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发丘中郎将 » 第33章 好一个大市

第33章 好一个大市

    凌晨两点多,他们一行人纷纷起床,三点钟准时抵达了鬼市。

    今日的鬼市格外热闹,人潮汹涌,几乎无处下脚。所谓的“凌晨摆摊,天亮收摊”,说的就是这鬼市。夜色笼罩下,人们或持灯笼,或握手电筒,身影在黑暗中忽隐忽现,远远望去,恍如飘荡的“鬼火”。

    “大胆,今儿这鬼市可比你之前描述的还要热闹啊。”张人才疑惑地问大胆。

    大胆笑答:“赶巧碰上‘大市’了。这种规模的鬼市并非每日都有,通常每月初五才开一次,比平日里每天开的小市规模要大得多。小市上货少人稀,成交少,价格也便宜。而大市上,不仅货物多,人流也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有些精明的商人,总会在大市时才拿出好货,所以,这时候的鬼市最容易淘到宝贝。”

    张人才恍然大悟,难怪今日鬼市如此红火。

    转头问闷葫芦:“你对鬼市了解多少?”

    闷葫芦摇摇头,显得有些不屑:“我对这些没兴趣,以前见过太多,这些玩意儿我看不上眼。”

    大胆瞥了眼闷葫芦那副高傲的样子,似有话说,却又欲言又止,估计是怕惹恼了这个实力强大的“帮手”。

    他转向张人才,调侃道:“你们啊,总是盯着那些土货,自然瞧不上这。其实,逛古玩市场,与卖家斗智斗勇,偶尔捡个漏,那种成就感,啧啧,妙不可言。”

    张人才赞同道:“对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多了解点总没坏处,闷葫芦,你说呢?”

    闷葫芦沉默半晌,勉强点了下头:“那我就当陪太子读书,随便看看吧。”

    于是,众人沿着街道一路前行。

    街道并不宽阔,却格外漫长,路面虽然有些脏乱,但秩序井然。街道两侧,一个个小地摊排列整齐,与普通的古玩市场并无二致,唯一的区别便是每个摊位上方都挂着一盏昏暗的电灯,为琳琅满目的商品洒下微弱的光。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摊位间穿梭,让这凌晨的鬼市如同清晨热闹的菜市场。

    大胆对这里驾轻就熟,主动走在前面,引领他们深入其中。

    没走几步,张人才不禁皱起了眉头,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越靠近摊位,这气味愈发浓烈。起初他还以为是人多导致的,毕竟正值盛夏,凌晨虽稍凉,但这么多人挤在一起,难免有些异味。

    大胆见他捂住鼻子,了然道:“是不是觉得这里味道不太好闻?这是因为有些造假的古玩贩子,手法太糙,很多东西经过酸咬处理后埋入地下,化学反应还没消散就拿到市场上卖,所以会有这种味儿。习惯就好了。”

    张人才点点头,细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笑着转头对闷葫芦说:“看,这就是见识,别小瞧这些门道。”

    闷葫芦并未回应,只是默默跟在他们身后。

    正当张人才感叹之际,大胆突然加快步伐,越过他们俩,径直走向前方一个小摊位,饶有兴趣地审视起摊上的古玩来。

    他又熟络地挤进摊位,顺手递过去一支烟:“王叔,今儿怎么这么早就出摊了?平时可少见您啊。”

    老者接烟点上,深吸几口,感慨道:“小吴啊,叔年纪大了,前阵子生了场大病,刚有点好转就来摆摊了。不干这个,我也不知道还能干啥,挣点烟钱罢了。如今这行当,都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喽。”

    大胆宽慰道:“王叔,您就别拿我开涮了,我也是混口饭吃。您当年在四九城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这年头先顾着温饱吧。今儿我给您带来两个小兄弟,给您捧捧场。”

    老者挥挥手,热情地说:“随便挑,看上什么了,既然是小吴的朋友,价格好商量。”

    得知大胆与老者是旧识,张人才心里顿时轻松不少。原本这古玩市场的拥挤气息让他有些压抑,现在有熟人照应,正好慢悠悠挑个合心意的物件送给王教授。

    张人才在摊位上转了几圈,却没发现什么中意的东西。反倒是闷葫芦,手里捧着一个鎏金九莲灯盏,目不转睛地端详着,显然是看上了。

    张人才凑过去问:“你喜欢这个?喜欢的话,我买下来送你。”

