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我见由莲 » 6师叔师姑

6师叔师姑

    两人提诀上山,随后映入眼帘的山门,高十丈,两边石雕上是盘卧的龙凤,这里的结界又比城门前更重多层,好似天然地要与闹市分离,四周是茂密的树林,偶有猿猴啼啸,各路飞鸟持行。

    两人还在被这山门前的景象所震撼着,有三只仙鹤飞过,转瞬成人形。

    “所来何人?”

    “弟子是玉墨圣尊的弟子,在下李星云,这位是我妹妹李瑾瑜。”

    ——看来这就是师父所说的大宗师的神兽——羽鹤。

    “可有门令?”

    李星云拿出一块牌令,上面用朱砂金刻写着一个“中”字。

    “这是仙凡院的门令,反面刻有我师父的字号:玉墨。”

    后面一个羽翼丰满,白挺而立的羽鹤走上前来:“看来两位确实是玉墨圣尊的徒弟,刚刚多有怠慢还请见谅。”

    “无妨,不知道我们能进去了吗?”

    “当然,大宗师让吾等在此恭候,送两位小修士进入仙凡院。”

    “多谢。”

    说着这三只羽鹤又变化成原来模样,站落两旁的羽鹤散下一边的翅膀,让两人站立上去,而刚刚领头的羽鹤,随后起势展飞。

    穿过山林静谷,视野变得开阔,一条滚滚瀑布摆在的人眼前,这瀑布天然的将仙凡院分割成两部分。

    中间是修得宽敞的大道,许多修士行走于上或驾云而飞,单行的,结伴的,数不胜数。

    云中谷壑之间坐落了百余间房宇,有藏于山间的阁楼,还有个高百丈直通云际的楼塔坐落在朝阳大道。

    随后羽鹤三尊向上飞驰而去,速度之快,让人猝不及防。

    眼前的盛况,不仅让李星云心中感慨,中定国的仙凡院果然是九州之上最为强盛浩大的神院。

    而此时的李瑾瑜,哪有心思看风景,极力抱住羽鹤不让自己坠下去,这飞得都要吐了。

    李星云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两眼,还是不忍心提了诀给李瑾瑜,让她自觉如履平地,以免她真吐到羽鹤三尊的身上,那就太丢人了。

    过了片刻,李星云提溜着李瑾瑜走了进来:“师父、大宗师……”

    两位圣尊看着两眼翻白的李瑾瑜急忙上前询问。

    “这孩子怎么成这样了,快把她扶到榻上。”

    “莲儿,这是怎么了?”

    李星云费力将她拖到这床上,才作揖拱手到:“师父、大宗师,莲儿她不会飞行运气,加上路上吃的太多,导致胃里翻滚,刚刚吐了。”

    “原来如此。”玉墨圣尊摆手笑道,“我一会用银针给她针灸下,便无妨了。”

    大宗师点头赞许:“不错,你们师父医术最为精湛,这孩子很快会好的。”

    “是。”

    忙碌过后,李星云才正式看清了这中定国的大宗师,与师父全然不同。

    从衣着上就有很不一样,师父多为玄青色长袍,而卓琳圣尊却是白衣白袍,庄严肃重,有巍峨的气宇应照于身,让人心生敬畏。

    稍后玉墨圣尊拿出银针为李瑾瑜针灸,她的面色也慢慢好转,躺在床上慢慢睡着了。

    “你们师父医术颇为精湛,但却只想着做个云游医者。”大宗师卓琳不免可惜,他与玉墨圣尊师出同门,最是佩服师兄的医术。

    玉墨的神色顿了下,抬起眼眸对上李星云,他说:“星云,我三日后会闭关,从今日起,你和莲儿便要在仙凡院好好接受任务。”

    “闭关?”

    “不错。由于这次闭关,不知何时才能出关,所以我已将你们托付于卓琳,今后,你们便是仙凡院的修士了。”

    李星云听得恍惚,又追问:“可是在灵域内受伤......”

    他停下顿住,又有些试探地看向玉墨圣尊,玉墨笑了声:“无妨,卓琳圣尊已经全然知晓灵域的事,况且有白玉苗刀在,定能稳定住莲儿的心性。”

    李星云听后,心里也放下了一半的担子,但是想着要与师父分开还是会很难受,“那师父为何还要闭关?”

    “你与莲儿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为师自然要继续修行。”

    “可......”

    “好了,此事已定,不必再商议了。”玉墨摆手让李星云作罢。

    “是。”李星云拱手行礼,不再追问。

    大宗师与玉墨圣尊聊天之余,李星云了解到他与妹妹将与大宗师的孙子宁允之一同组队,来完成仙凡院的日常任务与修行。

    此人通天文晓地理,擅法术精骑射,常将自己关于藏书阁,三岁有余已熟读各类经典,五岁便自开术法,阴阳化咒,成为仙凡院最小的修士,人称“百事通”。

    由于他通晓各种鬼怪符咒,又懂天文历法,后被大宗师特编到“隐客”局,成为了暗中保护中定国的“隐客”。

    李星云莫名有些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人,小小年纪能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被安排到御林院最隐秘的“隐客”局,能够暗中排查各国异端分子的各路信息。

    大致过了一刻钟,李瑾瑜也恢复如初,接着她便听到羽鹤三尊道了一声“允之公子。”

    随后她便看见一人从大堂而入,那人腰间别着白玉流苏,着一身天青色长袍,身长八尺,面冠如玉,俊秀朗明。

    见来人行礼拜见,李星云却心中多有不快。

    ——如此模样,还能做得了“隐客”?

