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道正途 » 第二十八章 辩道《老子想尔注》(二)

第二十八章 辩道《老子想尔注》(二)

    的确,由于我的思路不一样,是从老子写作意图出发的,故能通讲整部《道德经》!

    但张道陵他们,断章取义可以,还自以为颇对!整体而言,又不相融合了!

    不过,也许都如世人所看到的那样《道德经》就是一则归一则的,各章间语意联系上的确不连贯。

    但若说是如同《论语》般后人记载下的语言片段,显然又太有悖史实!

    《道德经》就是老子精心写就的!

    至于他有没有编撰别的那些先贤的话,这不敢妄臆揣度。

    不过看起来还真有点逐一评说又有心铺开来说下的味道!

    所以,我认为,老子的确借鉴了先诸圣贤的理论,又融合成了自己的理解!

    故而,《道德经》行文就倒怪不怪的了!

    但这些也是我自己的思考而已,于清风而言,发现了我理解力之不同,焉肯放过!就又催促道:“还看了多少?都说来听听!”

    于是,我便又翻着书逐一说道:

    “比如他这句“道教人结精成神,今世间伪伎诈称道,讬黄帝、玄女、龚子、容成之文相教,从女不施。”就是在说“道是教导人们把精结成神的,现在世间有人以伪诈之伎俩假称为道,假讬着是黄帝、玄女、龚子、容成等写的书来教导大家,希望得到你的布施。

    这就肯定是在抵制别人的学说了嘛!

    再如,他对“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解释是——“人之精气满藏中,苦无爱守之者。不肯自然闭心而揣捝之,即大迷矣。”

    这就牵强得很了!把精气当成金玉,说人的精气是贮满在身体内的,这就叫“金玉满堂”?又延伸到没有人爱惜自身的精气上去了,说这些人都不肯静心修道,纯然迷失了!

    这不有点绑架老子言词为他自己所创之道教开路之嫌疑么?

    再如“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精结成神,阳炁有余,务当自爱,闭心绝念,不可骄欺阴也。

    骄欺,咎即成。

    又外说秉权富贵而骄世,即有咎也。”

    居然把“富贵”说成阳炁有余而欺阴气不去去了!我当真不知他咋样去读的书!

    再看“名成功遂身退,天之道。

    名与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即灭,故道诫之。

    范蠡乘舟去,道意谦信。不隐身形剥,是其效也。”

    又被他说成“道”告诫大家不要贪恋功名,以免灭身!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魄,白也,故精白,与元同色。

    身为精车,精落故当载营之。

    神成气来,载营人身。欲全此功无离一。

    一者,道也。今在人身何许?守之云何?一不在人身也,诸附身者。悉世间常伪伎,非真道也。

    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都皮里悉是,非独一处。

    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

    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

    今布道诫教人,守诫不违,即为守一矣。不行其诫,即为失一也。”

    这些,就借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却把道就说成是一去了!而又称“一”在天外,散而为气,聚形居然就成了太上老君这样的神袛去了!还说太上老君长驻昆仑之类的。这明显就把“道”给神化了!

    而老子所说的载营魄抱一,是指人要精神和形体合一,自始至终纯朴不变!

    魄,指体魄,代表着人的身体。载营魄就是指的人的身心精神主导体魄而成为一个统一体!哪来他所说的“精落当载营”之说哟!”

    我接着又评说道:“他老人家说世间有人借黄帝、玄女等的一些话来诈称道,这点无疑有些打击异己而自我标榜。

    当然,谁立言都会说自己是正宗的,这肯定可以理解!

    这不怪他,毕竟他要建立五斗米教,使其教众信服,是得挖掘出一些理论来为其所用的嘛!”

    然后,我又用手指着书上“专气致柔,能如婴儿。婴儿无为,故合道,但不知自制。

    智稍生,故致老,谓欲为柔致气,法儿小时。”这部分说道:

    “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指的是君上要保持如同婴儿般的纯朴柔和!到他这儿却成了要通过修炼,使自己“为柔致气”,要效法婴儿小时候那样去了。

    还说婴儿无为,故合道,但不知自制。这就完全是妄意穿凿附会了!莫非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要像婴儿那么不动脑子么?

    而且他这儿本身就自相矛盾的!既说“故合道”,又何来不知自制呢?莫非合道便不知自制么?”

    然后我又指着“卅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古未有车时,退然,道遣奚仲作之。

    愚者得车,贪利而已,不念行道,不觉道神。

    贤者见之,乃知道恩,默而自厉,重守道真也。”这些说道:“他这个更牵强了!

    老子本以制作车轮,其中空“无”的那一部分空间的移动,才形成了整个车向前的移动。故而称之“无以为用!

    而祖天师居然说成愚者得车后贪图行车之便宜,自己就光坐车而不走路了,这是没有感知到道的精神;而贤者感知了道的恩德,反而更加默默自历,不贪坐车而多步行!这样反而使自己重守了道的真意。

    他这么说不扯得太远了么?莫非车子造出来不拿来用,而是做摆设的么?”

    而后,我指着“道至尊,常畏患不敢求荣。

    思欲损身,彼贪宠之人,身岂能胜道乎!

    为身而违诫,非也。

    及我无身,吾有何患。

    吾、我,道也。志欲无身,但欲养神耳。欲令人自法,故云之。

    故贵以身於天下。

    若者,谓彼有身贪宠之人,若以贪宠有身,不可讬天下之号也。

    所以者,此人但知贪宠有身,必欲好衣美食,广宫室,高台榭,积珍宝,则有为。令百姓劳弊,故不可令为天子也。

    设如道意,有身不爱,不求荣好,不奢侈饮食,常弊薄羸行,有天下,必无为。守朴素,合道意矣。

    人但当保身,不当爱身,何谓也?

    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以此为身宝矣。

    贪荣宠,劳精思以求财,美食以恣身,此为爱身者也,不合於道也。爱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这些,说道:

    “虽然他这些都解释得有些偏颇。不过,他这些理解与发挥里还是有些正确的!说到了不可贪荣宠财货,令百姓劳弊。

    不过,他把老子所说的“爱以身为天下”,肤浅地理解成了“人当保身,不当爱身”去了!

    老子说的是要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天下。

    而他错误地理解成贪图荣宠而求财、锦衣玉食而养生这些是“爱身”去了。所以他只求“保身”而反对“爱身”!

    这可能就导致他太过看重修“道”,以求“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去了,反而有失老子“以道治国”的精神!

    事实也是如此,道家沦落民间而后道教兴起,盲目崇道自修而失去政治思想,便已不复往昔道家神采也!”

    我这番言语一出,本有些后悔,生怕清风责我不崇道教。

    但哪知清风却有所深思地点头说道:“的确如此!盲目孜孜以求修道,或许就自我迷失而不自知了!此也当诫之!

    我辈求真,安可迷误?所以,我岂敢以故旧规矩责你之质朴观念!”

    看来,他也并非一个迂腐之人!

    但我不知道的是,他也久苦于此,对张天师这《老子想尔注》所说的,取也不是,舍也不是。

    反而是我的话让他有些明白了。

    再加上他本就怀疑我是太上老君植入此界里的精灵,哪里会以陈规来相责于我嘛!反倒挺想让我好好帮他理解下《道德经》所说的真正意思起来!