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发丘中郎将 » 第3章 父亲与传说中的独角兽3

第3章 父亲与传说中的独角兽3

    五年后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张建国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怪病彻底打乱。每当旭日初升,他的头便如同被巨石压住一般剧痛难忍,而当夜幕降临,疼痛便会神奇地消退。

    他自己作为医生清楚地知道这叫做“偏头痛”,但什么原因引起的连他自己都找不到病根,也就无法正确的对症下药。

    据说三国时期的曹操也曾深受其害。曹操当时曾请来神医华佗诊治,华佗直言需开颅方能治愈,吓得曹操找借口将华佗处死。

    每当病痛发作,张建国的头痛便如波涛般此起彼伏,时而左边,时而右边,仿佛有根神经在头颅内疯狂弹奏,那种痛苦简直令人抓狂。迫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时疼得实在难以忍受,他会在地上打滚,甚至用头撞墙,只有这样才能略微缓解疼痛。几个月来,他遍访了十里八乡的名医,甚至数次远赴省城求医,然而无论是本地的杏林高手还是省城的名医专家,都对他的病症束手无策,家里仅有的一些积蓄也为此病症而消耗得所剩无几。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建国的病情愈发严重。早晨太阳升起时,除了剧烈的头痛,他还开始呕吐不止,到最后甚至上吐下泻,身体日渐虚弱。他知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更何况他这般上吐下泻,营养流失严重。他心中明白,自己的生命或许已进入倒计时。于是,他开始着手安排身后事,托人买了一口上好的棺材,刷上三道鲜艳的朱漆,静静地等待死神的降临。

    然而,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张建国内心充满了无奈与不甘。他没有兄弟姐妹(庙门前旗杆——独一棵),年纪轻轻就要离开人世,更重要的是,他尚未娶妻生子,想到此处,他觉得愧对先人,愧对父母,心中满是遗憾与懊悔。在无奈与懊恼中,他沉沉睡去。

    那晚,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张建国做了一个怪异的梦。

    梦中,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牵着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来到他家,手中还提着一个包裹。女子一进门便深施一礼,感谢他当年的救命之恩,那场景与京剧中的报恩戏码如出一辙。张建国惊愕之余,女子详细讲述了前因后果,原来他们正是那对麂鹿母子,得知恩人有难,特地求来灵丹妙药以报答当年的恩情。

    醒来后的张建国,看着窗外瓢泼的大雨,心中五味杂陈。他觉得这个梦甚是荒诞离奇,只当是多日病痛导致的迷糊或是老辈人口中的“回光返照”所致,没有过多在意。

    翌日清晨,阳光穿透乌云洒向大地,张建国走出家门,赫然发现门前台阶上有一个用树叶精心包裹的物品。他拾起打开,里面是一大捧各种形状、色泽各异的杂草,一股浓郁的草木香气扑鼻而来,与张建国平时上山采得的中草药香味类似非似。此刻,他思索着,思索着,便联想到了昨晚那个奇异的梦,心中瞬间有点相信那是真的。

    与此同时,村后那座青翠的山峦上传来一阵阵熟悉的叫声,宛如麂鹿与犬吠交织,那声音在静谧的村落间回荡,虽异于寻常,却饱含深深感激之情。村民们纷纷侧耳倾听,议论纷纷:“这是哪儿来的狗叫?又不像狗叫,真是稀奇哩!”而张建国内心隐约联想到那是麂鹿母子前来报恩,用草药来拯救他垂危的生命。

    面对生死抉择,张建国决定放手一搏。他深知“死马当作活马医”的道理,人到绝境,哪怕递过来的是一碗黄土、一团粪便草药,只要有可能救命,也会毫不犹豫地尝试。如今眼前摆着的是一堆草药,自然更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他依照梦境中的指引,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二十八十六,立即煎煮草药服下。

    然而,服药后的前三天,张建国并未感到病情有所改善,反而疼痛加剧,恶心、呕吐的症状持续不减。他心中逐渐笼罩起绝望的阴霾,甚至自嘲:“我真是太傻了,居然会相信一只麂鹿能救我!”虽然对现实感到失望,但他并无责怪麂鹿之意,只是求生的希望破灭所带来的苦涩滋味难以承受。

    往往,世间之事往往峰回路转。

    大约旬月后,奇迹悄然而至。

    那折磨了张建国整整大半年的怪病竟在不知不觉间彻底消失,连他自己都难以置信。消息传遍全村,人们无不惊讶万分。甚至城里的老中医闻讯后,也带着厚礼,专程赶来探望,并恳求张建国透露那神秘草药的配方。

    面对老中医的追问,张建国心中犹豫。他知道,即便说出实情,这位八旬老者恐怕也难以接受如此离奇的经历。于是,他选择了隐瞒,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药是一位路过的江湖郎中赠送,具体药方我也说不清,只知道是中草药。”他取出剩余的草药给老中医辨识,然而,纵使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也未能从这些药材中解析出治愈怪病的秘密,最终只能摇头离去。

    经过这场生死劫难,张建国对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意识到,中药的疗效并非立竿见影,而是需要时间积淀,逐步调理,自己当初错怪了麂鹿的诚意。从此以后,他每次进山狩猎,都会特别留意寻找那对麂鹿母子的身影,希望能再次见到那只白化、独角的雌麂和她的小鹿。

    尽管他再未有幸邂逅它们,但思念之情却日益加深。

    为了寄托这份思念,张建国不惜攒了半年的钱粮,专程进城找到一位画家,请求他按照自己的描述绘制一幅白化独角麂鹿母子图。画家起初颇为抵触,认为这样的题材违背自然规律,但在张建国一再恳求下,最终答应了这个请求。

    画成之后,张建国将其悬挂家中,每日早晚虔诚供奉,以此铭记这段神奇的经历。

    张建国常常对张人才讲述这个故事,语重心长地教导:“行善积德不在大小,勿以善小而不为。你瞧,万物皆有灵性,我们善待自然,自然也会以某种方式回馈我们。”

    张人才听后不禁连连称奇,从前对“万物有灵”之说半信半疑,听了父亲讲述麂鹿的故事,心中也不由得信服了几分。这个传奇般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深远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