    李星云心目中的隐客,虽不说应是魁拔有力,也怎得是足智多谋,可眼前这位,离这模样相差甚远,倒像是个白面书生。

    听闻大宗师还讲他五岁阴阳化咒,此乃高阶术法,自己如今二十二岁还在不断修炼熟悉中,而这样一个看上去不过十几的少年怎能启动高阶术法?

    ——大宗师不会为自己孙儿随意编排的吧!

    而大宗师与宁允之接下来的话,让李星云倒是吓了一跳。

    “允之,这就是星云,旁边是瑾瑜。”

    宁允之拱手相揖,道:“星云师叔,瑾瑜师姑。”

    星云瞠目,急忙回礼,李瑾瑜也懵了,急忙说:“别别别,我们差不多大。”

    玉墨圣尊哈哈大笑之,道:“允之,虽按排辈云儿是你的师叔师姑,但按术法运筹的能力,他们远不及你。”

    说罢,玉墨又转头看向大宗师卓琳,示意道:“不如,打破这规矩,也好让他们在往后修炼中,可以互相学习。”

    “这怎么行,规矩就是规矩。”

    “在我玉墨这,有什么规矩?星云瑾瑜,日后你们可要多向允之请教,可知道了?”

    李瑾瑜欢脱的像个兔子,笑盈盈地说:“好嘞,师父。”

    李星云则是不情不愿地应:“是,师父。”

    玉墨欣喜,又提醒到:“今后你们两个也是修士了,定不可像从前那般胡闹。”

    “不管往后如何,你们都要记得,当以天下为己任,精进自己的术法和修为,为九州谋太平。”

    “是,徒儿记下。”

    玉墨看着自家徒儿,难免多有提醒,又道:“如今各国势力都在争夺各方资源,现九州大地已是乌烟瘴气,允之你游走于外,同他们讲讲,此时的局势。”

    听到玉墨的话,宁允之便想起任务中的所见所闻,烧杀抢掠的泼皮赖子、流离失所的难民、无所作为的官府.......

    看那人心被蚀,又堕落成魔。

    “是,孙儿在外游走排查,发现奸佞小人甚多,百姓也过的水深火热,各国势力搅和于内,盘枝交错,虽无战事,但暗下汹涌。”

    修士虽管得是降妖除魔之事,但人心若是已无,救下又能如何?

    大宗师抚须,长叹道:“正因如此,才意味着仙凡院之重要,你们是执行任务的修士,更应匡扶正义,为天下人立命。”

    “今日让你们相见,一来是为了让允之和星云瑾瑜认识,二来,是想告诉你们,永昌国有一任务,需你三人前去执行。”

    星云来了兴致,急忙问:“何时动身?”

    “三日后。”

    “此次是何任务?”宁允之更显平静,询问任务来由。

    “永昌有一地区为‘在野’,区内多为贫苦百姓,现‘在野区’惊现狼妖残害百姓,‘在野区’掌事大人——范进,特派人来仙凡院寻求帮助。”

    永昌国是五国混战后,为保各国制衡,而划分的新四小国之一。

    原五国——中定国、南玲国、北渊国、东庆国、西亚国;

    后四小国——永昌国、息宁国、悦水国、清风国。

    新四小国并无能力设立仙凡院,因此如若有大事发生,需向各国仙凡院请求支援。

    随后,大宗师与玉墨简单说了几句之后,便让三人自行去仙凡大殿领取任务。

    .......

    时间匆匆,距离出任务仅剩一天,圣尊又提前闭关,现在的李星云内心无比忐忑,不知瑾瑜之事往后是否会再发生。

    李星云了解到九州之上所开灵域之人寥寥无几,而世间也无太多关于此的记载,只一本上古典籍——《巅元灵空》现存于世,大宗师还曾为其注解。

    晚饭过后,李星云来到藏书阁寻找此书。

    藏书阁之大,让他无从下手,只好慢慢寻找。

    待他翻遍一楼,却发现了《御魔刀》这本书。

    书中描绘御魔刀是上古神用冥界忘川石所铸成,上古神曾将神识注入此刀,后又对此刀淬炼九九八十一次。

    此刀神力巨大,可谓是遇魔杀魔,遇神杀神。

    后来神人飞度,将御魔刀留在人世间,设有结界,只有法力高深且心性纯白之人才能让御魔刀现身。

    李星云从未听师父说起过这些,只知此刀是师父游历西岳山时所遇,师父后在西岳山进行修行。

    他继续翻看着,想要找到关于御魔刀可以变化成笼的信息。

    随后他在书中找到,上面说:

    御魔刀可幻化成笼,封印无限。

    但若想御魔刀变化成笼,行封印之术,则需御魔刀得到可追溯所封印者之物,如发丝、血液、皮肉等。

    随后御魔刀便会自行追寻所封印之人,并将其封入笼中。

    同时会将与之签订血气之人神识抽出,神识越强大,封印之术越强。

    而签订之人,则暴毙而亡,不得复生,遂解除契约,魔刀归隐。

    李星云怔愣在原地,“暴毙而亡,不得复生”几字久久缠绕于心。

    ——若当初御魔刀没有变成白玉苗刀,莲儿没有苏醒,那师父他会……

    李星云惊得一身冷汗,不敢再往下思索。

    平复心情之后,李星云将此书快速翻阅,只见书中最后写到:

    若刀亲随易主,可与之神识共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