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道正途 » 第二十七章 辩道《老子想尔注》(一)

第二十七章 辩道《老子想尔注》(一)

    一个下午,我就一直坚持不懈地练那七式剑法。

    说真的,这七式下来,剑都是背在手后的,根本没有斩刺舞动一下。

    本来也就那么几个简单动作,没几遍就熟练了。

    于是我便一气呵成地练了起来,逐渐加快了动作。

    这几式动作倒是挺连贯的,会了就没啥好停顿的,所以一气呵成地使将出来,还犹如一招一样。

    我尽可能地练到如同清松师父那样神形皆具,自己也觉得挺有模有样的了,才歇了下来。

    回想起那些招式,我还暗笑这传统武术,就是花样多!

    直到后来我到武当派见到武当剑术时,才知道其实武当剑前面几式也与八仙剑这几式差不多,才不见怪了。

    说这几式是表演性质的花招也罢,说算个正式展开全套剑术的热身运动也行!其实呢,这算是道家借此修炼,使得舞剑过程中气韵流转顺畅很必要的一些动作。

    所以,道家剑法,本质上并不是用来比斗的。只是说练好了,实战效果也不会差!

    虽然说我大约花了一个时辰就把那七式剑招练得几近精熟了。但我答应了师父要练一个下午的,也不好偷懒,就又反反复复地练习。

    一直练到想都不消想一下,随手就可完整熟练地使将出来了,才差不多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我去吃过晚饭后,就是上晚课。

    清风师父回来了,所以晚课就由他来给我上。他叫我带上《老子想尔注》又到经堂的侧室去。

    我到了坐下后,他就对我说道:“我们道家,讲究性命双修!你清松师父负责指导你修命,我则主要负责你“性”方面的修炼!”

    亏得我早从一些典籍上了解到了一些这方面的东西,不然,他这话定然会让我误以为他要教我那方面的功夫呢!

    虽然道家并不忌讳那方面,也有些教派有关于那方面的修炼内容,但他们都是秉持着“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的宗旨,讲究阴阳相合而神魂相契的道侣间进行的一种修炼模式!

    说白点,就是夫妻二人都是道家修炼者而已!他们之间的修炼可能有互补互动。比如,道家认为,黄帝与素女就进行了双修,而后传下了《黄帝内经.素问》。

    但清风所说的双修又绝不是异性道侣间的修行,而是指人身体与精神两方面的修炼!

    他见我认真地听着的,就接着说道:“人的心性,有其天生的基础,但通过后天修炼,可以得到纠正、完善和强化!而我们修炼这方面,也可以使我们的神魂变得更强大!

    我道认为,只有我们的神魂足够强大了,我们才能思接无极,从而悟道!只有悟了道,我们才能超脱于己身,得以羽化成仙!

    所以,“性”方面的修炼,才是我道修炼之核心!不过,“命”方面的修炼有助于促进“性”方面的修炼!

    而人的“性”包括心性与灵性!

    心性的基础是天性,但天性中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比如自私自利,人天生有利己意识,这原本说不得好坏。

    但处于整个人类世界之中,则有可能发展为贪念!

    所以,我们就要通过修炼来寻求本真,使自己归于质朴!其过程中,便要求我们克制许多欲念。历代祖师皆认为,欲念是最妨害我们求真的!

    而求真过程中,灵性又十分重要。

    灵性,也称为悟性。

    我们道家认为:人,天生就有灵性,乃先天灵炁养成!

    而天地有灵,我们可以在修道的过程中接纳天地灵炁,以促进我们自身灵炁的发展,从而使得我们的神魂变得强大起来!”

    他讲这些,的确有点玄乎!

    但就我的理解,也不过犹如我们通过不断的思维训练,能促进我们的智力发展而已。

    只是他们思考的往往是关于人与世界之间涉及“道”的一些哲理性的问题,这又确实有些高深!

    清风见我似在思考,便又微笑着说道:“当然,关于灵炁方面的修炼,谁也说不得有个准确的方法!有了准确方法的人,恐怕早已成仙了!

    我这个说法呢,也就是许多时候要互相探讨,也算教学相长,互有裨益吧!”

    然后,他一正色,向我问道:“祖天师写那《老子想尔注》你看了下的噻?感觉如何?”

    我连忙回应道:“师父,我只浅表地看了部分,感觉不出啥子玄妙来。只能说说粗略的理解!”

    他也不管这些,便说道:“姑且说来听听!”

    我便正儿八经地说道:“我观《老子想尔注》,只晓得祖天师是把《道德经》给理解成了个人修炼的书去了!

