。”

    来了。

    想不到才两个时辰不到,就有人按耐不住,来打听情况了。

    “可知道是何人啊?”

    方远放下书,来到丹炉前,围着炉子转了一圈。

    “是小王都太尉。”前来传话的下人回道。

    此时炉子已经熄火一个小时了,也就是半个时辰。

    虽然还有些余温,但也不烤人了。

    方远心中默默,将炉子里没烧毁的残渣都收进系统空间,又将之前准备好的药丸,放到丹炉里。

    命人撬开一个小角,闻着扑鼻的香味。

    这香味,混着药味,是方远之前围着炉子转时,撒了点花露水在探孔内。

    一会余温一催,满炉子都带些花香,叫人摸不着头脑,只觉得或许仙丹就是这样。

    闻着味,方远道:“成色不错,待会你们自己将它们分装好,按着昨日送来的单子,发送到各处店铺去。”

    说完就转身离开了小院。

    这可是难得的,可以完全独自上手的机会。

    院内各个弟子,自然内心暗喜。

    平时这种机会可不多,今日总算又撞上一回。

    若是能发现几丸,多出来的仙药,那就再好不过了。只是师傅方远,如今炼药手法逾加娴熟,这种好事已经不多见了。

    几个傻徒弟,还妄想着,从这结束了的表演中,看出表演者的手法。

    哎,当真是可怜可爱啊。

    -----------------

    “惠卿兄,久等啦。哈哈”

    方远人一入厅,就笑着说道。

    王晋立刻放下茶杯,起身笑着说道。

    “天明兄,快别客气啦。呵呵。”

    虽然外表上,王晋看着比方远大,但与方远相处时,他从不托大。

    方远以兄长待他,他也以兄长敬之。

    “坐。”方远进入客厅入位后,伸手请王晋坐下。

    他自己也随即落座。

    聊了几句家常后,方远抿了一口茶水,率先发问道。

    “不知惠卿兄,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

    “我今日前来,所谓何事,天明兄岂会不知?”

    王晋此次前来,心中有些期盼和焦急。

    十年来,他的容貌也是一直未变。

    心中对那不老药最是信任,加之妻子也吃了不老药。

    将其与未曾服用不老药的婢女一对比,那效果更加明显了。

    妻子脸上虽有些皱纹,可华容还在。陪嫁来的嬷嬷可都入土了,女官也容颜老去,这叫他如何不信?

    “呵呵,惠卿兄心中所想,我哪里能知,我学的不过是药石小道,可不比真正的仙人,能掐会算。”

    方远是明知故问,而且双方都知道是明知故问,但是过场礼貌,古人还是很看重的。

    这十年来,方远也养成了同样的习惯了。因此故作姿态,拿捏了一下身份。

    “我知天明兄是丹师,天明兄不必如此拿我寻开心了。快快说来,最近天明兄可是炼丹制药之法,有了新的体悟啦?”

    王晋不准备继续和方远打哑谜了,直接问道。

    “呵呵,惠卿兄消息可真灵通啊,我这边才刚拿出灵药不过半日,你这边就上门来问了。”

    方远也不再扭捏,当面回应了此事。

    “哎呀!~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陛下这几日在头疼何事,天明兄可曾了解?”

    得到方远正面的回答,王晋喜出望外。

    “不曾了解,不过如果能为君上分忧,自是我辈分内之事。”

    不就是辽主耶律洪基前来叩关索药嘛,开封城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方远哪会不知。

    可是面上,方远可不敢说自己知道。

    知道皇帝有难处,你有办法还不献上来,可就不是功劳,而是招罪了。

    居功自傲,本就是大忌,若还要以此邀功,那更是找皇帝记恨的大过。

    “今日,真是得天之幸呀,你可知那辽主耶律洪基调兵二十万寇边,要圣上。。。”

    王晋将耶律洪基引兵叩关的事情,声情并茂的说了一遍。

    方远在一边,时而愤慨发言,时而为仁宗叫屈,配合着演了一阵。

    方远在家也不少演,十年下来,方远自是演技了得。

    不过这王晋看没看破,方远就不知道了。

    但,只要面子上过得去,自然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今日,既然得天明兄你准确答复,我自当也要回去复命了。”

    原来这王晋是领了皇命过来打听的,他也不暗示一下,方远心中有些恼怒。

    这万一要是说错话了,传到皇帝耳朵里,岂不是要了方远老命。

    别看此时只有方远与王晋两人交谈,方远敢打赌。

    他俩在厅中所说所做,言行举止,早就被人全记下来了。

    都不用王晋去复命,此时的仁宗赵祯,肯定已经知道方远可以炼制不老药了。

    一念及此方远本就有些怨愤,见王晋他转身要走,不免语气有些不快的道:“你这般就走了,回头出了岔子我可不管你。”

    听到方远此话,王晋眼珠转动,立马知道,自己失了礼数分寸了。

    光顾着回去交差,怎么利用交情谋划好处了,还没问方远炼药,是否有什么困难。

    “哎呀,你瞧我这记性,陛下还差我询问天明兄。

    这不老药炼制可有什么难处,是否需要朝廷拨款拨物,以资帮扶?”

    王晋自是不会在这种情境下,与方远闹什么不快。

    就是方远有失礼仪,这么多年了,他也早就习惯。

    方远时而讲理,时而随性置气,最是捉摸不透。

    但其毕竟是天人降凡,性格习惯有异,也是正常。

    殊不知,辽国使节来朝,更加无礼呢。

    这么多年,仁宗皇帝不也忍下了。

    只要大家一日还需要求到他方远,这些许礼仪之上的事,大家就都得担待着。

    不高兴了,依着,不开心了,哄着。

    比伺候自己老娘也不差些。

    难怪那些小仙女,都这么喜欢作。

    这种所有人都以我为中心的感觉,确实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