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发丘中郎将 » 第26章 好奇怪的布置

第26章 好奇怪的布置

    张人才怀疑自己看花了眼,用力眨了眨眼,重新审视了一遍,确定那确实不是棺椁,而是一张雕刻着牡丹图案的床榻,上面赫然躺着一具尸体。

    这张床榻长约两米多,宽约一米二,采用黄花梨材质,六柱结构,腰部线条收紧,壶门形牙条边缘起线,浮雕卷云纹,中央则镌刻着盛开的牡丹。立柱四面以雕有小牡丹花的围杆相连,镶嵌透雕卷云纹围板,挂檐下可安罗锅枨。

    这种架子床在《发丘乾坤宝典》的宝器鉴录部分有所记载,名为“牡丹六柱架子床”。架子床作为传统家具的代表作,通常由四或六根立柱与床顶横杆构成类似木构建筑顶架的框架,故而得名“架子床”。其结构、工艺技术及装饰手法处处展现古人的智慧。

    架子床具有多重功能。

    首先,当然是用于睡眠,其有顶有柱,形似一间独立的小空间,人在其中入睡,仿佛置身于私密、温馨的小天地,有助于身心放松。

    其次,床口两侧设计巧妙,即使睡在床边也不易滚落,具备一定的防护作用。

    此外,架子床还可以变身为榻,只需将帐围子拉至两侧,床的功能就转化为榻,可将方桌移至床架前,或直接将炕桌搬上床,进行饮酒、品茶、打马吊等活动。

    大胆抚摸着架子床,赞叹道:“这床真不错,比咱营里的木床漂亮多了,还雕了一排排牡丹,这墓主人真有闲情逸致。”

    “那是自然,黄花梨的,宋代的黄花梨架子床,你看这床雕工精细,耗费人力不说,材料也珍贵,在宋代可是相当罕见,价值不菲。”张人才回应道。

    “这么好的床给一个了了的人睡,太糟蹋了吧。”大胆惋惜道。

    “那你躺上去试试?”张人才调侃道。

    “哎呀,那还是算了吧,让他睡吧,我可不跟他抢,嘿嘿。”大胆笑着拒绝。

    他们目光聚焦在床上的墓主,只见其已化为枯骨,身上覆盖着红色棉絮被,仿佛正在安然入睡。

    众人面面相觑,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哑口无言。

    按常理,墓主应该安卧在棺椁之内,怎么会躺在一张床上呢?这是唱的哪一出?

    他们俩都看向张人才,问道:“这又是什么说法?”

    “根据我所学知识,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这是陪葬床,而非主棺;第二种可能,这是少数民族特有的特殊墓葬形式。”

    张人才解释道。

    我没有立即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提议道:“四处找找看,有没有其他的棺椁。”

    我们在这墓室内上下求索,却未能发现任何其他棺椁的踪迹,这使得我们愈发困惑:难道这张床,竟然就是所谓的“棺椁”?为何不躺在棺材里,反而选择躺在床上?这般离奇且违背常规的埋葬方式,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既然第一种可能性——陪葬床——已被排除,那这必定是一座少数民族的墓葬。自古以来,此类奇特诡异的墓葬形式,往往出自少数民族之手。

    床榻上的尸体,由于历经岁月侵蚀且缺乏棺椁的保护,早已腐败不堪。然而,在尸骨旁,我们发现了一块铁片,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文字,尽管部分字迹已然模糊,但几个关键字样仍能辨认——“宣和二年”、“伍仟”、“飞钱”。

    我沉吟片刻,断言道:“这座墓葬可以确定为北宋无疑。”

    “有何依据?”大胆追问。

    “宣和乃北宋徽宗第六个年号,依稀记得,宣和二年应为1120年。而先前供桌上的冥牌上书‘墓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字体采用的是徽宗独创的瘦金体,据此推断,此墓应属于宋徽宗宣和年间的北宋墓。”张人才又解释道。

    “管它北宋还是南宋,只要是个大墓,咱就算立功。咱又不是考古学家,犯不着在这儿较真。碰上这么一座大墓,不知道会给咱什么奖励?”大胆满心期待地畅想着。

    张人才语重心长地劝他:“大胆,你这想法可不对头啊。现在是什么时代?讲的是无私奉献。你这思想觉悟得提高。”

    “奉献当然要讲,我大胆也讲奉献。但这墓可不是一般的奉献,这可是大大的奉献。我想,总该有点表示吧?满怀期待中……”大胆笑嘻嘻地说。

    张人才和老兵油子听他这么一说,一时竟不知如何接话,索性不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

    他们继续向前探索,目光落在正对墓门、黄花梨床榻后的墙壁上。那里挂着几幅保存完好的长卷画,其中央是一幅人物肖像,描绘的是一位五六十岁的男子,头戴高冠,身披黑袍,面容儒雅慈祥。

    依他判断,这应是墓主人生前的形象。

    肖像左右两侧各有一组画面:左边的画面中,有人在取土筛选,有人在制作陶模、晾晒,有人在烧制陶窑,生动再现了烧造建盏的全过程;右边则有人烹茶、品茗,还有一群人正演戏奏乐,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宋朝人饮茶观剧的生活场景。

    大胆招呼张人才过去,指着墙角一处文字:“瞧,这儿还有个墓志铭,写着‘宋故王府君墓志铭’。原来这是一座宋朝明教徒的墓,墓主身份尊贵,不仅崇拜宋朝文化,还曾来到东南传教,改了汉姓,融入当地风俗,娶妻生子,甚至组织并领导过多次明教起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方腊起义。虽在起义失败后流亡东南,但他仍坚持传教活动。在他所信奉的教义中,并无死后须入棺椁之说,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汉人地区,加之妻子为汉人,所以在厚葬时,他将明教丧葬习俗与汉俗融合,以床榻代替棺椁,同时墓室结构借鉴汉式风格,运用建盏瓷器装饰,形成了独特的汉化异域葬俗。”

    大胆疑惑道:“明教是什么教派?我怎么没听说过?”

    张人才心里暗笑,这家伙又想考考我的历史知识。幸亏我对历史颇感兴趣,初中高中时没少钻研:“明教,又称默教,源自古代波斯,约在公元3世纪中叶由波斯人摩尼创立。至唐朝时传入中国,但因唐玄宗认为此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下令禁止国人参与。唐武宗灭佛时,明教遭受沉重打击,转为秘密传播。至宋、元时期,明教逐渐成为底层民众和江湖人士对抗朝廷的组织形态,因其长期受打压,行事极为隐蔽,成员涵盖各行各业,故反抗意志尤为坚定,历史上多次掀起轩然大波。”

    “北宋末年,方腊利用明教组织民众,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起义,震动东南半壁江山,《水浒传》中就有宋江征讨方腊的情节,双方损失惨重。到了元朝末年,明教进一步发展,吸收了道教及民间信仰,宣扬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至,改称明教。彼时元朝统治残暴,对汉人压迫深重,故明教信徒众多,频繁发起反抗。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的红巾军主力即为明教徒,领袖韩林儿自封‘小明王’,大力传播‘明王出世’之说,影响广泛。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明教出身的朱元璋,他借助明教力量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

    大胆听后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接着他们在墓室转转,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除了不少宋朝时期的陪葬品,没有什么能提起兴趣,于是准备爬出墓室。

    “喵……”一声猫叫声传来,他们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