    以老子的身份,岂可能局面如此小?

    但这姑且不说,只说于个人修炼方面的道理!

    的确,老子对他希望进言的人,是提出了些内在修养方面的要求的!但也不是通篇都是。

    不过,道家能以此来自律,的确也算难能可贵的了!纵使没教会别人,也教会自己了嘛!

    我只能依祖天师的意思作如下理解:

    比如,祖天师解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他说:水善能柔弱,像道。去高就下,避实归虚,常润利万物,终不争,故欲令人法则之也。”这算是符合了老子“以柔克刚”、“处下自上”、“生而不害”、“为而不争”等观念的。但老子只是以水的特点来喻“道”而已,并非要“令人法则之”!

    接下来他所解说的“(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水能受垢辱不洁之物,几像道也。”这就有所偏颇了!

    老子并未说过水能受垢辱不洁之物就像道那样的。莫非道会包容一切,而如一潭污水一般么?

    不辨好坏地乱包容,哪里符合道嘛?

    老子所说水能处人之恶,是指水能自居下位而已!暗喻君主应该“以民为上”,而自居下位,做好“以道治国”,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尊重,达到“处下而自上”的效果。所以才说“水几於道”!

    对于水能“居善地,心善渊”。祖天师又解释为“水善得窐空,便居止为渊。渊,深也。与善仁。人当法水,心常乐善仁。”也弄错了!

    老子所说的“善”,是指“善于”的意思。他是说“水善于择地而居,心若深渊一般平静”而已,并非如祖天师所言那个“心常乐善仁”!

    老子提倡“慈”而不讲“仁”!“慈”即“利万物而不争”!即为“上善”!

    他认为天下“失道而后仁”,即他在《道德经》第十八章中所提的“大道废,有仁义”也!于他看来,所谓的“仁”,不过是弃道不行而后的伪善而已!这与他所说的“天道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才是相符合统一的!

    故而,在老子的理念中,只有慈善而无仁义!

    对于老子所说的“言善信”,也不当如祖天师说的“人当常相教为善,有诚信”那样理解。而只是说了“说话要有信用”而已!

    “政善治。人君理国,常当法道为政,则致治。”这倒没理解错!

    但他对“事善能”理解成了“人等当欲事师,当求善能知真!”则又偏颇了!

    老子只说“做事要有能力”而已,张天师却理解成“要拜师习艺,努力知真”去了!

    至于他所说的“道者,不当事邪伪伎巧,何来骄奢也!”即“道不应该去搞邪伪伎巧,哪来的骄奢淫逸呢!”估计是对那些骄奢淫逸之辈崇尚邪伪伎巧的批判吧!这倒比较符合老子“不贵难得之物”的观点的!

    他对“动善时”的理解也不对头。老子说“人要因时而动”,即讲“不违天时”的意思。而张道陵居然理解成“人欲举动勿违道诫,不可得伤王气”去了,这是何其的牵强附会了!

    如此种种看来,他真的是不得要义也!

    若以我看,老子是以此教君主顺从民众大势而已!

    唐太宗有言:“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算是理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

    然而老子之意,自非唐太宗可比!

    应当是:民如水,民善!君也如水,融之于民,君亦善!君民一体,则无往不利!”

    清风听后,仔细品了一品,说道:“你之所见的确不一样!但“水几近于道”我还是不甚理解!”

    我只得耐心地说道:“老子认为,作为君上,就不应该脱离民众!与民一道,自然就有“道”了!故而,他说水都能处于下位,甘居恶地!水能如斯,况乎人君呢?”

    清风一听,顿然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说道:“你这么理解,的确新奇!

    按说也该如此!

    故此界不设官长,由民自生!是太上老君特意而为么?”

    他的疑惑,也算我的疑惑。

    只是这社会明面上真不显得有恶劣之处!

    虽听老人说也有邪派撸人乱整的。但除此之外,老百姓真的还鸡犬相闻而互不往来,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状态。

    故而,劳碌一生,只有粗茶淡饭也足矣!习惯了就好嘛!

    所以,我也没再吱声了!

    清风师父却坐不住了,说道:“小颜颜,我想了下,你说得挺有道理的!

    我也时常想,何为水德?原来有如此之理也!怪说北派宗水德星君玄武嘛!他是爱民的!”

    他说的道教北派,是以全真派为首的。当然,后来是以武当派为首的道教了!

    南派道教,则始终以五斗米教为宗,崇老子及天地诸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