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宋家族 » 第15章 闲话家常

第15章 闲话家常

    辽国的道宗皇帝,才刚登基两年,本身才25岁。

    不知怎么的,对这长生不老的事情,竟是如此看重。

    但仔细一想,他应该也是受人撺掇,才会有了这些事端。

    不过好在方远的困境之变,解了仁宗赵祯的燃眉之急。

    经过每两月三次的炼丹,四个月后,也就是嘉佑二年的九月。

    仁宗终于凑齐了,耶律洪基要的十八颗丹药。

    很快赵祯就命人,将之打包带去析津府。

    从大名府路过,出了河间府,便是辽国的南京道了,析津府便是南京道的首府。

    此去的,是有至宝丹这个诨号的新进翰林学士,判开封府王珪。

    还有方远的便宜姐夫,连襟冯京。

    说起冯京这个人,倒是有个趣闻。

    冯京此人,在三元及第时,因为喜欢穿白色貂毛制成的裘衣,有个外号,叫锦毛鼠。

    现在他一是宰相女婿,二则自身也是个翰林学士。

    因此,这个戏称,他的那些同窗们才不敢继续叫了。

    嘉祐二年的他,此时是个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也就是开封府尹。

    和王珪一起,就是一个开封府尹和开封判官。

    类似包拯和公孙策,不过公孙策是师爷。

    与二人同去的,是起到随同保护作用的,禁军的另一个驸马都尉。

    曾官居枢密使,因为去年,开封府暴雨积水,因避水迁家至相国寺居住,后被人诬蔑,被罢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原本他要被罢去知陈州的,可是方远寄功求情,才免去了罪过。

    现在留京居家思过,正好此次正是用人之际。

    就派他去出使辽国,虽然此时狄青已经48岁了,但武将出身的他,还是身体依然强健。

    平时偶有病痛,寻上门来问药时,还曾闲聊,打猎能开二石弓。

    方远在东京已住多年,未曾离开过。

    期间自然是,认识了不少达官贵人。

    加之神药功效确实好,但凡要用到的,都会上门来求。

    或是遣了家人携金来求,或是亲自登门来求。

    方远也从不拒绝,不过是些许积分,给了他们也落得个人情。

    -----------------

    “官人在看什么?”

    赵福姬凑到方远身边,为其加了件衣裳,一边整理一边问道。

    因此次炼药之功,方远终究还是混了个国公的封号,只是期间曲折了些。

    系统积分也攒到了三万多分。

    此时他正看着系统积分发呆,心中暗想着。城外的庄子买在哪?

    “没看什么,只是在想家中的庄子,在城外何处买比较好。”

    方远对待家人,日常上的事情,从不藏掖着。有什么事,有什么话,总会或直白或委婉的说出来。

    妻妾们也都习惯于此,每每有事,也都直抒心中之意。

    彼此相处的,自然也都十分安宁和谐。

    “这城中住的好好的,怎么想着要搬出去呢?”

    赵福姬有些不解,坐下来端起一只杯盏,拿起汤勺。

    将刚炖好的鱼汤,吹冷了,递到方远嘴边。

    方远有一个爱好,家中家人都知道,相熟的朋友也都了解。

    那就是酷爱吃鱼,无鱼不欢。

    不同于时下大家都爱吃的鲤鱼,方远爱吃鲫鱼。

    尤其这鲫鱼汤,他不须其它饭菜作伴,一次就能吃两三条。

    若是吃的兴起,拿它当饭吃,一顿能吃十几条。

    所以每次叫上方远吃饭,桌上都少不了一碗鲫鱼汤。

    同桌陪同之人了解之后,也不跟他争抢。

    方远就在那独享鱼汤。

    “城中虽好,但是人多眼杂,最近总感觉有些不法之徒,日夜觊觎我家。

    想着搬去城外,人少些,再多找些庄客看护,要好些吧。”

    方远喝着妻子素手调羹,亲手制做的美味,缓缓的说着。

    鲫鱼汤虽好,但其实方远最爱的,还是红烧鲫鱼。

    可惜,现下酱油技术不如后世,好的酱也都十分稀少,不能时时品尝。

    炒菜的技术,也都不发达,将鱼煎到两面焦黄,再放酱油,料酒,葱姜辣椒一起闷烧,而这辣椒此时也是没有。

    这样简单的菜式,家里的厨子也因未曾见过,听方远指挥后烧的乱七八糟。

    方远自己试了几次,也是没能烧制出来。

    也就放弃了。

    只是每逢酒兴多喝几杯之后,总会念叨,想念天上的这道美味。

    虽然没有开发出红烧鲫鱼这类的红烧菜,但他这炖鱼汤加大酱的做法,却意外的在京城流传开来。

    “既有贼人觊觎,何不报了官府,叫他们缉拿贼人?”