    闷葫芦没吱声,他把灯盏翻过来,底部赫然刻了一个“丘”字。张人才心中一动,猜想这可能是丘门之物,于是向大胆微微点头。

    大胆心领神会,立刻有了行动。

    只见老者重新坐回竹椅,大胆则将手伸进老者的衣袖。这是一套传统的议价方式——“袖里乾坤”。

    在清末民国时期,这种在袖筒里拉手议价的方式极为流行,尤其在同业公众会所的“窜货场”,同行之间习惯以此方式秘密确定成交价格,旁人难以知晓真实数额,始终蒙着一层神秘色彩,最终以出价高者得。这种交易方式要求现场看货、即时鉴别、立即决定,不容丝毫犹豫,是古玩行中的一项重要规矩。

    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议价方式逐渐被更多场合采用,但已渐渐淡出视线,如今只有少数老辈人还在沿用。大胆尊重老者,选择了这种方式。

    张人才虽有所耳闻,但在现实中还是首次见到,不禁好奇心起,也挤进摊位内观瞧。

    不多时,交易达成,大胆正准备付钱离开。这时,老者起身,用一张旧报纸将鎏金九莲灯盏包好。

    就在他起身的瞬间,竹椅上的狼皮坐垫吸引了张人才的注意。

    他拿起狼皮坐垫仔细查看,这是一张幼狼皮,看起来颇为古老,皮面上绘有一个三角形的蛇形图案。我再次向大胆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再玩一把“袖里乾坤”,把这狼皮也买下。但大胆并未照做,而是直接对老者说:“王叔,您这破狼皮就当我们捡个漏,白送我们得了,刚才出的价已经够厚道了,您看成不?”

    老者爽朗一笑:“行吧,难得你们喜欢,就买一送一,老头子这点儿大方还是有的。”

    张人才看着手中这张虽然陈旧却质地优良的狼皮,心中暗自惊奇。毛发光泽犹存,刀工精细入微,怎么看都不像是老者会轻易送出的宝贝。不过转念一想,既然人家愿意慷慨相赠,我们哪有理由拂了这份热情?世间事,有时不必深究,乐享其成便是。

    张人才笑着摇了摇头,不再多想。

    随即,张人才拽着大胆和闷葫芦,三步并作两步离开了摊位。这一举动并非无故生风,实乃他在书中习得的古玩交易“潜规则”:捡到大漏后,最好尽快脱身,以免卖家反悔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人心难测,尤其是面对突然失手的珍宝。

    大胆见状,夸我愈发精明了。

    然而,张人才转念又哈哈一笑道:“这招儿防患于未然嘛。好像又多此一举,你跟王叔不是世交嘛?”

    大胆嘴角扬起一丝得意:“嗨,我们家祖上也曾是风光一时的八旗贵族,世交、泛交的多了去了,不足为奇。但这老头子以前确实是个能耐啊。”

    他开始讲述起王叔的传奇过往:

    “这老哥在50年代之前的四九城里,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家祖祖辈辈是东北的包衣,他自小就在市井间混日子,靠打零工维生。有一次,村子里有人挖土挖出了个破罐子,一转手就发了笔横财。这事儿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意识到古玩买卖是条来钱快的路子,于是决心投身其中。”

    “他人聪明,既肯下功夫,又嘴甜会说话,很快就摸到了一些门道。他认为瓷器像容易捡到大漏,搞不好能一夜暴富,于是专攻这一行。说干就干,他东拼西凑借了一大笔钱,直奔江南、华南、东南等地去收瓷器。几个月下来,收了十几个,本以为能借此翻身,谁知全是做旧的赝品,血本无归,远在他乡身无分文,差点儿绝望到寻死。幸好,他在江南一家小餐馆打工糊口,某日路过一个广场,看见摊位上有个脏兮兮的瓷器,咬牙用仅剩的积蓄买了下来。谁能想到,那竟然是皇帝使用过的真品元青花!这一下子,他彻底转运,回来后一转手,身家翻了无数倍。经此一役,他痛定思痛,潜心研究,终成元青花领域的专家。那时候,全国成交的元青花中,几乎有一多半出自他手。”

    “唉,可惜啊,后来因为某些事,家产落败,才落得如今这般境地。”大胆总结道:“真是世事无常,风云变幻。”

    张人才也若有所思地默默点头:人生确如他所说,起伏不定,难以预料。正因如此,珍惜眼前,把握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白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