    赵福姬舀起一块鱼肉,又用筷子挑出其中较大的鱼刺,将其喂到方远嘴边。

    “噗,若是有用,哪还有此事呢。”

    方远吐出几根半软的小刺,反复品尝着鱼肉的鲜美。

    不过为了回答妻子的话,他也没有多耽搁。

    “哼,开封府缉拿盗贼的公人,都是吃干饭的不成?堂堂公爷府都能被贼人觊觎,还拿不到盗贼,真是一群酒囊饭袋。

    若是包龙图还在开封,定能拿到贼人。”

    赵福姬听着方远的话,心中也是不忿,自家相公的利益受损,就是自己的利益受损。

    她很是能体会到,其中的烦恼。

    “或许吧,不过包龙图此时,年事已高了,还能看得清案卷么?”

    至嘉祐二年,包拯此时已经五十九岁,按照古人的平均年龄算,确实算的上是高龄了。

    “嗯,龙图可是个有本事的大好人,就此老去,当真是可惜。”

    赵福姬说者无意,方远却是听了有心。

    “福姬,你今日寻我可是有事啊?”

    方远转头看着,正和丫鬟一起挑鱼刺的赵福姬,带着些许笑意问道。

    “无事便不能来?官人小看我,我岂是那等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谄媚小人。

    哼,不予你吃了。香莲将碗筷收下去。”

    赵福姬一听这话,顿时有些不高兴,当场耍起了小性子。

    “娘子息怒,娘子息怒啊~哈哈。”

    方远见赵福姬有些嗔怒,自然陪着笑脸。

    将其搂在怀里,一阵安抚。

    香莲自是很有眼力见,不会真的去收了碗筷。

    “娘子,还收不收了呀。”

    因此故意装模作样的,调戏赵福姬。

    “好啊你,这几天给你好颜色了,居然敢戏弄我。

    看我不收拾你。”

    赵福姬受了香莲的调笑,自然要反击回去。

    可两人本就一起长大,相处的如同姐妹,自是不会为了这点小事,就大动肝火。

    不过是寻常打闹罢了。

    “哎呀~~不敢了~不敢了。小姐快饶了奴婢吧,啊哈哈,老爷救命,老爷救命呀。”

    香莲被赵福姬一把拿住了腰肢,挠扰的在地上扭来扭去,像个穿彩衣的蚕虫。

    “好啊你,连老爷都敢勾搭了,是不是背着准备爬上老爷的书房卧榻呀?”

    两人在一旁嬉闹,方远看着也很是舒心。

    也不去管她们,匹自拿起筷子,挑起鱼肉细细品尝。

    “误会,误会啊,小姐饶命啊~啊哈哈哈,”

    激动起来,娘子夫人的称呼都忘了,又开始叫赵福姬小姐了。

    。。

    方远回到书房,入眼看到桌上锦缎包裹的诰书。

    皇帝敕曰:君虚中以求治,实赖股肱之任臣;拜手以陈谟,必恃学力之精。尔方远,学究天人,才通世务,属文切事,尽掌古今药石之秘,陈善有据,赓歌佐社稷之光。兹以考绩,特授尔开国东莱郡公之荣,锡之敕命于戏,体国经野成荡平之,上理移风易俗,懋修和之实功,克忠报国守信全身,嘉乃丕绩,以洽朕意。钦哉。

    敕曰,臣爰阃外之寄,必得阃内之贤。君美其夫之荣,必及其妻之贵,一体相成,同加奖谕尔方远之妻富氏,赵氏,何氏,温柔静正,懿惠慈宣,夫阶益显,国典益申是用,赠为淑人,锡之敕命于戏。

    龙章下贲播徽音于彤管

    凤阁颁书表懿美于金阶

    敕命宋嘉佑二年八月廿八日赵祯之宝

    看完之后,方远将其收好,放回了香案上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